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合集10篇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合集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6W 次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语文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合集10篇

高考语文作文 篇1

放手,才能更精彩

安徽一考生

这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一位实习老师。开始给我们上课的时候,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杨老师就坐在后面旁听,偶尔还会在听课记录上写下点什么。可能是不大放心的缘故,杨老师一连听了两个星期的实习老师语文课。

实习老师名叫王小恬,五官端正,长相甜美,明亮的眼睛,苗条的身材,透出诱人的青春气息,一头乌黑的秀发像瀑布一样飘在脑后,有时束成一个马尾,再缀上一个蝴蝶结,又整齐又大方,整个人让人一眼就能对她产生好感。

原以为这么靓丽大方的老师,课也一定上得精彩,至少会给我们带来一丝新的气象。没想到她上的第一节课,就让我们听得味同嚼蜡,程式化的风格简直和杨老师如出一辙。我们都以为这可能是她刚刚走上讲台,还不太适应的缘故。可事实上,在杨老师坐镇,她执教的两个星期里,她的课一直是这样。这多少令我们有些失望,同学们对她的热情也淡了许多。

周五上午第三节照样是语文课。实习老师王小恬信步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换一种上法,怎么样?”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她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不过大家都注意到杨老师今天没有来“监”课。于是,同学们都拉长声音说“好”!

这节课上的是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出乎意料的是,王老师上的特别精彩。她一改以往的教学风格,不是从作者简介或写作背景说起,而是先声情并茂地把长诗从头到尾地朗诵了一遍,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意境;接着又放手让我们自己去品诗,并不时提问和点拨,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琵琶女高超的演技,不幸的遭遇和感同身受的诗人对琵琶女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中不少精彩的地方我们当堂就能背诵下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就在下课前几分钟,杨老师突然走进教室。“同学们,王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好吗?”“好!”同学们齐答。杨老师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有些手足无措的王小恬,接着说:“同学们,对不起,这段时间王老师在我们班上实习,说心里话,一开始我是不大放心的,不仅让她按照我的备课方法备课,还让她按照我的教学方法上课,没想到这样反而大大束缚了王老师的手脚,但是今天不同,王老师上得特别精彩。”

“对不起,杨老师,今天我有点自作主张了。”王小恬的脸红了。

“这就对了。”杨老师挥了一下手,“青年人就应该有个性,有突破,如果总是按照别人的方法行事,那还有什么创新。”

“原来今天是您有意这样放手的呀!”王小恬恍然大悟。

满分亮点

通过生动的叙事来诠释材料的内涵,是这篇记叙文的最大特色。全文借一个实习老师的故事,艺术地表达了只有放手才能更精彩的主题,而这正切合了材料中表演艺术家的观点。此外,全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不但详略有致,故事性强,引人入胜,而且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主旨,体现了作者娴熟的构思和驾驭体裁的能力。

(评荐名师汪茂吾)

高考语文作文 篇2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木心的一句话道破人生的真谛。每一次靠岸,都会经历狂风骤雨;每一次成蝶,都会经历破茧挣扎;每一次开花,都会经历生根发芽;每一个困难,都需要乐观面对。

在历史长河中,能乐观面对困难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在海上航行数月而一无所获后,哥伦布的船员们被逼到了绝望的边缘,他们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和茫茫大海发出的无声的恐吓,最终联合起来反抗船长。哥伦布许诺再航行一周,若还是见不到大陆就回头。殊不知大一开始,哥伦布已将实际航程减少后,再告诉船员们,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船究竟走了多远;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们的处境有多么危险;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再往前,不是大陆便是地狱。但是,他却成了最乐观的人,他依旧期盼着前方的大陆,依旧微笑着坚持向前——于是,他发现了美洲。不论是用乐观发声的贝多芬,还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海伦凯勒,都曾用一生的拼搏与成就,诠释着乐观面对困难的真理。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乐观面对困难,是穿越人生荆棘的一把尖刀;是搏击人生风浪的一张风帆;是遮挡人生风雨的一顶大伞。因此,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美好品质,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抑郁的时代,高考的大山压得学生无法喘息,就业的石磨碾得青年人粉身碎骨;年纪轻轻的便放弃了生命,一点磕绊便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毒害朋友。生活是如此困难,可是,世人不知,加一点乐观便可中和其中的苦涩。

