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黑板报 > 好家风好家训黑板报版面设计

好家风好家训黑板报版面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93K 次

导语:有胆有识,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失有得。我们要传承我们的好家风好家训并把它发扬光大。

好家风好家训黑板报版面设计

好家风好家训黑板报图片1

好家风好家训黑板报图片2

好家风好家训黑板报图片3

好家风好家训黑板报内容:

家风家训的起源:

家风随家族产生逐渐形成

家风家训的雏形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大家庭氏族的族长负责氏族家庭成员的生产和生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通过对家庭成员进行传统**俗训练来巩固家长统治宗族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氏族的遗风,在这一时期,个体家庭开始出现,但它们没有从宗族系统中游离出来,而是依附和隶属于宗族宗族作为血缘共同体,不但有共同的宗庙宗邑墓地,而且有共同的财产。

礼记·祭统中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尊祖祭祀活动能够强化同宗族成员之间的血缘伦理关系,以便形成同姓同德同德同心同心同志的社会群体心理和观念,维护宗族制,共同保卫宗族的整体利益这一时期尽管存在个体家庭,但这些个体家庭的家长对家庭成员的教育,是与整个宗族家长实施的教育一致的,一个宗族的家风家训是统一的。

这一时期和家风培育有关的名人当属伊尹墨子·尚贤说: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伊尹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他是商汤的老师,兼任汤王子弟师保,也就是王家的家庭教师伊尹认为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惯中培养形成的,所以他强调慎终于始,也就是教育要及早进行,并且要有始终如一的持续性,一刻不能放松他把王家子弟的家教故事看作是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惟天无亲,克敬惟亲也就是说,只有自己克敬克明克诚,才能取得臣民的忠顺和亲近。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丰子恺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梁济对梁漱溟“信任且放任”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