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关于高考作文集锦3篇

关于高考作文集锦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6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高考作文集锦3篇

高考作文 篇1

《咬文嚼字》从看似刁钻的角度,挑拣名家作品的疏漏,而被批评者却真诚地含笑感谢。这是因为那些被“挑错”的人明悉一个道理:批评有助于进步,而接受别人的“挑错”则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

再明净的月夜也逃不脱阴影的追踪,再清澈的水面也逃不脱风浪的搅动,人生永不完美,因而批评的声音恒在。“水自泉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只有正视批评并虚心接纳,我们的生命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

请由衷地感谢那些逆耳之言吧,它们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我们的不完美。莲步轻移,柳腰曼转,梅兰芳在舞台上永远顾盼生辉。而这一切光芒正是得益于老票友对他近乎苛严的挑剔,正是因为跟随着梅兰芳的眼光是苛刻的,所以他每一个台步、每一个手势都精雕细琢,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感情,为的正是不辜负台下每一位给予他批评也给予他信任的戏迷。

梅派艺术万古常新,正是因为它汇聚的目光太多,收到的批评也太多。在对自我不断的审视中,以批评为尺衡量人生,看得才会更透彻。

然而,世间的确又充斥着许多恶意的指责。如果不能从那些指责中收获营养,便不妨含笑视之,将它作为丰富人生的一段经历,并感谢那些指责者给予我们磨洗和锻炼。

真的勇士并不只是能够挺过挫折与黑暗,更应懂得如何直面批评,如何从批评中汲取营养。一个社会是否成熟,就在于它包容了多少种不同的声音;一个人是否成熟,就在于他能从批评中看到什么。

蛙声远,蝉声近,透窗纱。繁华世界,红尘万丈,我们会听到许多声音,每一种声音都会为生命染上自己的颜色,而批评,即便是刁钻的批评也必然会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把批评看作波浪,路程便惊险无比;把批评看作吹动帆布的风,人生才充满力量。白岩松初入央视时,因为普通话不够标准流利而饱受冷眼与批评,但他把那些有意无意的指责视作督促自己进步的鼓点,不断激励自己,反复训练,终于在人才荟萃的央视站稳了脚跟。

批评的声音不能带给我们什么,只有你听到了,感到了,并把它放进心里去,批评才能转化成真正的力量,推动我们再向前一步。

高考作文 篇2

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作文考试形式,已在近几年的全国各地语文高考试卷中频繁出现,并逐渐在全国高考作文试题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此类形式作文具有明显的两个特征:一是相对限制性,题目中已出现的部分,就将此类文章的写作范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与话题作文相比,更方便学生拟定写作方向;二是相对自由性,题目中的空白部分,让学生可以在已出现的部分内容基础上,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去选择写作内容,使考生写自身所擅长的体裁的作文。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根据经验,以“_______不_______”为例,从“命题分析”和“思路点拨”两个方面进行农作指导。

  一、命题分析写作指导

对于半命题作文:“_______不_______”。考生应当先审清题意,去思考这个“不”字的前后填什么样的内容是合乎清理的。此题目是一个前填式和后填式并重的半命题作文,填题的关键在于这个“不”字,所填的内容前后可以形成正反对比,有强烈的冲突表现欲在文字中体现出来,前后的内容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可以形成一种疑问的语气,其实却已经指出了作者的观点。从这里分析,我们的题目就不难得出。比如,“有为有不为”、“知足不知足”等等,才能体现出将要描述的内容,面对某种社会现象,我们应当采取怎样一种明确的态度,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出现文不对题,跑题、偏题的现象。审清题意,填好题目是考生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前提,既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亦能在自己的文章中一展所学的知识。

  二、思路点拨写作指导

(一)实际出发,量衣选裁

关于“_______不_______”,题目拟好以后,选择什么样体裁来进行写作,就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将想要表达的东西,以一种较为清晰、条理思路在文字中涌现出来。笔者建议考生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综合语言能力,用一种自己擅长并具有优势的体裁去进行写作。“_______不_______”,在文体的选择上,这种题目可能更适合以议论文的形式,用合理的论点论据去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多角度、深层次的视角去分析“不”字前后内容的对比性,我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种现象,表达出自己独有的观点,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当然,考生也可以运用以记叙、描写以及及抒情的方式进行写作,通过描写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以“我”的眼光,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整个事件的前后,以小见大,思考如今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停下来,让我们的灵魂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树立一种感恩、善良、热爱生活的现代精神。