大家知道,著名演说家尼克胡哲是一个乐观面对困难的人。如今的他阳光开朗,励志乐观——他可以和朋友来一场高尔夫比赛,争个胜负输赢;他可以和家人谈天说地,忘记烦恼;他甚至可以站在最高的讲台,用最洪亮的声音,讲诉最有力的故事!他比我们当中太多的人要优秀,但我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如此伟大的人物,竟是个生来没有四肢的残疾人,竟是个十岁时便尝试自杀的自卑者!可是,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对着镜子做出笑脸,人生便会还你一张笑脸。胡哲便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微笑的人,最终,乐观的他改写了自己人生的悲剧剧本,使他走出命运的阴影,来到聚光灯下,成为人生喜剧的主角!他的身体矮小,却阻挡不了他成为精神的巨人!如此人格,真让那些消极厌世的弱者羞煞愧煞!

当然,我们认为要乐观面对困难,并不是盲目乐观,自欺欺人。我们不应该只求心平气和而不思进取。其实,乐观便是无所畏惧,而后战胜困难。正如贝多芬所言:”我已经决心和自己的命运尽力战斗,无论如何不愿自己破灭。“所以,乐观面对困难,穿越人生的沙漠,才能笑看人生的椰枣树。

高考语文作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条奇葩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帖子是由四川眉山一位女士发的,她于10月15日在商场被小偷“光顾”,现场一男子告诉她,包包在进商场门口时被小偷打开了。女子追赶小偷无果后回家,将此事发上网并指责提醒她的人说:“我很想对告诉我的人说声,你是不是男的,小偷都惹不起吗?在旁边看见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有这样做人的吗?”此帖一出,引来众多网友炮轰,认为她不谴责小偷却埋怨提醒者,是狗咬吕洞宾。即使当事男子回复当时自己离得很远,且顾忌小偷有几个同伙一道,也没获得女士的理解,她坚持拒绝向提醒她的男子表达谢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冷静客观,而不是咄咄逼人,出言不逊。这样,便不至于使自己既丢了钱财,还不被同情。理性对待失窃。尊重他人的好意,不要出言不逊。冷静表达,理性对待。别误解好心人。站在自己立场上对别人指手画脚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从众网友的角度看,他们不仅不满意发帖者是非不分的态度,更对发帖者道德绑架式的话语表达了充分反感。但是完全没必要以“骂”的形式来表达观点,让被盗者雪上加霜。坚持正义,是非分明;同情之心不可抛;批评别人要以尊重为前提。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高考语文作文 篇4

一个人真的能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吗?至少,走上高考这条路并不是我所愿的。

所以看到这个题目,我真是思绪万千,无从下笔。“人与路”这三个字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老师说,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就是一篇好文章,因此我非常感谢出这个题目的老师,让我有机会表达一下我的真实想法,写出一篇好文章。

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高考这条路是为了上大学,其实我是很想选择另一条路,但是被父母严厉地阻止了。虽然那条路我没有走过,但是那却是我梦想的路——超女之路。

黄雅莉不是为了音乐之路而放弃了高考吗?我虽然没有黄雅莉那样有名,但是我想只要我勇敢地走上这条路,也会在自己的路上有所收获。说不定会我进入五十强,也说不定会进入二十强,然后是十强,七强,五强,三强……我会唱的歌很多,我的头发很短很个性,我会弹几下吉它,我同学说我长得像李宇春,我上幼儿园大班时曾经得到全园唱歌比赛第三名,我……(好象扯的太远了……)

但我还是不知道该怎样来表达我对“人与路”这个主题的想法。苦思冥想后,我眼前浮现出了那些可爱超女的样子,是她们给了我启发!

虽然在超女比赛时,爸爸妈妈把我关在房间里坚决不让我看电视,但我还是拿着望远镜、趴在窗台上,从对面楼上的电视里看到一场一场令人感动的超女比赛;在第二天上学时到处打听超女的消息,搜集报纸上各种小道新闻和八卦报导……正是她们告诉了我,应当如何选择人生之路,如何在这条艰难的路上往前走!

