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4篇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1W 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4篇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能力目标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模式读练为主的三环六步教学。

一、导入新课、揭题。 导入方法:回顾成语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创造的意识来自于问题和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建立在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交代学习任务。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2 练习复述课文。 3 了解成语,学会运用成语。

四、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感悟第九自然段。 1 自由读,思考: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句子。 (3)用划出他分析的句子。 2 全班交流。 3 变式练习: (1)大雁飞得慢,因为( )。因为( ),所以( )。 (2)大雁叫得悲惨,因为( )。因为( ),所以( )。 4 同桌对读,边读边记。 5 填空练习: (1)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就判断出这只鸟( )。 (2)这只鸟所以一听到弓弦响就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 )。 (3)这只鸟所以掉下来是因为( )。 (4)更羸知道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会害怕,用劲儿往上飞,会使旧伤裂开。所以判断只要( ),这只大雁就会( )。 6 引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同时加深了只要一拉弓,大雁就落下来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的可信度,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7 导语导入:这是更羸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出的结果,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8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题: (1)更羸是怎样使大雁掉下来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用·标出魏王感情变化的词。 2 方法:读、思、画、议的方法。 3 交流。 (1)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抓住时机理解能手一词;还知道哪些能手,进行积累词语的练习;②叙述更羸是怎样把大雁射下来的。) (2)观看录像。师解说,创设情境:一只受伤的大雁无助地拍打着翅膀,边飞边鸣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伴声音),可怜的'大雁听到弓弦响,心里害怕极了,拼命地往高处飞,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 4 回到文中,指导朗读与录像内容对应的段落。引导:目睹这一切,魏王的感情有没有变化?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5 看投影出示的句子,自由试读。 6 指名读。 7 创设情境师生对读18自然段。 8 按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9 自由结合表演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大段,设计分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并在多种情境下的诵读中,理解积累语言并能初步地运用语言。

七、练习复述课文。 1 自由练说。 2 指名复述。

八、揭示喻意,学习运用。 1 理解成语的本意。 2 揭示其比喻意义。 3 列举生活中这样的人。

九、总结课文。 1 采用对照法归纳更羸的品质,完成板书。 2 回忆类似生活经验,激发观察兴趣。 3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应该留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增长很多知识,还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收集素材,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将思想教育巧妙渗透,激发学生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兴趣,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出示预习提纲:

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回忆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出学习任务:

(1)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

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更羸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学习第九段。

为什么他啊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从天上射下来?生找出第九段,抽生读。

默读九段,思考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标出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用波浪线标出他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用因果关系练习说话。

从而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9段。

【反思】:由于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所以一开始提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从天上射下来?”这句话是全文的重点,是更羸对魏王讲述能让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学生就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回答。教师就可直接抓住重点进行教学。更羸经过认真、周密的思考、分析,才胸有成竹地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掉下来了。”所以魏王由当初“不信自己的耳朵”到最后口服心服。由此可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一边认真读,一边思考、分析,学生才能了解更羸推理的严密性,知道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从而心生敬佩。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学习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学习难点

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学前准备

教师课件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语吗?(课件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件出示题目)

3.你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2.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3.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

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20’)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

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听故事录音。

2.看图回答问题。

3.自读课文。

4.同桌互读、开火车教读、男女生赛读生字词。

5.分段读课文,正音。

6.课文主要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三、

分析字形,

指导书写。

(15’)

1.出示写字表生字。

2.扩词、造句练习。

3.指导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

回顾课文,

复习引入。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词语。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1.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开火车认读语。

3.齐读课题。

二、

细读勾画,自主探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

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9.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你该如何读?

10.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11.哪一段告诉了我们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样进行分析的?

1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1)大雁因为,所以飞得。

(2)它因为,所以叫得。

(3)它一听到弦响,因为,所以。

(4)因为,所以伤口。

(5)因为伤口,所以。

13.现在我们假设,如果是魏王拉弦,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1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来的,更羸的本领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而在于()。)

15.我们也要向更羸学习,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读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7.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18.你知道“惊弓之鸟”的意思了吗?

