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关于高考作文锦集10篇

关于高考作文锦集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69K 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高考作文锦集10篇

高考作文 篇1

1、命一个小俏的题目。

命题要做到新、小、俏这三点。新,顾名思义就是新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就是说题目的范围要命得小一点,便于写得具体完整、短小精悍。俏,就是要命得像花季少女一样,亭亭玉立、花枝招展,让人一看就喜欢,便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2、写一个迷人的题记。

题记不宜过长,百字以内为最佳。可引用名人名言,可组成排比、对偶句,也可化用历史典故、人物事件等。这样不仅可以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丰富内容,还能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3、来一个崭新的形式。

作文,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写到了高中,总不能还是分三大段来写吧?!要勇于尝试一些新的形式,如:书信法、小标题法、日记法、报告法、启事法、倡议书法、说明书法、影视戏剧法、传奇演义法、故事新编法等等。只有如此,形式独特、写出新意,才能让人拍案叫绝!

中高考——高分作文的六个制胜法宝

4、置一个严谨的结构。

写作文,一定要注意使之结构完整,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不仅看起来美观大方;而且读起来意思明了,富有节奏感、音韵美。

5、做一次大胆的创新。

“做人,重在求真;作文,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精彩纷呈;只有创新,才能回味无穷;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关注;只有创新,才能得到青睐;只有创新,才能赢得高分!大胆创新吧!成功一定属于会创造的人。

6、有一个漂亮的书写

卷面是作文的门面,卷面书写洁净工整会让人赏心悦目,能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而卷面脏乱不堪的作文只能让阅卷者望而生厌,难得高分。中高考高分作文的书写虽然字体各异,但都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高考作文 篇2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且为人正直,深受人们尊重。可是,他老了,为了不让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人。要哪一个呢?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老锁匠让两个徒弟同时去开两个保险柜,谁用时短谁就获胜。结果大徒弟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而二徒弟却用了半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他们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光亮,说:“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作为一个修锁匠,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心上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修锁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不管干什么都要讲一个信字。

高考作文 篇3

1、帆清楚地知道:在大海上航行,难免会被风吹折,也可能会被大海吞下,但这些危险决不会使帆低下高昂的头颅!因为帆早已把生命交给了大海,也把死交给了大海。帆懂得:如果离开了这沸腾的航海事业。帆即使活着,还不只是一块闲置的破布。

2、当你为成绩和荣誉而自赏时,你应该想到:别人和你一样,也有成功,有长处,因此切不可骄傲自满,忘乎所以 ;当你因挫折和失败而自卑时,你应该想到:你和别人一样,也有失败,有痛苦,所以万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3、大地说,是河流给了我生命和活力;河流说如果没有森林,也许我早就被湮没了,森林说,是大地母亲养育了我。

4、有人说,秋风是冷酷无情的,抱怨它吹落了树叶,吹下了果实,吹掉了种子,说它吹走了一个勃勃生机的世界。人们啊,你可曾想过这样的道理吗?如果不是秋风将树叶吹落了稍头,那片片叶子不是要被严冬撕碎吗?如果不是秋风将果实卸下枝头,那果实不是要被冰雪吞噬吗?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延续生命的道路;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温暖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一个萌生春天的温床。

5、 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终于站起来了。它不再是任人践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苍翠挺拔的大树,它不再是那经不起风吹雨打的雏燕,而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它不再是那懦弱的猫鼠,而是一只觉醒而怒吼的雄狮。

6、领导者手中的权柄啊,既能给人们谋福,也能给人们酿祸;既可以成为领导者手中建功立业的宝剑,也可以成为给人们挖掘坟墓的铁锹。掌握他人命运的人啊,哪怕有一点邪念,一丝疏忽,一分渎职,都将会铸成千古难饶之罪。

7、孩子紧紧地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时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雨天里,母亲为孩子撑开雨伞,不,那不是雨伞,那时母亲呵护孩子的温柔之手。

8、有人以身着奇装异服、举止怪异为洒脱,有人以模仿明星、冷漠待人为洒脱,有人以我行我素、玩世不恭为洒脱,有人以拉帮结派、称兄道弟为洒脱。

9、春的萌动、夏的奋发、秋的成熟、冬的蛰伏,自然以季节为单位延续着它的生命,季节是它回响曲中的每个段落

10、没有划分生命段落,没有回顾,没有总结,没有对心绪的清除和整理。于是,我们才一再重复着前一个遗憾,而且一再悲哀地认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淡,最后连悲哀也失去了新鲜感。

高考作文 篇4

寒风呼啸的帝都,万千灯火中的一点明亮下,一个孩子正拿着数学作业立于书桌一旁。

“孩子,真抱歉,”已埋头于书桌前许久的父亲,抹了抹额上渗出的汗珠,“现在的题目,比以前真难了不是一点点......”