张亚飞告诉我:

当我选择了超女这条路,我确实是有些压力的。这些压力来自哪里呢?因为以前我走过一条类似的路么,并且在那条路上取得一点成绩,有了一些知名度。所以我走上超女这条路后,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一些媒体也比较关注,因此我感到了压力。但是,无论如何,我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一定会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这仿佛说出了我此时的心声,我应该相信我的梦想,坚持自己的选择,顶住父母的压力,勇敢地冲破家庭的牢笼,去参加超女的海选!尽管放弃高考而走上超女这条路,一定会有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可能也会有媒体表示关注,会感到一些压力,但是无论如何,我相信我的选择没有错,我应该坚持沿着那条路走下去!

高考语文作文 篇5

今年六月我有幸参加了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工作,十几天的辛苦换来的是我对高中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无限感慨,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深刻反思。

如今在中学谈写作文,真可谓是学生头痛老师也头痛。学生头痛写无可写,却非得写;老师头痛批无可批,却非得批。最后的结局是中学作文教学走过场。这种现状带有普遍性,从高考的作文状况完全可以体现。笔者有幸参加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通过所批所见所闻,深感作文教学的滞后。

学生将平时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完全地带到了高考考场之上,主要来说是四大问题:

(一)审题不清。随着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总体下降,现在的中学生对于作文题的理解很难到位,缺乏想象力。如果说话题作文时代的泛化让人无所适从的话,现在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仍然审不到题就要归咎于学生的审题能力差了,象今年湖北高考作文的《举手投足之间》有很多离题学生。

(二)文体意识不足。语文老师基本上有此感受,大多数学生在多数情况之下写不出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这种情况逼得高考阅卷竟然不得不淡化文体。

(三)内容空洞、浅薄。现在的学生成长过程愈加单一,于是缺乏对生活、社会的观察体验,也就没有形成较深刻的人生观、世界观。结果作文难现深度。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多的学生将材料中的问题全部照抄之后再逐一回答了一遍,加了点呼吁凑够了八百字就算完了。平时也不乏生拉硬拽内容的情况。

(四)语言表达能力差。现实教学活动中包括高考中语言驾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了,作文语句能写得通顺就不错了,更可悲的是错别字成堆的学生反而屡见不鲜。

这几个问题对于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是老生常谈了,很多老师为之也付出了努力,收效却甚微,我想如果导致如此局面的因素不解决难有大的改观。有那些因素羁绊着教学呢?首先是教育制度因素。虽然国家总的教育方针是推行素质教育,但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我们还是应试教育。学生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应试上。一味追求方法而忽视能力,把本是丰富变化的语言变成了公式化、格式化的东西。其次是学校因素。为了升学率,急功近利不惜牺牲语文的教学时间让位于其他科目。从高一开始,语文试卷采用高考模式。有的学校甚至高一开始讲高三才讲的专题知识,却不管那是作文训练的关键期。再次是老师因素。平时作文训练较少,甚至一个学期除考试外没有相关训练。教学活动中对作文的评讲草草了事或是不评讲。有的将精力和时间用在所谓的容易见效果的专题上去了。再就是社会因素。快餐文化的充斥无法让学生受到正规的影响,还有象网络等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就是学生因素。学生除了被上述因素影响外,主观上也丧失了课外时间对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体验生活的动力。

当然还有很多的原因困扰着我们,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我们的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呢?客观地讲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制度、社会现实等大环境的问题,但我们是可以在夹缝中求得一些改变的,在教学中付出实际的努力来相对提高些学生的作文水平。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摸索和借鉴了一些方法,效果是较明显的。

第一,开设阅读课。作文的基础在于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阅读。多年来我在完成常规教学之余给学生时间阅读,特别是在高一、高二期间,每个星期两节阅读课,再加上早自习的部分时间,阅读量还是相当可观的。阅读不光可以提高语感,积累材料,也可以借助他人对人对事对物的感悟来完善学生的认知。要知道书籍是人类思想传承的重要工具。阅读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读到的好文章摘抄下来,并要求点评或写读后感,既可以督促阅读,也可以提高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

