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手抄报 > 经典国学手抄报设计内容

经典国学手抄报设计内容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6W 次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手抄报吧,手抄报是传递信息,宣传知识的有效工具。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手抄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国学手抄报设计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国学手抄报设计内容

文学书籍

(1)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还有《弟子规引》

(2)史部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高僧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 》、《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

(3)子部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4)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文学名句

1、《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 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0、《庄子》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弟子规》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13、《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心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6、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诗词

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迫人来。——隋炀帝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春秋 孔子《论语》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前蜀 王衍

最穷无非讨饭,不死总会出头。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藜涡倍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 朱熹

学道几人知道味,谋生底物是生涯。庄周枕上非真蝶,乐广杯中亦假蛇。身后功名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梦中说梦重重梦,家外忘家处处家。——元刘从益

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胎。

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漂流在外头。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唐太宗

自从踏着涅磐门,一枕清风几万年。弱水蓬莱虽有路,释迦弥勒正参禅。谁将枯木岩前地,放出落花雨后天。两个泥牛斗入海,至今消息尚茫然。——白紫清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五代 谭峭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唐 李翱

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宋 张商英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唐 玄奘

见说新居止隔山,肩舆晓出暮堪还。知公久已藩篱散,何事深村尚闭关。乘兴相寻涉万山,扁舟亦复及门还。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阳明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灵云禅师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你尚多情。——达濑六世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万里青天开口笑,三间白屋竖拳头。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清 赵翼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唐 武则天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武则天

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宋 苏轼

曾拜瑶池九品莲,希夷授我指玄篇。光阴荏苒真容易,回首沧桑五百年。——清 刘鹗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外我无身是大身,若留净土即留尘。然灯吩咐庄严地,挂角羚羊何处寻。——南怀瑾

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羊亡几度泣多歧,错认梅花被雪迷。 疑假疑真都不是,残蕉有鹿梦成痴。

一枕沉酣杜德机,尘埃野马乱相吹。 壶中偶放偷天日,照破乾坤无是非。——南怀瑾

碎却菩提明镜台,春光秋色两无猜。 年来不用观花眼,一任繁华眼里栽。

不汝还兮更是谁?儿时门巷总依稀。 寻巢犹是重来燕,故傍空梁自在飞。——南怀瑾

游戏何妨幻亦真,莫将魔佛强疏亲。 心源自有灵珠在,洗尽人间万斛尘。

欲海情波似酒浓,清时翻笑醉时浓。 莫将粒粒菩提子,化做相思红豆红。

几年魂梦出尘寰,浊世保方乞九还。 一笑抛经高卧稳,龙归沧海虎归山。——南怀瑾

尸山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城未肯降!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诗词古文摘选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

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

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诗经·豳风·七月》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6.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论语·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1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1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7.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18.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

19.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2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2.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3.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26.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27.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8.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30.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3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34.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35.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36.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37.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3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宪问》

3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40.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4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4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44.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

45.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46.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47.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48.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49.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5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51.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52.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53.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54.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5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5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57.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论语·子张》

58.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子张》

59.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60.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61.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62.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古文名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7.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8.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9.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0.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4.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4.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5.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8.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9.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0.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1.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2. 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3.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5.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6.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8.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9.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10.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1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1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14.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5.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16.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17.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

18.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下》

19.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20.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1.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2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3.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24.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5.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

2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27.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

28.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29.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3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1.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32.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尽心下》

3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4.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35.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文学名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

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乾·文言》

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乾·文言》

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相》

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

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

7、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彖》

8、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

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

10、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

1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象》

12、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13、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畜·象》

14、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过·象》

15、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

16、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

17、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蹇·彖》

18、君子以惩忿窒欲。《损·象》

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

20、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象》

21、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彖》

22、君子以恐惧修省。《震·象》

23、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

24、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象》

25、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彖》

2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象》

27、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上》

2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上》

29、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系辞上》

30、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於此。《系辞上》

3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上》

32.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系辞上》

33.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

34. 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

35.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

36.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系辞下》

37.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

38.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39.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系辞下》

40.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系辞下》

41.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42.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经·说卦传》

43.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 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易经·说卦传》

书文人物时间

第1部 《论语》 孔子 (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第2部 《道德经》 老子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3部 《庄子》 庄子 (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4部 《孟子》 孟子 (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墨子》 墨子 (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

