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关爱老人》电子手抄报

《关爱老人》电子手抄报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8W 次

作为子女,如何孝敬老人?仅有物质上的付出还远远不够,精神方面的给予不容小视。我们该如何爱我们的父母?父母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请跟随心理医生一起来思考。

《关爱老人》电子手抄报

【背景】

近日,大连一老太太在家摁马桶玩儿,两个月抽走98吨水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68岁的宋老太从农村搬进了住在城里的儿子家,老太太没事就去摁马桶冲水,两个月的水费单让儿子大吃一惊。

乍听到这则新闻觉得挺好笑,无聊老太太玩马桶,可是仔细一琢磨就笑不出来了。类似宋老太的情况非常普遍,一位广州网友回忆说,记得自己小时候奶奶搬来一起住,那段时间奶奶不断喂家里的兔子吃胡萝卜,结果兔子全撑死了。这样看来,宋老太“摁马桶玩”着实不是一个个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部分老年人现在的生活状态。很多儿女觉得父母在老家条件不好,干脆把老人接到城里来住,可是在城市里老人的生活质量真的提高了吗?

这让我想起赵本山的小品《钟点工》,赵本山扮演的那位老大爷为何要花钱找一个陌生人聊天?“再唠十块钱”的背后是深深的孤独和无助。太多老年人的子女都很孝顺吃穿也不用发愁,只是孤独难耐。有关部门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应引起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A

A

老年人究竟缺什么?

按照马斯洛理论,人的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子女,搞不清楚老人需要什么,他们认为把老人接到城里条件好一些的环境生活,给老人买好吃的好穿的老人就会高兴。可悲的是这样造就出来太多患上抑郁症的老年人。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案例是一位80岁的部队退休老干部,由女儿陪伴老人家来就诊。这位老父亲求助心理医生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让儿女同意让他干点家务活儿?”虽然老父亲身体不错,但是毕竟已经80多岁的人了,女儿特意买了一套在父亲隔壁的房子方便照顾老爸,白天女儿女婿都上班,外孙子也去上学了,怕老人孤独又找了一个保姆给父亲做饭陪着聊天下棋。晚上女儿一家人都回家陪老父亲吃晚饭,老人每次都想吃过饭以后洗洗碗,做点简单的家务,但是女儿觉得家里年轻人吃饱了跷着二郎腿看电视,让80岁的老父亲在厨房洗碗实在于心不忍,说什么也不肯让父亲忙活。

其实,女儿看似满足了父亲很多方面的“需要”,但是父亲的“自我价值感”却没能得到实现,于是,这位八旬老人才会因为要争取到“洗碗”的权力来看心理医生。有时候,我们多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对方的需要,不仅是老人还有孩子。因为老人和孩子看似都是没有完全“照顾”自己的能力,于是我们便成为了一个“保护者”或者“照顾者”的角色。但是,我们为他们所做的真的是他们想要和需要的吗?

B

B

切勿混淆

自己和对方的“需要”

不让老父亲洗碗,想一想是满足了谁的需要?表面上看是为了父亲,不让其劳累;实则是作为儿女看到老父亲忙活自己的心会不安。简单的家务其实并不会影响老人身体健康,这样看来,“不让父亲洗碗”这件事更多是满足了儿女自己的心理需求,并不是父亲的。

正如很多父母花大价钱给孩子买最好的,结果孩子非但不领情还说家长不爱他。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爱他,请给他他想要的,而不是你想给的。否则,只会是你辛苦了半天,对方还不满意。

C

拿什么

爱我们的父母?

C

大多老人退休以后会有一份稳定的退休金,没有收入的老人子女也会尽赡养的义务。为人儿女者,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年老以后能安享晚年。尤其是我的同龄人,三十多岁正是事业的上升期,爱父母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就是给父母钱或者花钱买东西。却不知钱是我们需求和看重的,并不是父母最看重的,老年人对于物质的渴望没有年轻人那样强烈,也许一个名牌包包足可以让一个女白领心甘情愿省吃俭用一个月,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再名牌无非就是一个包而已。所以,在物质上满足我们的父母还远远不够,他们最想要最需要的其实是感情。

所以,常回家看看,距离太远就常打打电话。接父母到城里来住需要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找一些社区活动,或者帮助他们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这些都必不可少。

史宇(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心理诊室)

[链接]

老人如何避免心理“空巢”

老人如何避免心理“空巢”

目前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现象在我国相当普遍。如何避免孤独感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在呼吁子女注重精神赡养的同时,老年人还要学会自己关爱自己,自我调适,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确保“空巢”老人心理不“空巢”。

一、自找乐趣。人,往往可以承受生活的重负、生活的灾难,却不易承受生活的“闲”。闲着无事做,会使人产生失落感、抑郁感。因此,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个人喜爱,自找乐趣,养鱼种花、垂钓弈棋……求得生活充实,心情愉悦,幸福长寿。

二、广交朋友。这是老年人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良药。常言道:“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春长留。”与年轻人交友,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重新活跃起来,做到人老心不老。与同龄人交往,坐谈聊天,更是人生一大乐事,老年人的孤独感也会随之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愉悦之情。

三、调整心态。现代社会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大都到外地求学、就业。在农村,即便子女众多,也纷纷外出打工,客观上造成了老人“空巢”。老年人要正视这一社会现实,敞开心扉去接纳它、适应它。“心”是自己的,只有实现了自我安慰,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活得开朗、潇洒、豁达。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快乐就会时刻与你相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