“爸,你可是北大毕业生啊......”

父亲尴尬一笑,笑中有愧。

这时,家中的保姆恰巧经过桌前,一瞥桌前的卷子,顺手抄起一支笔,文字、数字像蝼蚁一般在草稿纸上排起队。

“你还是继续去忙你的吧......”父亲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脸上带着不屑。保姆不答,面上毫无表情。

须臾,题得解,父亲看着草稿纸上精妙而富有条理的解题,面上满是惊愕,“莫...莫非,你老家是......?”

“江苏。”保姆答,脸上依旧毫无表情。

北风像野兽一样继续敲打着窗户。

你当年高考多少分?父亲问,保姆看看父亲:您呢?父亲喝口水:290分,我来自边疆。

保姆默默开始收拾桌子的东西,父亲看着她:你?

保姆回头:我625分。那年高考我差了差了五分!

孩子他妈在门外听得真切。想当年自己400分进北大,多亏有个北京户口,要不然现在可能与保姆互换角色了。暗自庆幸:感谢教育部。

北风像野兽一样继续敲打着窗户,咚咚地响着!第二天,保姆带来一个本子,递给孩子:去看吧,也许有用。孩子接过来一看,昨晚的那道题用十八种不同解法,分步骤详细满满写了一本,还有各种扩展的训练题。父亲惊呆了:这是?保姆答:这是我老公写的。我老公江苏盐城的。看,在那边楼下卖烧饼的那个男人就是我老公。

高考作文 篇5

问:文中蓝色窗帘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答:我看见窗帘就是蓝色的。

如此错位的问答,一个来自一张试卷的阅读理解问题,一个是这篇阅读理解文章原作者的回答。

几年前,原作者说笑着调侃这张试卷,说问题处处都是“陷阱”。近几天,网上流传的一套高考模拟试卷给了我同样的尴尬:我的一篇文章成为阅读理解的材料,而我答不对文后列出的问题。

文章源自20xx年9月26日《中国青年报》3版的报道《揭秘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选址过程——如何为“中国天眼”找到合适的家》。文章见报前一天,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竣工。

这篇阅读理解的第一题给出4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在这道没有说明单选还是多选的问题中,“不符合”是设下的第一个“坑”。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正确答案是“科研团队在选址实地考察中得到过当地政府和一些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试卷摘录的文中并没有直接说到这句话,只写明一些地方官员打听到选址消息后千方百计联系科研团队,希望项目落地,但科研团队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持选址结果要靠科学计算得出。

通读过《中国青年报》原文的读者才会发现,原文中的一句话被考卷摘录时删去了,“调查途中遇到困难,科研团队也不敢求助,当时,这还是一项保密的科研任务。科研团队同时回避着一些地方政府的‘公关’”。这句试卷上没有的话,能直接说明科研团队得到过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大力支持表述是错误的。命题者这里就误解了我的“作者原意”。

第二题要求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两项。标准答案中,“科研团队有时考察一个‘窝’就要花一天时间”应为“科研团队有时考察一个‘窝’路上要花一天时间”;“‘中国天眼’落户贵州,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的发展”应为“‘中国天眼’落户贵州,会极大地促进贵州的发展”。这道题没看答案时,我也做错了。

第三题问:科研团队在选址过程中展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并简要分析。此题5分,标准答案是攻坚克难、崇尚科学、开拓创新、团队合作和坚持原则。

我看到有考生答卷写的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韧、创新系统,应该勉强拿到4分吧。在紧张的考场上,估计我也就能保证3分到手。

由此看来,这篇12分的阅读理解我最多只能拿到6分,处于不及格的边缘,看上去略显尴尬。但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挖了那么多“坑”的考题究竟能不能很好地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实,作为一篇科普性的文章,理应考查学生到底能不能读懂、有没有消化、会不会转述。作为原作者,我更倾向于请学生分析文中体现的大型望远镜选址核心技术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选址难题?大射电望远镜的落成可能会带来什么变化?这样的问题才更有可能测试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综合知识积累。