第二,加强训练力度。作文提高的核心还是在于训练。作文训练量易于三到四周一次,最好是进行某种体裁的专项训练。这样便于学生系统、深刻地掌握某种文体作文的写作要求。在此集中训练过程中及时配发相关文体的若干典范文章让学生进行感性认知,这样之后,学生对于此文体特征了熟于胸,可以较好地反映在写作中了。

第三,加强评讲。除了全批全改之外,将优秀的、不足的作文分离出来,并标明问题,在本次作文的理论处理之后,将选出来的作文优缺点摘读给学生听,并给出点评。学生就能知道对与不足的'地方,便于下次调整。能做成书面材料更好,更直观。还可在此前搞一种理想的方式,那就是每三到四名同学为一组自评、互评,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准备,效果更佳。

第四,以教材为本,加大对教材中课文写作特色的讲解,理解。课文被选入教材就是因为它的典范性,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课文之美没有尽览于胸,学生没有尽得其妙,当然就无从学习和模仿了。

作文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大工程,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作为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研讨是我们永远奋斗的领域。谨以此浅薄之辞来抛砖引玉!

高考语文作文 篇6

800个字是规定的,这对于考生来说,那是“如来佛”之手掌,12年的“本事”全要在这只“手掌”上表现出来,让阅卷者的“火眼金睛”看出你的水平来。可“面积”有限,如何让它“高产”,那就得靠考生的“功夫”。“功夫”很多,角度是其中重要一着。记得小时候上山砍柴,长辈们教我们要注意进刀的角度,才能多快好省,当时不甚了了,现在想来实在太重要了,只有找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你才能事半功倍,人生如此,作文亦然,角度不同,作文的格调不同,气质不同,分数也不同啊。

那么那些角度是好的呢?

1.生命角度。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余秋雨先生谈到生命与写作时,他说,许多中学生只注意到好文章,而没有注意到生命的内在感受。有的同学会去学一种写作方法,一种语言结构的组织方式,虽然很聪明,但这毕竟不是生命的主干。余秋雨曾经对一篇作品写过这样的评语:有巧思,但感觉不到你身体里面青春的温度。没有温度,只是巧思,结构来结构去,像一个游戏一样,那太可惜。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有效的表达和生命意义的真实传达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年轻的时候本末倒置要走出需花费几十年时间,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

2.名著角度。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佐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湖北考生的满分作文便是佐证。

宝钗鸣冤湖北一考生(高考评卷得分:60分)

小女子宝钗在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人和平相处罢了。

高考语文作文 篇7

高考语文中的作文一直是大家头疼的部分,一般来说,在考场上也是最难把控和提高的部分,如何改掉原有陈旧思维认识,形成规范、高效的行文习惯呢?

1。卷面印象分

阅卷老师往往每天都要评阅成千上万的高考试卷,很容易造成精神疲劳。所以,考生卷面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卷面整洁,自己工整美观,给人的第一感觉赏心悦目,这样即便作文水平一般,高考作文分数也不会太差。

建议平时考试注意考试习惯,尽量保持卷面干净、整洁、字迹清晰;不得已涂改以横线划掉即可,不要涂黑团,打叉。

2。选材要有时代、自我的气息

作文构思,包括立意、选材、中心思想等要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思想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思想就都是空的。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思想效果明显。

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有时代气息,有自我气息,别具一格。

3。标题、开头和结尾突出作文风采

时间短可以说是高考作文阅卷最大的特点,一般而言高考阅卷对时间都会有所规定,作文一项绝不会超过60秒。而实际上,根据几位高考阅卷老师反映,其实际阅卷时间也就在20—30秒左右。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读完整篇作文以实属不易,更何况细细品味?所以,阅卷老师阅卷往往对标题、开头、结尾三个部分很重视,中间部分基本都是一扫而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的作文结构是“凤头、猪肚、豹尾”,即标题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开头简洁、文采引人注目,结尾总结作文主旨简短有力。