第6部 《荀子》 荀子 (战国约公元前313-前238)

第7部 《韩非子》 韩非 (战国公元前280-前233)

第8部 《孙子兵法》 孙武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9部 《左传》 左丘明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10部 《楚辞》 屈原 (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

第 11部 《吕氏春秋》 吕不韦 (战国?-公元前235)

第12部 《史记》 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

第13部 《汉书》 班固 (东汉32-92)

第14部 《论衡》 王充 (东汉27-约97)

第15部 《嵇康集》嵇康 (三国·魏约223-约263)

第16部 《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约365-427)

第17部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403-444)

第18部 《文心雕龙》 刘勰 (南朝·梁约465-约532)

第19部 《六祖坛经》 慧能 (唐代638-713)

第20部 《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768-824)

第21部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1019-1086)

第22部 《苏东坡全集》 苏轼(北宋1037-1101)

第23部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南宋1130-1200)

第24部 《传习录》 汪阳明 (明代1472-1529)

第25部 《焚书》 李贽 (明代1527-1602)

第26部 《日知录》 顾炎武 (明末清初1613-1682)

第27部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明末清初1610-1695)

第28部 《读通鉴论》 王夫之 (明末清初1619-1692)

第29部 《龚自珍全集》龚自珍 (清代1792-1841)

第30部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清末民初1877-1927

经书文学推荐

一、十三经

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

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

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

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

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

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自得

8、《春秋公羊传》——三科九旨,一统大同

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豕,是非难辨

10、《孝经》——百善之首,立国之基

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

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衣成圣贤

13、《孟子》——民贵君轻,王道荡荡

二、其他

1、《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言外,意在诗外

2、《尚书大传》汉、伏胜——劫后馀生,似伪似真

3、《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儒术独尊

4、《大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文嫡派

5、《白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

6、《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一朝编定,千载不移

7、《经学历史》清、皮锡瑞——六经致用,孔教救国

三、史部

(一)二十六史

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一朝国史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甚至周,疏而不漏

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一部书

5、《晋书》唐、房玄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

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十志,几占一半书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

8、《梁书》唐、姚思廉——一洗六朝芜冗之习

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

1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色,秽史扬名

1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1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

1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

1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雨江南

1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

2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

21、《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

国学作文

一说到国学,我就想起从幼儿园开始,《三字经》、《弟子规》,到现在我们学的《大学》、《中庸》、《朱子治家格言》等等。刚开始每天跟着老师读背,我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直到现在,才理解其中的意义,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明白事理,年轻的时候不用功是很不应该的,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刻苦学习,到老了的时候能有什么作为呢?

关于学习方法,孔子也告诉了我们“温故而知新”。这句格言教导我们学过的知识要反复练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中不能弄虚作假,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不然到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反而害了自己。

老师经常跟我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就像所有人都不想被骗,那么你就不要去骗别人。

国学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自从认识了国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最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有一次,我考试考得不好,爸爸说:“你考成这样,回老家放牛算了”,我回答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爸爸听了我的话欣慰的笑了,我也不用真的回去放牛了。

有一天,哥哥吃饭的时候挑三捡四,这不吃那不吃,看着哥哥这样子,我想起我们学过的《朱子治家格言》里面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心想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哥哥这么挑食,实在是不应该。

每次回到妈妈的家乡,舅舅总是拉着我说:“一鸣,来陪舅舅喝酒”,我回答说:“舅舅,我不能陪你喝酒,因为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舅舅听了我的话,摸着我的头说:“我们的一鸣懂事了,知道学以致用了,真不错!”

国学,现已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向导,是我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就像一位严肃的老师,教我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不断修正我的坏习惯,伴我成长。

古文诗句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7、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9、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没人替。

1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1、莫生气,莫生气,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坏身子又何必,我若气死谁如意。

1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3、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14、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7、生气得病很容易,重病缠身难调理。设身处地换位想,善解人意多体谅。

18、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国学作文

原先在我的眼里,国学就是一本无聊的书,但是自从我进了国学诵读班,国学就不再是一本无聊的书,而是有趣的、充满睿智的知识海洋。

那天,朋友邀我一起去上国学课,我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走到教室门口,看到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学生,我迟疑了,妈妈见状,没容我都想一把把我推了进去。我只好坐下来,听老师讲课。

