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2016科学百科知识手抄报内容

2016科学百科知识手抄报内容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5W 次

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能够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更能激发我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以下是本站网小编整理的科学知识手抄报资料,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2016科学百科知识手抄报内容

  死海真的是没有生命的大海吗?

死海位于亚洲西部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之间,地处南北走向的大裂谷地带中段。

名声颇大的“死海”虽以“海”称之,实际上只是内陆咸水湖。它南北长75千米,东西宽5~16千米,湖面面积为1045平方千米,湖面高度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平均深度为146米,最深深度达395米,是世界上陆地最低处。

死海西岸为犹地亚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约旦河自北向南注入死海。死海东岸有埃尔·利察半岛(意为舌头)突入湖中,把湖分为两部分,北边的大而深,湖面面积78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75米;南边的小而浅,湖面面积为26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6米。

死海地区气候酷热(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水蒸发量极大(夏天每小时平均蒸发1寸深的水),造成死海水面上总是弥漫和飘散着一层柔柔的水雾;而死海的海水碧绿,水面平静如镜,沉寂无声,没有一丝波纹,两边的山岩清清楚楚地倒映在水中,给海水投上一抹嫩红。

死海的水含盐量高达25~30%,除个别的微生物外,没有任何动植物可以生存。当滚滚洪水流来之期,约旦河及其他溪流中的鱼虾被冲人死海,由于含盐量太高,水中又严重缺氧,这些鱼虾必死无疑。然而,人掉进死海却不会淹死。

相传公元70年,罗马军东征统帅狄度处决几个被俘的奴隶,命令将他们投入死海中淹死,但这些被投到湖中的人却不下沉,如此反复数次,狄度以为有神灵保佑,就赦免了他们。

死海水中矿物质成分达33%之多,尤其是溴、镁、钾、碘等含量极高。自古以来,它便有医疗保健功效。据说前51年至前30年,埃及女王克娄巴派特拉就曾用死海水疗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在他的着作中述及过死海水的功用。

死海海面上的空气是地球上最干燥、最纯净的,比一般海面上的含氧量高出10%,加上溴和紫外线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医疗功效,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碧波荡漾;而阴雨之时,则雾雨一片,朦朦胧胧,远山依稀,水天一色,死海总是让人感到迷离与神奇。

  气候与房子的关系

世界各地气候很不相同。人们为了适应各种气候特点,建造了多种形式的房屋。房屋形式的差异,也是人类智慧的一种表现。房屋的形式除了与气候密切相关外,也会受到当地所能得到的建筑材料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的制约。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房屋的形式各有差异:

“叶子房”赤道两侧的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炎热、潮湿是气候的主要特点,房屋就要尽量通风和降温。例如,太平洋上的岛国西萨摩亚,农村住房是用一根根树干围起来,成圆形或椭圆形,顶上覆盖着椰子叶,房子没有墙,四面通风。

“无窗房”热带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晴朗少云,白天受到阳光强烈照射,气温迅速升高,晚上气温又迅速下降,昼夜温差很大。干燥的气候对房屋防雨的要求较低,而炎热的夏季对房屋防暑的要求则较高。例如,撒哈拉沙漠的房屋有着厚厚的泥墙,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窗户。这样,白天可以减少太阳热量的进入,晚上可以使热量不会迅速散失。生活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的人们,还在泥屋前搭以葡萄架,盛夏葡萄枝叶茂盛,掩覆房舍,降温效果更好。

“高脚楼”热带季风区,如中南半岛、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湘西、黔西南的苗族地区,气候炎热,雨量丰沛,尤其在雨季就更加潮湿,地势较低的地方很容易积水。住房要求防潮去湿。当地盛行一种高脚楼,下层作畜舍,上层住人,既凉爽通风,又可使住房较干爽,还可以避免蛇兽的侵害。

“尖顶房”和“平顶房”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多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所以房屋尽可能坐北朝南。在江南多雨地区,屋顶坡度大,以利泄水;窗户也大而多,以便通风。北方的房屋,由于降水较少,多以平顶为主。

“窑洞”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具有直立性的特点,就地取材,在黄土崖下边凿一洞而居,名为“窑洞”。“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特别在冬季,能抵御寒风的侵袭。

“骑楼”在我国东南沿海的城市,如广州、厦门、南宁等地,街道两旁的房屋,从二楼延伸到人行道上,成为一道行人走廊。广州人称它“骑楼”。这是为了对付夏季阳光的强烈照射和阵阵对流雨的侵扰。行人在“骑楼”下来往,既可遮荫,又可避雨。

“蒙古包”亚洲温带草原上牧民为了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房屋叫“蒙古包”,它是用厚实的毛毡和毛皮制成的帐篷,容易拆卸和捆扎成包。温带草原夜间气温低,蒙古包封闭得也比较严密。

“仓房”我国塔里木盆地干旱地区,极少降雨,房屋不用考虑泄水问题,所以屋顶是平坦的,可以利用来曝晒粮食。秘鲁利马地区的房屋也是平顶的,没有屋檐,屋顶周围砌上一道矮墙,即成为露天仓库。货物堆在露天,只受日晒,不用担心雨淋。

“雪屋”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因纽特人,常用雪垒成砖,做成圆顶雪屋。房屋做成后,在室内烧一把火,雪砖就会融化,将砖间的空隙密封;再在雪下挖一个通道进入屋内。这种雪下通道使冷空气不易进入室内,而暖空气却可聚集在圆顶屋内。因纽特人常爱半赤裸居住在圆顶屋内,除了留一小孔通气外,由于圆顶屋密封得好,人的体温和一小盏油灯的热量,就能使室内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