4。结构是思维的外显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偏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偏重于运用语言的训练,而对文章结构要求不那么重视,于是行文时信马由缰,随心所欲造成文章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表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

高考作文是戴镣铐的舞蹈,考生的自由创作限制在一定枷锁之中。文章结构也有相应的制约因素,为了让阅卷者迅速把握文章大意,结构务必要完整、清晰、严密。例如领会高考优秀作文的一般行文架构,形成模板化的思维印象,有助于在考场及时调动素材,展开逻辑论证。

5。语言和情感思考相连

《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内容等级中的第一等。可见作文表达能达到“真挚”的层面,便是拥有了作文高分的制胜法宝。

真挚的情感以“真”基础,并发展为“善”和“美”。即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情真意切,能使考官获得共鸣,从而为文章增加感情分。

6。不要一味个性化,更不能剑走偏锋

要注意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是考场的作文,有它的规定性;不要过分追求个性化表达,更不能剑走偏锋。考场作文和平时写文章是有些不同的。尊重规定性不等于扼杀个性。前些年有的考生用古文来写作文,虽然写得不错,但有点冒险。还有的观点怪异,自以为个性凸显,其实也容易失误。从符合时代主旋律、社会总基调上着眼,文章合为时而著,才是明智之举。

高考语文作文 篇8

作文布局一,段落划分要适中。首先卓绝点同学们需要明白的就是,自己整体文章的划分要适中,有些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通篇八百字,仅仅划分了两三个段落,可以说让判卷老师一眼看上去,找不到文章的高潮,还有的同学则是划分了六七段,这样又把整体的文章给划分的零乱了,没有整体的大局观了,在写作文的时候,划分段落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段落要适中,一般来说同学们划分出4到5段就是更好的了,首尾两端开头和结尾,中间三段丰富自己的内容,能够让判卷老师一眼看上去觉得很舒服,那么自己的成绩自然就不会差了。

作文布局转折之间要契合好。第二点需要同学们去注意的就是在划分段落的时候,每一个段落和每一个段落之间的转折要有很好的契合度,有些同学们上一段还在写一件事情,下一段划分的就转换到别的地方了,这种写作是不可能有一个好的作文成绩的,在布局段落的时候,要把握好每一个段落之间的契合,不要让每一段文章都自成一体,这样在整体的文章之间就没有一个紧密的联系性了,那么在去读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在读好几篇没有头尾的文章,那么同学们的作文成绩就会很差了。

作文布局要有吸引性,那就是同学们在划分段落的时候要把每一段的结尾划分的有吸引性,比如一篇记述文的文章,那么在段落的结尾同学们就可以埋下引子,留下一个疑惑,合理的布局能够吸引读者去阅读的好奇心,那么同学们的作文成绩就会提升了,并不是要同学们每一段都留下疑惑,在开头一段以及高潮的前一段就可以了,这样就会显得自己的文章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能够很好的吸引判卷老师,那么好的作文成绩自然就不用发愁了。

高考语文作文 篇9

轻轻握住你的手,为你擦干眼泪,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5月19日,整个中国暂停了三分钟,发出刺耳的防空警报。七天前,一场大地震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上下震动。然而,这场战争是一场悲剧,这场战争是一场空前的重聚。

很久以前,诗人王长龄在他的诗句中写道:与风雨一起,明月曾经是两个乡。青山不能与船风雨牵手,在那一轮共同的月亮上,这个地区不会隐藏民族的团结。

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当救援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救出已被困了百余小时的姑娘刘会时,在场的人们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从未掉过一滴眼泪,这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妙龄女子始终微笑着,紧紧拉着救援人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与地的救命恩人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五千米是我们是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是生与死的距离。这个在国际专业军事学术哂纳感不可能执行的跳伞空降高度,被解放军救援队抛在脑后。拨不开汶川上空连天蔽日的迷雾,但他们必须拨开震区人民心上的乌云。就这样,人民的军队从五千米的高空降下,给灾区断绝天日与世隔绝的乡镇带去了救命的福音。村人激动地说:解放军来了!这历史的一幕便不再只出现在革命的历史上,在这里,这是一地乡民与国家间最动人的团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海洋再不能阻断世界的爱心汇聚在一起。这爱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一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美国遍及全州的慈善机构,来自大陆西岸那些并不富有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拨款。中国和世界因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湮没成沙,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的中国而来,这是全世界和各个国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团聚。

怆然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至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振奋人心,撼天动地的团结?《史记》中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何愁家不安,国不兴?

