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素材 > 芳香作文素材范文示例

芳香作文素材范文示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7K 次

根据调研,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追究原因,许多老师认为是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生活较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泡白开水”或“偷”或“剽”。其实不然,鲁迅先生在《少年润土》一文中就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灵活机智,而且绚丽多彩的农村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芳香作文素材范文

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这对我们农村作文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乡土性,在指导思路上能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一、热爱农村生活,寻找习作素材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叶圣陶说: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要回归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为热爱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才会体验到写作之快乐、写作之情趣。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也是孩子们习作素材的宝库。我们的家乡——江阴位于长江之岸,这里人杰地灵,物华景秀,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多少诗人曾经挥毫赞美这锦绣河山,宋代梅尧臣有“江田插秧鹁鸽雨,丝网得鱼云母鳞”的诗句,是对江阴这个鱼米之乡的生动写照。因此,我们该重视启发、引导孩子去拥抱大自然,去亲吻这青山绿水,欣赏家乡的菜园、绿野、果林。这样,大量习作素材将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和强烈的习作兴趣。

春天,我们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这广阔的田野,领略“千里江南绿映红”、“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好春光;夏天,带领孩子们观赏校园的池塘,田野中的乡间童趣,感受“映日荷花别样红”、“儿童急走追黄蝶”的奇景趣事;秋天,带领孩子走出校门,涉及硕果累累的果园、满地黄金的田野,感悟丰收的喜悦;冬天,带领孩子们冲进大雪纷飞的雪野,欣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银白世界。

“毗山把酒和陶诗,千载柴桑是尔师。敢道柴桑输一著,此山何似在山时?”这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赞美长寿毗山而写的一首诗。毗山是我们家乡的一座小山峰,有位同学游玩毗山后的习作《我爱你,家乡的毗山》有这样一段描写:“……毗山不仅历史悠久,见证了我们江阴历史的变迁,而且四季葱茏常青,景色秀丽迷人!顺着云顾公路,前往毗山。远远望去,山虽不高,却犹如一位健壮的小伙子伏在那里,一片葱茏,充满着勃勃生机。……树林中藤萝摇曳,仿佛一张张绿色的大网,它们成了鸟儿绿色的家园。一群可爱的小鸟在里面,一边自在地唱着动听的歌谣,一边欢快地飞来飞去,还情不自禁地出来跟你打一声招呼呢!”正因为学生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记录并提炼自己的生活,具有真切的感受。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

二、关注农村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应该像闰土一样心里有着无穷的稀奇事,描绘家乡的美丽风光,善良淳朴的农民,纯朴的民情风俗。写出家乡的特色,写出乡村气息,道出小镇风貌。

1、欣赏农村风光之美

真实的生活就是儿童最好的课程,课程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让乡村的世界,乡村的景色,乡村的人文成为孩子们情感的真实体验。让孩子们去感受农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农村人情美,反映农村风俗之趣,呼吸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赞扬农村人生活水平提高,思想开放,农民勤劳致富,农村风光美。

例如,我班的陈张弛同学在《欢乐河,我的母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夏天,炎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小河却给了我们无限快乐。瞧,河中间不正有几个小男孩在嬉戏?洁白的水花飞溅在我们每个孩子的头上,遮住了那正咧开大笑着的嘴!我们在小河里抓鱼、摸螺蛳、逮龙虾……样样精通,这清凉的河水带给我们几多欢乐!咦,哪里来的歌声?寻声望去,发现桥下蹲着一群妇女,一边洗衣,一边谈笑。她们旁边有七八个小孩挽着裤脚,背着背篓正唱着歌儿捉螃蟹,想必是收获多多吧。上岸了,伯伯、阿姨家的哥哥、姐姐常带上我去河边玩,折柳枝,编草帽,再从野草中寻找一两朵不知名的花,插在草帽上。不光是我们,其他的小孩也牵着爷爷奶奶的手在草地上跑,多温馨的乡村乐园!”

乡村风景犹如一杯清香的绿茶,须慢慢地品味。让学生观乡村之景,听乡村之音,赏乡村之韵,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又渗透了“爱我家乡,爱我农村”的思想教育。

2、审视农村前后之变。

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在迅猛发展,如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农村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活动,一些工厂、个人破坏环境,捕捉野生动物的行为……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如指导学生进行做废电池浸出液对泥鳅的影响的实验,从中指导学生进行写实验报告,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当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批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谴责不法商人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例如,我班孔秀媛同学在《果园的变迁》中这样写道:“我爱果园,爱它春天的优美,夏天的凉爽,秋天的丰收,冬天的淡雅,一年四季,果园景色宜人,是我们儿时的乐园。它是一支美妙的歌,它是一首动听的曲。不幸的是这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销声匿迹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大批的良田被高大的工厂占据了。果园以它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吸引了众多厂商。终于一家化纤有限公司的老板以高价买下了这片果园。村民们拿到了一大沓钱,喜滋滋的,可果园呢?它在哭泣,它在呐喊!果树全都连根拔起,绿茵茵的草地变成了平坦的水泥地。地面上盖起了一座高大的工厂房,一个顶天立地的烟囱里滚出连绵不绝的浓烟,把本来新鲜的空气污染了……”这段描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农村孩子对家乡这片土地的关注、热爱,散发着浓浓的“泥土”芳香。

三 、体验农村生活,拓宽习作素材。

农村的孩子公园去得少,汽车乘得少,都市的繁华见得也不多,更不用说都市的生活了。反之,田园、菜园、果园,他们去得多,板车推得多,他们的父母乃至祖辈,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活。因此,他们最熟悉的都是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事。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有着充裕的活动时间,广阔的活动天地,我们就该抓住这一优势,经常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农村生活,布置一些紧扣“农”字的题目,拓宽习作思路。

1、走进农田,体验劳动

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利用放学后、星期天、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钻进大棚,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使学生趣味盎然,创造了大量的习作题材。在习作课或语文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受:“挖红薯”、“摘番茄”、 “插秧”、 “栽大葱”……一个个绘声绘色地演说。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自实践,耳闻目睹的一件件新鲜趣事,形象生动。写出来的习作就具有真情实感,吸引读者。如:一位学生在《挖红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挽起衣袖,拿着竹签,向红薯地冲去。我弯下腰,轻轻地拨开叶子,两手顺着红薯藤慢慢地往后拉,一边拉一边张大眼睛寻找它的根。拉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红薯藤连着的泥土比旁边要高一点,于是,我就先试着把泥土轻轻地向外挑开,这时,一个土黄色的小脑袋一点一点地露了出来……”这段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挖红薯的过程,若非亲身参加是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的。

2、走进社区,认识社会

社区环境是学校小环境的扩展,同时又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社区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然要用好社区资源还需要精心设计教育方案。

如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属军属,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活动。如有位学生在描写家乡的变化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使我的家乡——长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大概几年前,村里的路变平整了,并浇上了柏油,镇里的公交车也随即进驻农村,开始了每天的村镇之旅。一天黄昏,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乘着公交车回家,奇怪地发现车子每到一个站点,那里都聚集着一堆人,旁边还堆放着一些木材。我很纳闷,终于到了我下车的站点,我迫不及待地询问着一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叔叔,通过叔叔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政府要在每个站点修建一个站台,方便等车的人们。我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小作者留心观察家乡的变化,文章中洋溢着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