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语文阅读和古诗文鉴赏有什么技巧?

语文阅读和古诗文鉴赏有什么技巧?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3W 次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语文阅读和古诗文鉴赏有什么技巧?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诗歌形象:景物形象(景象和物象);人物形象有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1、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2、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声声慢》中的抒情主人公:孤独寂寞,郁闷愁苦

二、诗人在诗中刻画人物的用意

1.同病相怜或英雄所见略同,因此用来自比。

如《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宫怨”诗中寂寞孤独的宫女与怀瑾握瑜不被赏识的诗人自己等等;

2.以之与自己对比,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周郎与“早生华发”的“我”;

3.寄托追慕、景仰或惋惜、同情、讽刺批判之意,

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仰慕),

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惋惜),

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同情赞美),

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荒淫误国的.唐玄宗的讽刺与批判)。

三、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

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二)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 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联系第三句诗对道路坎坷的交代,注释中对写诗背景的交待,可看出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被贬后不避坎坷、 超脱旷达的形象。

四、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 2、借助诗中意象(抒情性强)

3、分析关键词句(议论抒情处) 4、学会知人论世(作者、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