“挖坑”式的命题思维,只会让越来越多必须应试的师生陷入对“坑”的研究,少一些这样的套路,学生才可能远离技巧训练,真诚拥抱知识。

高考作文 篇6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出得怎么样?考生怎样写算切题?最忌讳什么样的写法?而高考究竟如何命题才能对中学写作教学起到最佳引导作用?昨天,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的教授及老师针对今年高考作文开了一个研讨会。

江苏作文大气虚实结合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凌焕新教授: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全国卷包括各省命题,从题型看,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三种形式都有,前几年固定在话题作文上,所以每个学校都按照话题作文去训练,连中考也跟风。今年体现出命题作文的回归。这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不能单一类型,否则会引起误导。二从命题内容看,过去偏重道德、哲理方面,现在则偏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相关的问题,如品德、修养,亲情友情等。今年江苏作文命题虚实结合,略偏难,又不是太难。主要是由于发挥的空间大。想象丰富,虚实结合。如果说去年的“人与路”考的是“地”,今年则是“天”。有哲学家说过,如果不抬头看天空,这种人走不远。“怀想”,可以是缅怀过去,也可以是遐想未来,甚至可以是意愿的怀想。想,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天空则可以实也可以虚,人文精神突出,体现出天人合一。考查了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造型性思维,这是积极的导向。

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喻旭初:我感觉今年江苏作文比较大气,可供考生发挥的余地大。天空可以有各种理解,比如历史的天空,现实的天空,语文的天空,心灵的天空,爱的天空。遐思又可以使人想到理想,抱负,甚至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引申出很多内容。但今年命题也有可探讨的地方。比较空、虚。回顾一下江苏自主命题以来的作文题,20xx年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虽然雅、美,但太虚,后来不得不放宽评分标准。20xx年“凤头猪肚豹尾”又太俗。20xx年“人与路”是一种对实的回归,但题目相对老套,因为相似的题目多。

考生最忌空洞抒情

南京一中特级教师孙芳铭:我认为今年全国大多数作文命题都体现了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三贴近”原则,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及学生实际。这个思想非常正确,作文命题努力体现这个精神,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是一个好的导向。现在的中学生作文有点像电视剧,向古代“乞讨”,向历史“乞讨”,回避现实,离开现实,这是不正常的。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自己、关注人生。如江西的“有关语文的感慨”,辽宁的“我能”,天津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都很不错。我们现在评价作文题有一个顽固的框框,认为要好看一点、美一点,这种虽然好,但可能空洞,中心不明确,将来出题最好不要绕太大弯子。今年江苏题出的有点悬,估计文章空洞、文体感不强的考生文章会比较多。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凌焕新教授:由于今年题目中虚的成分略多。作者写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写天空的什么,实的还是虚的。最怕的是空洞的抒情,漫无边际的抒情,虚的感受,这样就变成浮在天空中的一朵云了。估计今年可能出现比较多的类型是空泛抒情。

写好要扣住“怀”

南师大文学院电影电视学系主任沈国芳教授:我认为好的作文题应做到宽泛和限制结合。社会生活和体验结合,深刻与明白结合。江苏今年命题还不错。关键在于一个“怀”,“怀”是对过去人和事的怀想,如果考生能理解,就不虚了。我认为这篇文章要写好,一,如何理解天空,自然天空应该是思维逻辑起点,要联系到社会生活,又不局限于天空,延展开去,比如思维的天空。二,天空是不变的,天空又是变化的,斑斓的,每个人都有,要把握天空的特点,并由此生发开去。

高考作文命题应回归现实

南京五中特级教师赵志升:每年社会对高考作文关注程度最高。今年总体印象是平和。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命题的原则是什么,究竟要考查学生什么,有些省份的题目很怪。比如湖北,前年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去年是“说三”,今年是“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学生很难写。相比之下,江苏题不错。不过大气是大气,但我们终究要回归到“地”上来。恐怕要考虑现实,其实作文的分数拉不开多少差距。20xx年我做了一个统计,30万考生满分的7篇,54分以上的3篇,这就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差距不大,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无需练习,到时候想怎么写怎么写。比如“怀想天空”,只要写到天空就算切题,分数不会太少。高考作文命题要起好引导作用。

