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黑板报 > 政府消防安全黑板报精选

政府消防安全黑板报精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45K 次

消防部门提醒市民:慎用“热得快”烧水

政府消防安全黑板报精选

“热得快”,是生活中不少人会用到的生活用品,尤其受高校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青睐”,但它存在着很大的火灾隐患,稍有不慎,便会酿成火灾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悲剧。今年4月14日凌晨2点,诸暨市王家井镇一民房起火,致3死4伤,“元凶”就是“热得快”。短短半年时间,诸暨市就接连发生了两起因“热得快”使用不当引发的火灾,共致5人死亡、4人受伤。这血的教训,也给市民的生活敲响了消防安全警钟。

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热得快”产品设计本身存在缺陷,生产标准又低,有的自带自动断电装置,但这种装置可靠性也是非常低的。一般从烧水开始到火灾发生,时间跨度一般在5个小时以上(绍兴市消防支队火灾调查人员专门做了模拟实验),特别是一些人晚上烧水忘记关,火灾发生的危害就会大大增加,诸暨市这两起“热得快”引起的火灾就是当事人忘记把电源拔掉,待水烧干后引燃了周围的可燃物,之后产生的浓烟易致人窒息。

据悉,“热得快”主要分圆形、长形(U形)。圆形一般放在水桶里使用,长形(U形)放在热水瓶里使用,长形(U形)还有一个缺点,它上面的电器元件是塑料做的,当它干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软化,里面的电器线路绝缘也会受热融化,导致电线短路并引发火灾。

在现实生活中,“热得快”烧水不慎引发的火灾案例不少,笔者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找到相关结果约10多万个。为此,绍兴市消防部门建议市民尽量不要使用“热得快”烧水。如果要烧水的话,建议使用电热水壶比较方便、安全。万不得已用“热得快”烧水的,必须要有专人看管,尽量使用金属水桶,同时在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品,更不要同时使用多个“热得快”,以免电路超负荷引发电线短路酿成火灾。

  关注儿童身边安全隐患

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呢?

幼儿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与技能,既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主体感觉等方面变化(或异常情况)的感知与处理,也包括对社会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处境的认识与应对。据此,提出如下安全自护的内容:

(一)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 120 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二)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标志。

防雷电: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

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