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求高考作文素材,富有时代感,最好是那种万能的?

求高考作文素材,富有时代感,最好是那种万能的?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5W 次

007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建议

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

求高考作文素材,富有时代感,最好是那种万能的?

在纵观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基础上,

展望2007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笔者有如下预测与建议。
一、把握一个趋势
这个趋势,就是高考作文已进入“一元(话题作文)为主,多元(

各种命题形式)并存"的阶段。

多年考查话题作文.固然出现了一些流弊(比如,

宿构现象难以避免,学生作文文体意识淡化等),

但话题作文给考生以更大的表达自由与发挥空间的优点不容抹杀。

这一优点,具体表现在思考方向的多向性、文体选择的多样化、

思维特点的多重性等方面;这与多元、民主、

开放的时代特点是相吻合的,

与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命题形式,

也各有自己的长处,足可成为话题作文的有益补充。

所以在2007年的备考中,话题作文等四种形式的训练要兼顾,

对它们的写作要领都应了然于胸。

特别是那些已连年考查话题作文的省份(如广东、江西、浙江)

的考生,一定要多练练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及命意作文(所谓“

命意作文”即提供材料并略作提示,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感悟"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的作文)。
二、重视两种题型
两种题型.指“寓意”类话题作文和关系类作文。
(一)“寓意”类话题。
即本身含有比喻义、象征义等隐含意义的话题。如,

2006年江西卷的“雨燕减肥”、广东卷的“雕琢心中的天使”

等。对于“寓意”类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应当像材料作文那样。

充分理解、准确把握设题材料的内涵.这是把握题目的关键。

具体应注意:
(1)从材料中找到暗示话题含义的关键词(句)。比如在“

雨燕减肥”的材料里,有多个关键词应引起重视,它们是“安乐窝”

“离巢”“减肥”等,大体说来,它们分别比喻安逸的生活环境.

走出安逸环境而接受考验,改掉自身的种种不足。其中的'关键句为“

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这句话意味着强化自己的能力,

就能迎接人生风雨的洗礼并一展抱负。
(2)要有整体意识。比如,“雨燕减肥”的材料,从整体上看,

包含一组对比:幼年的雨燕……第一次离巢前……

构思作文时就应根据这组对比,由物及人加以迁移。
(3)试着把原话题改换成一个显性话题。比如,“雨燕减肥”

说白了就是“磨砺人生,不做温室中的花朵”“挑战自我,‘飞’

向社会”“一味溺爱不足取”等。
(二)关系类作文。
对于关系类试题(包括关系类命题作文),构思时须将两者(

甚至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偏废。

要搞清关系各方所属的领域、范畴,把握关系各方的本质、特点,

更要搞清关系各方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是单向联系还是多向联系,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

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或者是互动关联、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等等。搞清关系后再从中挑选出自己准备表达的一种关系,

进而形成观点或判断。如果命题人在出示话题(命题)前,

加有提示语,对提示语一定要逐句研读。比如,江苏卷《人与路》

这个命题前,有三句提示语。第一句“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有了路”很好理解,它告诉我们:路(包括“革命之路”“

改革之路”“个人发展之路”等)是人走出来的;走的人多了”

可以无路开路,开创出道路。“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没了路”,这第二句就耐人寻味了。为什么“人多”会导致“

无路”?不妨。多角度思考,比如“千军万马”都往“独木桥”

上挤,自然会造成“此路不通”的尴尬状况;

大家都固守着原有的套路不思开拓,必然会产生前途被“堵”,

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须“排除堵塞”或“另辟蹊径”。

由前两句提示语不难发现,命题意图在于鼓励开拓、创新、

敢为天下先。再看第三句“还有人说“……”

这里的省略号可谓意味无穷。它暗示考生:关于“人与路”的关系,

还可以有其他种种个性化的思考:
(1)顺着前两句的思路,把提示语补下去。比如,补作“有人说,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仍然没有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

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如此一来,写作范围扩大了许多
(2)谈“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你可写如路一样的人生,或者如人生一样的路。
(3)赋予“路”以象征意义和比喻色彩,这是常规思路;如果将“

人与路”往实处理解,不也能避免与大多数考生在立意、选材上“

撞车”吗?
(4)虚实结合,专谈“人造路”。比如,从“造路”

需要科学的规划、“造路”需要拼搏的精神、“造路”

需要健全的体制(这最后一个“造路”,虚指加强廉政建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逐层论述。
三、突出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是—一“体验”“理性”和“人文”。
(一)“注重体验”将是2007年高考作戈命题的基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

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部分的“教学建议”指出,“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可见,“新课标”特别强调“

参与和体验”,才可能有深刻、独到的“感受与思考”。否则,

要想达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色彩”等要求,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

注重体验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普通人的情感和人生经历,

理应是2007年高考命题的侧重点。
(二)“讲求理性”将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中的浓重一笔。
“理性”,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走极端;“理性”,

就是强调个人的行为要受理智的约束;“理性”,

还指善于从另一个角度(即不同于惯常思维的视角、眼界、观念等)

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三)“宏扬人文精神”将是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精髓。
“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

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

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

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

拥有丰富的入文精神尤显重要,

这自然也将成为考命题者关注的热点。
四、做到四个“强化”
(一)强化审题意识。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
即指题目规定的文章的体式、主旨、材料,以至标题、字数,等等。

比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题眼在于一个“想”字(

表示一种与他人亲近、友好的愿望),这道题与“我握住了你的手”

是有明显区别的。在“命意作文”的审题上,准确解读题意是基础,

也就是说,要善于从题目中悟出写作话题,把它转化为话题作文。

比如今年湖北卷的题目.就可转换为“请以带“三”的词语(注意‘

三’在词语中的含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强化思维训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

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

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势,

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

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

特别是要加强对联想、想象能力的开掘。比如,

今年辽宁卷考命题作文《肩膀》,此题既可实写,又可虚写。

看到试题,我们可以想到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进而围绕“

肩膀”也来写一个亲情故事;想到现代汉语中的“身肩重任”‘“

肩膀儿硬”、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取其“承担责任”

的含义构思成文;还可联想肩膀相靠是团结协作的象征,

人们不是常说“并肩作战”吗;联想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的“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

—这个“肩膀”,喻指“基础”;联想诗人舒婷《神女峰》

中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个“

肩头”指一种“依靠”……可写的内容相当多,

关键是如何精选角度展现出一定的新意与深度。
(三)强化素材积累。
强化素材积累,首先要丰富生活积累。这有多种途径,

比如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

亲友交往等。真要备好生活素材。

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

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到临考前,

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强化素材积累,

还应博览课外读物,常咀时文精华。从近年高考看,

高分作文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所以,丰富文化积淀,

多读多思含有哲理的、有真情实感的、有才识的短文,

自然是非常必要的。在多阅读的同时,

还应建立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手册。这个手册要分门别类,

有作文题,构思路数、文章概要和写作资料等。并要编个索引,

以后要看哪一方面的内容,知道到哪里找。
(四)强化分析能力训练。
这是克服议论文写作中“以摆代论”毛病的重要保证。所谓分析,

就是找联系.找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找某一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例如,“

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

普遍和个别之间的联系”“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联系”。等等。

能够把这些联系找充足,就是说理充分;能够找到最本质的联系,

就是说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