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团聚处,而将五洲四海的人集会在一起的纽带,是这样的期望: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太平!

评语:文章符合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层层深入论证。

材料新鲜丰富,构思新巧,见解新颖,语言流畅,融现代歌词、古代诗文、现实场景于一炉,富有文采,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

书写美观,视野开阔,境界高远,思想深刻。

高考语文作文 篇10

今年高考尘埃刚刚落定,文汇报《文汇教育》周刊即以整版篇幅刊登文章专门介绍国外高考的作文题(文章刊于20xx年6月28日),大有其深意,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反思。

上世纪初,爱国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为了办好中国的职业教育,踏访美国、英国、日本、菲律宾等地。他说:“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他明确表示是去西方找药方的。睁眼看世界很有必要,多一点见识,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希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真正改变作文命题现状,缩短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一个好的题目,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

●好的命题其实是很朴素的,就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它在审题上应该没有难度,要让考生人人都看得明白,在观点上应该没有倾向性,考生直抒己见即可。

●作文题目指向不清,使得学生根本不用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使得学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既不学,又不思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好的题目能够考出思想,考出读书的量,也能考知识的储备和独特的个性。学生备考的过程,应该就是读书的过程,就是充实自己的过程,而不是学套题、背范文。

国外考题更注重引导学生独立严肃的思考

作文是思想的载体,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作文题的优劣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国民思维品质的导向。一个好的问题,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

“洋高考”当中最让国人感慨的题目来自法国——这个孕育过卢梭、伏尔泰、左拉、雨果和巴尔扎克的国家。看到他们的高中生要做的文章,我们痛苦地感到差距:“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等等。试想,若是中国哪个大学的哲学系能招到这样一批已经对这些问题有分析有观点的学生,教授们会有多么兴奋!

“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工作,是否仅仅为了有用?”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我们讶然,这是高中生做的题目吗?在中国又有几个成年人有能力或者说有勇气去探讨这样的问题?

再看看其他国家的高考试题。日本东京大学入学考试要学生读中国古典典籍《左传》的“晏子对齐侯”一节,从“和”与“同”的辩证角度讨论“国家治理应有的状态和理想境界是什么?”新加坡的试题是“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那我们为何还要学习哲学?”考生如果能够对这样的社会、人生、哲学问题有独立严肃的思考,才是真正成人的标志。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看到这里,是否感到惭愧?

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难道我们的孩子还不够努力?难道我们的老师教得还不够多?不是,这样悬殊的差距背后,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上说,他们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何谓批判性思维?许多国人还感到陌生。是的,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教这个。简单地说,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然是在一个明确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上体现出来的,20xx高考信息《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反思》。

好的命题都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如新加坡某年的高考试题:“科学鼓励质疑,而宗教排斥质疑,你怎样看?”这样的题目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人人都看得明白,根本不可能出现离题偏题的问题。考生必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能忽悠,不能“发散”,写不出就是写不出,能说多少就是多少,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个题目的难度是在于问题本身,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值得反复思考辩论的问题。题目本身没有倾向性,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任何人的观点,直抒己见即可。阅卷官在考生阐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同学的真实水平:思维、积累、视野、表达、感情乃至境界。好的命题,就是这样朴素,功夫不在表面。

花里胡哨的题目不知要考学生什么

而我们的不少作文题提出的问题本身并不需要思考,却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障碍。一些题目争奇斗异,花里胡哨,不知要考学生什么。

