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初中关于端午节手抄报:温岭端午节的风俗

初中关于端午节手抄报:温岭端午节的风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W 次

吃过端午粽,棉衣远远送

初中关于端午节手抄报:温岭端午节的风俗

这句老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吃过了端午粽,天气转热了,冬天穿过的棉衣可以洗净藏到衣橱了。因为到了端午,“插田的插田寒,寄晚的寄晚寒”都已过去了,棉衣的确是不再穿了。所以前人留下这两句老话提示后人:过端午后天气转热,可晒洗棉衣储藏了。

这句古话也说明了端午是整个热天的开始,自此将进入了蚊蝇高发,虫害出没的“毒季”。端午节的“多毒”,原因是端午前后通常处于“梅雨期”,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病菌。因此,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而艾和菖蒲都是中药材,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古时的人们认为农历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是一年中毒气最重的一天,虫啊,蛇啊,都会爬出来咬人,涂点雄黄有驱虫辟邪之效。因此,民间有用雄黄兑白酒加以饮用,或者把雄黄涂抹到小孩子的脸颊、额头的习俗,认为可消灾避邪。在《白蛇传》里,白蛇在端午这一天,和许仙饮了雄黄酒,差点送了命。虽说是传说故事,但说明饮雄黄酒是自古就有的习俗。

其实,雄黄酒并不能饮用。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砷是剧毒物质,不可内服,但雄黄作为中药外用,却有抗菌、解毒功效,多用于皮肤病和毒虫咬伤等的治疗。

艾将军骑艾虎,手执艾旗招百福 蒲元帅跨蒲马,腰悬蒲剑斩千邪

听老人们说,以前到了端午,家家门口贴菖蒲剑,是两边对衬的,样子像宝剑。现在这个习俗逐渐被淡忘了,挂菖蒲剑的人家是越来越少。至于为何挂菖蒲剑,传说唐代的魏征梦中斩蛟龙,用的就是菖蒲剑,从此以后,各种瘟神恶鬼妖魔邪怪,见了菖蒲就害怕。因此“蒲剑”也被叫做“斩妖剑”。

五月节,结香囊

“(五月)童稚用彩绸缝小荷包裹雄黄末,并道符佩身上,谓可辟邪。”南方端午时节气候湿热,易生病,故民间常用丝绸布料包扎各种祛邪去病的香料药物,如雄黄、丁香、香草等,并缝绣成瓜果禽鱼等形状的香囊,即今香包,以送亲友或给儿童佩挂,取驱邪纳福之义。

  温岭端午的民间习俗

采草药

据说端午采的草药最凉,这个季节可以在山头采到大把的夏枯草、艾草及消清根等草药。夏枯草因夏至后即枯而得名,果穗呈棒状,棕红色,味苦辛寒,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功用;艾草,又名艾蒿(温岭人称“蒿”),是多年生草本中药材,味苦而辛,香气馥郁,有温血、祛湿、除浊、净化空气等功效。端午时,家里的堂屋都挂起了艾草,或者晒干切碎,掺在锯末粉里,制成蚊香,驱蚊效果很好。还有消清根,系藤蔓植物,根块有浓郁的香味,具有消暑行气镇痛作用,是温岭的一种土药,不过数量少,难以采到。

佩香袋

端午节佩戴香袋,对小孩子来说是一大乐事。用丝绸作面料,缠上五色丝线制作的香袋,特别精巧漂亮,有金鱼、小鸡、水菱、小娃娃等形状。香袋里,装有的丁香、豆蔻、艾叶、川椒、白芷、雄黄等既有香味,又能祛邪防病的中药,佩戴在胸前,清香扑鼻。

挂菖蒲剑

菖蒲辛温,能化湿提神通窍,叶片呈剑形,含有挥发性芳香油。端午日,将根洗净切片,加微量雄黄泡白酒饮用,同时将菖蒲末端剪下10余厘米作“剑柄”,又将叶片剪成剑的形状,并在“剑根”粘上剪成葫芦状的黄纸片,斜贴在门楣的两边。老人说这是“斩妖剑”,贴在门上野鬼进不来,能避邪气除晦气,保家宅平安。

饮雄黄酒

古人有“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之说,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锌,有毒,虽有燥湿、杀虫、解蛇毒之功效,但不宜饮用。逢端午节,温岭人习惯在白酒里加入微量雄黄喝上几口。同时,将浓度较高的雄黄酒喷洒在房间的每个角落,进行杀菌消毒。此外,还将雄黄(加少量白酒)涂在小孩的耳鼻、手背、肚脐等处,以驱毒防病;并在额头画“王”字,说是“王”似虎的额纹,借此代虎,以镇邪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