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日志 > 计算机学科研修日志

计算机学科研修日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8W 次

研修日志是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的学习记录,内容主要有个人学习的点滴感悟、收获以及通过教学实践后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的设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学科研修日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计算机学科研修日志

篇一:计算机学科研修日志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名计算机学科多年的教师,我们要正确领会课标,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进行施教,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教师空洞的讲授,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学生甚至不听教师的课,专注于打游戏

(一)联系实际

职业学校计算机课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讲授信息及其特征时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实际,举出学生常见的一些事例,包括一些历史典故,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三)互动教学法

找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学生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与其他同学听我指令进行操作。然后教师进行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所以在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讲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教学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讨,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二:计算机学科研修日志

一、提高了对计算机的认识和理解

培训之前我对计算机的认识非常肤浅,也从未想到对工作竟有如此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也为计算机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掌握计算机专业技术,同时更要迎接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计算机技术方法与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为拓展思路提供有力的辅助。

二、锻炼了意志、学到了知识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的差异都需要我不断的调整自己。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我失去斗志,而且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都非常刻苦,有些人更是达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状态,这些更加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过程是辛苦的,但成果也是显著的。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路,为今后打下坚实基础。

三、促进了交流、收获了友谊

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对学习、对工作、以及对社会等方面的认识都有很多不同认识和看法。但大家都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又成为了一名学生,大家相互鼓励、互帮互助、团结一心向前冲。

四、计算机理论必须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让我们以此警句共勉,能够学以致用。因此,今日学业的完成并不等于任务的结束,而是要面对更加艰巨、更加长远的道路,需要我发挥所学,用理论知识指导我的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发挥我的光和热。

篇三:计算机学科研修日志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计算机的技能性强调的格外重要,而忽略了技术本身的创意。例如说,能简单的画圆、矩形和线条,但学生总还是不能教师满足于学生学会了使用绘画工具够做出好的绘画作品;满足于学生掌握了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总体上还是不美观大方;学习了程序编写,满足于学生会做各种题目,但学生依然不知道如何运用程序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穿。

一、上好第一堂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一节课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对计算机这一门学科的看法、态度。学生对任何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都有一种新鲜感,尤其是计算机课。怎样才算上好了这堂呢?上好这第一堂课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带有智能化的电器设备,从而说明计算机在现实生活开始广泛使用,而转到计算机学习上来;还可从对学生最喜爱的游戏如手,用更加丰富的电脑游戏来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还可从计算机的强大的功能介绍出发,等等。通过第一堂课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好奇心、并对操作计算机有一种欲望,这样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计算机,还能学不好吗?并在以后的课堂中,要经常性办法保持学生这种学习兴趣。

2、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在学生的意识中都认为计算机是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农村学生),加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实物也不多,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无形中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加上计算机操作的相对复杂(与其他家用电器比较),故障的频繁出现,理论知识的相对难度,很容易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畏惧感。老师应当给学生指出,计算机的复杂,是因为它的功能强大,如果我们用它做简单的事情,它使用起就简单,例如放影碟,他就象操作DVD一样;它只是我们手中的一种工具,只是这种工具的功能多一点,我们可以一样样地来,从简单的开始学。并且告诉学生计算机故障是正常的,不要因为出故障而不敢操作,故障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操作的不当引起的,只要我们在操作时搞清楚操作的步骤,然后在一步步地来,减少操作错误,就完全可以避免大部分的故障,即使出了故障,找老师处理下就可以了,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因此而不敢去动它,并且要鼓励学生多去动手操作,第一次出了问题,下一次就不会了,要字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操作计算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学,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学习的兴趣,因为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和操作计算机之前,必须先破除学生在学习心理上的阻力——神秘感。无论计是算机学科中的哪一们课程,在教学开始时都应该让学生对这一领域有所了解,知道掌握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及其目的。

二、提高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

没有美的体验,自然就不会有美的创意。一副美妙的作品绝对不是简单的操作技巧总和。要让学生能够做出好的作品,就必须首先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美。只有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美的震撼,体味了美的感染力,才有创作的冲动、灵感和驱动力,才会真正把技术作为工具去创造美。

认识到了“美”,思考为什么而“美”,学生才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作品,才能在运用技术时大肆有目的性,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技术的堆砌问题。例如在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等课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学生学会了知识,自己沉浸在作品创作的快乐,但给人一看,却大跌眼镜。无论颜色的搭配还是整体的设计效果不但不符合人民的欣赏标准,在技术上更多的是模仿他人的创作灵感。

所以,计算机学科的教师一定要杜绝只谈“技术”的错误理念,而是要站在创造“美”的高度来看待计算机学科的教学。

三、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联系的设计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应该具有计算机专业课程练习的自身特点。总是一个模式,不管学生的个人情况如何均必须完成同样的作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要求学生画一棵树。如果大家都画同一棵树,而且连树枝的形状数量都完全一样,这是美术课临摹的要求。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如果仍是这样做,只能是抑制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形成完全依赖老师的心理,任何事情都要老师布置了才知道怎样去做,否则就无从下手。计算机课堂中的练习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练习,那就导致学生当时好像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课堂练习,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用度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的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得以发挥。

四、激发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举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得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此外,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各自的操作任务。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小组或独立创作。在操作中,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种种疑问并分层指导,部分增加知识容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其间让学生要懂得协作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协调的方法,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