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2W 次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探究、学生、教师。

在我县大力推广高效课堂教学实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形势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先学后导,训练为主”的新的课堂主导思想下,自己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实验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初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及阅读层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开端,能使学生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能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首先应当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阅读,主动去感悟,去探究。可是,传统课堂上这种“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重复单调地使用这种模式,久而久之,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恐怕连原有的兴趣都会渐趋淡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而初一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课堂情景,运用艺术化的课堂语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我们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因此而激发,学习质量也会相应提高。例如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利用初一学生好表现和好胜心这两个特点,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自编自演。结果,表演者和观众都全身心投入到课文内容的理解中,并能准确把握住文中人物性格,这一课的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的语文兴趣渐趋浓厚,并使这种兴趣延伸至课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二、营造民主、宽松、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思路会开阔,思维会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就会变得狭窄,思维就会显得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初一学生,他们刚接触初中生活,对环境是陌生的,有一种胆怯心理;不了解初中的语文课堂阅读,他们怀着好奇心;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儿童,又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但是,这种勇气一旦受挫,要想恢复也是相当困难。所以,此时营造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保护他们的那份好奇心,肯定他们的勇气是相当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自己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思想上是自由的,意识到自己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利,他们才会放心地去解读文本,大胆地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的那样:“你不能在一个颤栗的心理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记得在教学《百草园》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第二段,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美点,然后说说他们的见解。因为有着相同的儿童心理,他们在阅读时不仅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谈出了他们各自的见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所以,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

三、明确教师角色地位,教会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教会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最佳途径。而质疑是进行自主探究阅读必经之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但初一学生初次进行自主阅读时可能很不习惯,也摸不着方向,不知道从哪一角度提问题,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扮演好“导游”的角色,引导学生选择好恰当的阅读角度,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疑而问的训练,培养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一般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课后思考题、工具书进行阅读,自问哪些地方有疑问,有什么疑问;第二步,指导学生深入到篇章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写什么,为什么而写,怎么写;第三步,根据文体特点,从词语的运用、句子的含义段落的安排、中心的表达、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质疑。在具体一节课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以一篇文章或文中的一个语段为例,设计几个思考题,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模仿此法举一反三,去学习类似的文章。例如,阅读《春》一文时,以描写春花一段为例,指导学生从赏析语言入手,探究本段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模仿此法,去自主阅读其他语段。此外,我们还可以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的各处环节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如:课前,引导学生看到课题时质疑;课中,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课后,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质疑。当学生掌握了自主探究阅读的方法后,我们可以选择课内外的一些文章,适度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我认为这种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对于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四、适时地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树立他们自主探究阅读的信心。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而质疑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最佳外化形式,是学生思维活跃的外在表现,是学生创造发明的起点,更是教学反馈的最重要信息。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只要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树立信心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只要大胆的放手,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