19.我们学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

20.你知道和“惊弓之鸟”类似的事情吗?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读出更羸的气魄。

3.默读,思考,圈画:“嘣”的一声响。

4.讨论汇报: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5.表演动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声响。

7.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惊。

9.表演读:惊讶的语气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11.自读第八自然段,边读边画。

12.完成填空,并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13.会,不管是谁拉弦,只要发出“嘣”的一声,大雁就会害怕,就会掉下来。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准,而在于仔细观察、善于分析、仔细判断。

15.齐读第八自然段。

16.自由发言。

17.交流探讨: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

18.“惊弓之鸟”用来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1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认读本课的生字词“更羸、魏国、拉弦、悲惨、嘣、悲惨、愈合、大雁、射箭”,会写“弓”、“雁”。

2、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多种方法及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理解两个直在课文中的不同含义;能理解能手的含义,进而理解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3、通过理解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从提示语和标点符号的用法中体会魏王所说的话的语气。体会到更羸的自信与魏王的疑惑。重点指导朗读。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在阅读中识字,认读本课的生字。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魏王与更羸说话时的语气,体会到更羸的自信与魏王的疑惑。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板书写“惊”时看偏旁了解与心情有关。

书写“弓”时,教给学生小口诀:别看字拐弯多,三笔完成记心窝,横折一笔加一横,竖折折钩一笔成。

之是“的”的意思。

鸟是什么?大雁学生介绍对大雁的了解。师相机指导“雁”的书写厂是它的声旁,“隹”古书上指短尾巴的鸟,单人指它们在飞行时一会排成一字一会排成人字。(板书:大雁)

故事中的这只大雁为什么被叫做惊弓之鸟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更羸

“更”是个多音字,还可以组词为打更,三更半夜等。谁知道它另外的读音?你能给他组个词吗?看到“羸”字,你发现了什么?和“赢”字很像,怎么记住“赢”字,可以拆开记,羸:亡、口、月、羊、凡。

教师指导书写“羸”

“羸”字它的部件较多,就像一个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只要能互相宽容,你看亡字头可以写扁点,口也要写扁点,下面的.月羊凡写得瘦一些,这样大家团结在一起多好看呀。

2、出示课件认读生字词

开火车读词。裂开反义词是____,从而理解愈合的意思。

3、出示课件弓箭弦的图,学生介绍各部分名称,做动作拉弦,并发出“嘣”的声音。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读课文,要求大家认真倾听,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提示同学们概括的方法,找到主要人物,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

师板书不用箭只拉弓掉下来

四、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1、课文中有一句话介绍了更羸,看谁能找到?

生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理解“有名”和“能手”)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及时评价

2.自读自悟:自由读2-8自然段,注意读好对话的部分

(1)下面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这位射箭能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到8自然段,注意读好对话的部分,看谁是咱们班的读书能手。

(2)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生评价师提示

通过理解不同人物的身份特点,读出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

同桌分角色朗读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黑板)真有这样奇怪的事情吗?请同学们读第3自然段。

朗读时还要关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

这神奇之事果真发生了。(出示课件,大雁直掉下来。)

(4)学习第6自然段

此时魏王的表情是——生齐答:“大吃一惊”。

你有试过“大吃一惊”吗?想想自己当时的表情、动作。

你就是大吃一惊的魏王,你会怎样读?自己先试一试。

(5)学习第5自然段

他上演的神奇一幕,谁来读?(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理解“直”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

在中国的汉字里,一个字能表达多种意思。在这里,“直”字出现了两次,这两个直字的意思就不相同,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个“直”字:大雁心里害怕,就一个劲儿地往上飞(打手势:逃命)拼命、使劲、用尽全力。

第二个“直”字:大雁是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打手势:垂直)

五、回归课文,存疑留趣

难怪魏王如此吃惊,更羸果然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魏王更加奇怪,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只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相信已经有不少同学迫不及待想要解开这个谜团了,这个成语故事又有何寓意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