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喻旭初:从恢复高考到现在30年。作文从内容上看,经历了政治化,道德化,思考多元化三个阶段,不断进步。但总的而言,命题中考虑中学生实际的比较少。新课改要求学生参与生活,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不说空话、大话,避免为文造情。而我们近些年的满分作文则导致了三种倾向,一是美文化倾向,二是伪感情倾向,三是模式化倾向。这三大倾向极大冲击了日常教学,不利于新课改的贯彻。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和做人完全分离。对于高考命题,我的建议是,第一,贴近现实,最大限度接近学生实际,中学生看的书有限,生活圈子局限,我们提倡用青春的语言、自己的语言,反映青春的生活。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社会。现在的中学生心态比较活跃,文风也浮躁,喜欢包装,爱虚美。最近几年全国卷是个榜样,很有现实意义。第二,不要给考生设置审题障碍,最好一看就知道写什么。第三,少点文学性,多点实用性。比如湖南的“诗意的生活”,这让考生怎么写?我总在想,中学是基础教育,我们不是培养作家,因此还是要从现实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题目要虚实结合,但以实为主。

高考作文 篇7

不否认课堂学习语言很重要,大量阅读也是不可或缺的积累,但一个人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感受,没有需要表达的生活内容,是很难运用好语言,说清楚自己想说的话。

对生活的'积极领会和努力理解,成为一种希望和思考,成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伴随与落实于生活。

生活的那些所谓悲欢故事,不过是对人生认知的一些提醒,生活总是在向前崭新着延续,需要每个人崭新的思考,心地崭新的秩序,透过对人生清醒地认知,堪破生活表面的浮华,每个人都不是活在生活之外的袖手旁观,人生活的是内心世界的反思、省察和感知,在那些面对生活先入为主的成见里放手,在那些生命责任中能够去选择,义无反顾得责无旁贷,但这一切,生活又不会给一个明确的答案,它需要每个人在生活的当下,去寻找那些积极的作用,或者清醒地了解自己人生置身何处。

世间的悲辛,永远不会成为生命无奈的认定,虽然也经常听到,没有伤痛何以成人生,人生也注定要经过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甚至许多故事也不由得人去伤感嗟叹,但这些经过,何尝不是一生经过的丰富与生动、充实与内涵。

生活的思考,不能停留在生活表面,总有那些风雨需要面对,也总有那些积极和幽默,成为内心的力量,就算那些人生的伤痛一路相随,那些曾经的伤痛,遥远的别离,不只是成为一种回忆,更多的会成为一种生命的觉醒,温暖的去对待,善意的伴随,活成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与珍惜,丰富与生动。

生活需要学会看见,也要学会不见。

生活的烦烦恼恼,可能发生在每天的生活,但这却不是人生每天的功课,在这世事纷扰中,活出人生包容的态度,善意的思考,充满信心的体验,世界从来都不会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人生总要去认识这世界存在的欢喜、关怀,并且运用这种信念,能够始终支持自己,活好每一天的生活,感谢能够经历的一切事物。

人生向前经历那些风雨,经历那些伤痛,别误读了生活,所有的经过都是一种收获,成全人生心地的慈悲喜舍,那些高低起伏的经过,不是痛苦的宿命,而是生活的禅意,不属于你的也不会来,既然相逢就别怀疑,且行且珍惜,活出生命的宽阔与情怀。

语言表达的源头,永远在生活之中。如果真正理解了人生,也就真实地充实了语文的素养。

高考作文 篇8

善良教育是人生的起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德国法兰克福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赶出家门,为此,全家人特意召开了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尽管流浪者衣着邋遢,但他们同样享有人的尊严。这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后来,孩子建议邀请受侮辱的流浪者来家里作客,大人们十分高兴地支持他。

其实,善良教育正是人生的起点。

请以善良教育是人生的起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高考作文 篇9

一个一心想学丹青的年轻人走南闯北几十年都没能找到满意的教画师傅,它为此苦恼不已。于是他千里迢迢找到法门寺住持释圆,释圆嗜茶,听完他的叙述,便请他画一个茶壶和茶杯。年轻人寥寥数笔,就划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极典雅的茶杯。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注入茶杯中。释圆微微一笑,摇摇头说:“画得不错,只是你把二者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倒水的呀,都是茶壶在上,茶杯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这个道理呀!”

思路点拨: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呢?是一直把自己放在茶壶的位置高高在上,还是把自己放在茶杯的位置虚怀若谷呢?

高考作文 篇10

读下列文字,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贵在不虚此行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

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