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不到黄河心不死成语典故

不到黄河心不死成语典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8W 次

这是一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关于这一俗语的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

不到黄河心不死成语典故

① 这个俗语的来历据梁启超考证,应与古诗《公无渡河》有关。传说古时有个白发狂夫执意渡河,不顾妻子的劝止,最终溺水而亡。于是有人感叹此事,作诗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古代把黄河称为河,便认为这里的河指黄河,于是便隐括这首古诗的意旨提炼出“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俗语。后来还有人依此创作了相关的民间传说,借以解释这句话的来历。自此之后,“不到黄河心不死”便以其形象生动而广泛流传。

② 此语是由“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而来。据晚清小说《扫迷帚》(壮者著,载《绣像小说》第45期),其第五回写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苏州谚语时说:“‘弗到黄河心弗死,到了黄河死不及’,世之将错就错者,每援为口实,无理可笑,莫甚于此!盖‘黄河’乃‘横祸’之误,言人不犯横祸,则不肯死心塌地;及犯了事,则身为囚犯,欲死不及,乃劝人及早改过的'意思。”可见这句俗语中的“黄河”并非实指,而是谐音。久而久之,人们为了表达得更直接、形象,并避开贬义,遂把“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

③ 此语的形成,来自古代一段忠贞的爱情故事。据传说,古代有位擅长吹埙(xūn)的青年名叫黄河。埙是古代的土制乐器,它由黏土烧成鸭蛋大小,长圆中空的形状,埙上有六个小孔,由手指控制按放可吹出不同音阶。这位黄河是吹埙能手,他吹奏的乐曲优美动听,打动了一位贵族少女,于是他们彼此相爱。可惜那青年出身贫寒,门不当户不对,少女的父亲将这对恋人拆散。黄河流浪异乡,相思成病而死。死后他的心变成了一块精美的玉石,被人拿去雕琢成一只无比精致的酒杯。这个酒杯是件瑰宝,只要一倒进美酒,一个吹埙少年的形象便浮现在杯中,还发出埙的悦耳的声音。此杯被献给了皇帝,皇帝又赏赐给心腹大臣。这大臣正是思念情人黄河的少女之父,当然酒杯就被女儿看到了。她见杯中浮现的正是黄河,顿时痛哭,泪落杯中。所以后来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或“不见黄河不掉泪”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多用来比喻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最后无路可走的境地决不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