这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女老师,瘦瘦的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和蔼可亲,我们都尊敬地叫她段老。

段老知识渊博,课讲得非常生动活泼,听着听着,我就像着了魔似的,全神贯注的听了起来。《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不再无聊、不再枯燥了。老师有时候讲得幽默,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有时候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有的时候讲得一本正经,我们听得专心致志。唐诗,宋词里描写的景象就像一幅幅图画一样展开在我们面前;声律启蒙,使我们朗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韵味十足。

我逐渐喜欢上了国学;而国学也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规矩。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又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即净手”,这些道理和规矩在老师长期的讲授和我们不断的诵读中耳濡目染,已成为我自觉的行为习惯。我喜欢国学,我要坚持学下去,永远在国学的海洋里遨游。

经典文学摘选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8、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文学作文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称“西学”等,与只相对,人们便把固有的学问统称“国学”等。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先秦诸子,他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得说说何谓“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

国学的含义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对于晚清以后的“西学东渐”。刚开始接触国学实在寒假里,当我一看见《诗经》里的内容,就想大叫一声。我根本看不懂任何一句话。当我翻开《大学中庸》时,我只看的懂字,根本不知道这个字有没有背错。我渐渐开始理解意思每本书里每句话的意思,这样背起来更加顺口了。我每背一句,都要把意思读熟,这样子一来记得就清楚多了。我和同学一起背,一起读,在脑袋里刻下深刻的影响。理解理解,再理解。加油加油,再加油。

有一天,老师突然跟我们说要比赛,先去注册。当知道要比赛时我大吃一惊,当天晚上做好作业,就怀揣着紧张的心情,注好册后。就急急忙忙看起了国学知识来了。生怕到时候会考的很差很差,那天真的好紧张,连睡觉做梦几乎都在想这些事情。第二天中午,我和同学们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电脑室,开始考试了,100道题20分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还剩10分钟了还有50道题,加油呀!在最后一分钟里,终于做完了所有的题目,可分数一出来,我就想哭。我只的了32分,太难了。

经过考试,我知道了做事要有持久性,不能有头无尾。我要继续学习国学知识。

古文摘录

1.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4.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5.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6.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0.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2.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经典古文摘抄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译:自己不说出恶言,别人的忿语就不会返回到自身上来。你若以恶语伤人,他人也会以恶语相加。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7.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8.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12.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译文】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译:金钱地位不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让自己屈服变节,这才是大丈夫。

17.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1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0.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译: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2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4.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译: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6.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2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9.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3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3.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35.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3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37.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3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国学作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与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馨香。捧读经典,如入芝兰之室,衣袂生香,又如细品香茗,齿颊留芳……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而在我品读的众多国学经典中,《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却令我印象最深。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

记得是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班上进行清洁大扫除,我的同桌负责擦地,而扫完地的我则站在一旁悠闲地看着,还不时指指点点。他终于擦完了,举着块抹布从课桌椅间钻出来,满脸是汗。我用挑剔的眼光扫了一下我的座位下面,发现还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黑乎乎的。我顿时就火冒三丈,冲他嚷道:“你是怎么搞的?擦个地都不会?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换作是我,三两下都比你擦得干净!”同桌开始还连连道歉,可见我越说嗓门越大,把同学们都吸引过来了,他再也忍不住了,对我吼道:“你厉害,你自己怎么不动手?”说着我们就你一拳我一脚地对打起来。

“闹什么闹?”班主任也被惊动了。当她明白事情的经过后,便开始严厉地批评我:“这件事就是你的不对了,别人为班级服务,你怎么还说风凉话?有时间还不如行动起来,自己解决呢!”之后班主任就拿来一块抹布,仔细地把那块地擦干净了。我看着班主任的背影,脸顿时红到了脖子跟。班主任直起腰来,对我说:“你要记住,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回家以后,我在网上查到了这句话。原来老师是要我明白,要从自己做起,少一些夸夸其谈,多一些亲力亲为。别做言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后来,我每每都会想起这句话。看到别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我会默默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看到别人乱闯红灯,我会站在原地,静静等候,而不会愤世嫉俗,指责别人素质低下。因为我终于明白:与其批评与责备,还不如从自身做起,用点滴的行动去改变他人与社会!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相信:经典的光芒永远不会磨灭!我愿与国学经典为伴,咀嚼那一份书香,品味那一片宁静,平和睿智,优雅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