总之,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多种文体可以进行选择。你们可以用朴实深情的故事来感染读者;可以用敏锐深刻的哲理来警示读者;可以用形象丰富的事物来启迪读者。

(二)灵活思路,用活素材

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写作素材的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作文题目《知足不知足》为例,考生在选定体裁以后,在文章内容中如何适宜地加入平时所积累的素材,考生应当灵活思路,要把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素材活学活用。

例如下面这段素材:“近年全球大灾难频发,于是“世界末日”之说又引发媒体关注与讨论。关于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乐观派与悲观派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市场。我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导向是:只要全世界携起手来,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人类的前途将一片光明。”考生可根据题目分别站在知足与不知足的角度来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人类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知足,大力改造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面对伤痕累累的地球,仍旧不知疲倦的肆意破坏着大自然,知足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却不知道我们生存的地球已频频告急,这样将人类的不知足的掠夺与知足地享受辩证的统一起来,就是一篇很具有深度和思辨性的文章。

总之,要写好半命题作文的三大要素:即审题、定体与选材。三者之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首先,按照要求,审清题意,补好文题,文章从半命题作文也就转变成为了命题作文,其次,就可以从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求角度出发去进行写作,对已经填充完善的文题进行审题,去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人称、题眼、文体、选材范围进行较为全面的考虑,最后拟定写作的大致方向与具体内容。最后,要将平时积累的材料在脑海里进行浏览,对选择出来的素材进行认真的筛选,选择最有有效性与代表性的素材,用自己的语言来清晰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凸显自己的思想,使读者能够清晰明了的知道你所要表达的文章内容和思想内涵。

高考作文 篇3

蘸一抹天青,晕开沉睡千年的寂寞;

掬一捧清泉,勾起微凉淡漠的回忆。

我在冰冷潮湿的坟茔里躺了太久,而此时我醒了,踏上了坎坷的朝圣的旅途——我是一本宋词,身后是无边的荒凉。

一、神于天

记忆的水路很模糊,可我依然记得你的倔强。记得你轻轻翻开我的内页,用苍白的手指摩挲着一个个你曾经以万丈豪情挥就的字眼。“嘀嗒”,是窗棂上的雨滴打湿了你的心,也打湿了我的眼。路遇黄叶,是你的不幸还是我之大幸?你沉默。然后靠窗独面寂寞沙洲冷。还记得小时掌灯读《四书》,未来骄傲的士大夫,不过只有封妻荫子的小小心愿,如今却被这雨打得支离破碎……

我知你的愁苦。

你爱苍生,所以你不愿向小人低头。而你更爱这一片繁星闪烁的中华文化之天空,所以你用文人的尊严捍卫你接近天空的理想。人怕寂寞,而你独爱它,抓住中华文化之魂,你需要它。

二、圣于地

深夜无眠,我躺在狭小的书箧里渴盼着一双手把我拉出黑夜。我讨厌这狭小的空间和纠结的蛛网。我是一本宋词啊!曾经是万千文人的挚爱,而今却……被人遗忘,厚厚的灰尘说明了一切。千年后的人们,已把我遗忘。

可是,你来了。拍拍我肩上的尘土。你小心翼翼地把我装进你随身携带的书箱。你带我上了船,一艘开往大洋彼岸的船。你是即将远行的游子,可我知你深爱着身后的热土。你喜欢在清晨对着东方将我翻开,用你充满情感的乡音一遍遍地呼唤。子瞻、易安、稼轩……你爱它们,就如爱你的祖国。

你又要远行了,这一次你将奔赴前线,所以你要和我告别,把我埋在这棵大槐树下,向着东方的太阳。我又再一次回到了地下……我累了,此时的我是东方的一枚叶子,承载着太多人的神圣理想。此时我只想贴近大地,倾听她的呼吸,那么真实自然。

三、回家

没有人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可我知道来时的路。我不惮其他人把我忘记,因为我是一本宋词,我是中华文化辉煌的注解。

但,原谅我的寂寞吧。我离不开故乡的土,更怀念那曾经浸润我心的读书声。尽管这条朝圣之路那么艰难,我想回家……带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