今年高考中受人诟病的是新课标卷和安徽卷的两个作文题。

新课标卷作文题“船主与油漆工”,讲了一个胡编乱造的故事。大意是船主请油漆工给船刷漆,油漆工顺手补了船底的洞。后来船主给油漆工送一大笔钱,感激地说:“当孩子们坐船出海后,我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出题者究竟想说明什么?这个故事逻辑之混乱,叙述之吊诡,引来一片声讨。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都莫名其妙。船主明知船底有洞也不采取措施,视亲子的性命如儿戏,如果不是糊涂透顶的浑人,就是有什么阴谋。但若是如此又何必掏钱谢油漆工?而油漆工在工作时发现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应该立即通报主人,请专业人士来修理,或者通知将要使用这条船的人,这才是责任感,怎么会不声不响地去“随手补上”?“补船”不是他的专长,若仅仅凭感觉去“补”,很可能会造成不规范的操作。

一个有最基本思考能力的人,第一反应必然是质疑故事的漏洞百出,但“质疑”在应试中是无用的。考生明智的做法是对如此赤裸裸的愚蠢视而不见,而是按照出题者的心意,“提炼”出“举手之劳”和“懂得感恩”这两个平庸的立意,再选择一个好写的角度,敷衍成文即可。

另一个让人无语的题目是安徽卷的“梯子不用时请收起”,好像禅宗和尚在打机锋,一眼看去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笔。

我们应试作文的教学中有一块很重要的训练是“审题”,说到底就是要学生千方百计去揣摩出题者的“圣意”,但其实这个“圣意”,出题者自己也不明白,至少是不清晰的。题目既不明确,还思考些什么?对考生来说,“思考”越多,“偏题”可能性越大。

霸道专制的题目让考生只能乖乖附和

我们高考作文命题的问题,除了题目本身指向不明确,在观点上也极其霸道专制。

今年浙江卷作文题“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也许讲的是平凡与伟大的关系。对于材料中的观点是否认可,本应该是可以各抒己见的,然而题目的倾向性非常明确,考生必须以甘于做一个凡人,为别人鼓掌等作为立论。万一哪个考生是叔本华、尼采的信徒,认为“我不愿做站在路边鼓掌的人,我偏要做一个被别人鼓掌的人”,那就是审题错误。要是屈原大夫复生参加高考,写上一段“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恐怕要被判为不及格。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去年江苏省的作文题恰恰是“拒绝平庸”。写这个题目,若有人反弹琵琶,说自己愿意做一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也是要不得的。

其实不管是“拒绝平庸”,还是“安于平凡”,都不过是出题者的个人意见罢了,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反正永远是出题目的人对,考生只有乖乖“附和”。这样的题目,根本不是在比人文素养,更不是在比思想深度。大家都是附和,只不过在比谁附和得最好看、最新巧、最华丽、最肉麻罢了。这是明显要求考生睁眼说瞎话,闭眼编套话。

“高分作文”可能是精致的“万金油”

题目的指向不清,使得学生根本不用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使得学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既不学,又不思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这样的考试,炮制出来的所谓“高分作文”,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反正题目也不知道要你讲什么,于是只要表面上“扣题”即可,然后想办法选一个最安全的角度,说一通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来糊弄自己,糊弄阅卷官。

请看下面的文字:

我等有幸处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听孔老之教诲,感孙文先生之遗志,理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如王观堂先生所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持一等之志,追寻曾国藩先生所向往达到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而后立言”的人生境界。

这段文字摘自据说是某地一篇高分作文,这篇被阅卷组赞许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将来考生奉为楷模、揣摩模仿的对象。但是,读者能否看出,这段话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样的文字是禁不起细看的,像这样由一堆名人和名言堆砌起来的空话,既可以套“梯子”,可以套“感恩”,也可以套“微光”、“理想”、“责任”甚至“希望”、“收获”云云,其实无非还是表决心,喊口号,只是用一种更精致的“万金油”罢了。

历年高考“高分作文”中充斥着大量这类华而不实的文章。即使被称为所谓奇文的,如当年轰动一时的《赤兔之死》,如“七言长诗”《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的门口》之类,也不过是在玩弄更奇巧的文字,去表达一个迎合上意的东西罢了。

这些文章共同的特点是用一些华美空洞的修辞,来包装一个平庸空洞、似是而非的思想,恰似一锅劣质的心灵鸡汤。这不能怪学生,他们也不愿意这样。虽说考试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可我们打造的这副镣铐未免也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