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史记人物杂评韩信散文

史记人物杂评韩信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1W 次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史记人物杂评韩信散文,希望有所帮助!

史记人物杂评韩信散文

实事求是地说,韩信这个人无论在性格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有致命缺陷的,他能忍小辱却不能忍大辱,擅领兵却不擅带兵,善于谋兵事却不善于谋政事,以至于身败名裂。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韩信能忍胯下之辱这个故事当成容忍的范例,经常讲给身边的人听。世人认为,能忍方能成大事。一直到今天,忍辱负重这个成语都是作为褒义词来用的。其实,这个词用在韩信的身上,恰恰具有讽刺的意味。《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韩信曾经两次受辱,一是他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后来人家不愿意继续让他“白吃饭”了,于是巧妙地拒绝了他。这在韩信看来,很是接受不了。第二次,就是流传甚广的所谓“胯下辱”。我之所以说这种忍辱对于韩信有讽刺意味,也是基于此。作为韩信来说,既然如此能忍辱,何至于在弃楚归汉后,又不满自身官职小而逃跑呢?他这一跑,引出了一段千古佳话:萧何月下追韩信。然而,这个佳话属于萧何,绝不属于韩信。按说,以他的聪明才智,以及对刘邦阵营的了解,不至于采取这种方式。有人说,韩信之所以逃跑,不是矫情,而是真的想离开刘汉阵营。对这个说法,我不以为然,当时的形势,韩信如果既不选择项羽,也不选择刘邦,那么他还能选择谁?

不可否认,韩信是帅才,他所说的刘邦善于将将,自己善于将兵,有自谦的成分,在不过分贬低自己才能的同时,又拍了刘邦的“马屁”。应当说,韩信担任刘邦的大将军之后,在楚汉相争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用兵的经典战例。韩信用兵之灵活多变,战术运用之巧妙,不仅刘邦手下没有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甚至自战国白起之后,直至西汉王朝败亡,几百年间都没有可以比拟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作为大将军甚至还担任过相国的韩信,却是在刘汉阵营中几乎没有朋友,以至于随着天下逐步平定,刘邦渐渐对他起了防备之心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没有一个人再提起他的.功劳,殊为可悲。有一次,韩信去樊哙家里做客,这让樊哙非常高兴,对韩信甚至行跪拜的礼节,恭敬之极,可是韩信呢,却是很不屑:我居然落到了与樊哙为伍的境地!他的言行让诸多将领、官员敬而远之,那些人虽然很敬佩韩信的用兵艺术,但估计对他的为人却越来越讨厌,这种情况下,要是能帮他说话那才是怪事!

在评论白起的时候,我说过很多将军在战场上能够智计百出,在官场上却是极为白痴。韩信就是如此,但他与别人不同的是,可能由于自己从小的苦日子,所以让他极其盼望有朝一日能位极人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于是,在平定齐地之后,居然明晃晃地向刘邦要官,而且这个官不能说不大——韩信想当齐王!大家知道,在这个时候,刘邦自己也不过头上顶着个汉王的封号而已。这个王爵,刘邦是给了,可是给的极不痛快。可以说,韩信的“逼官”行为,在自己与刘邦之间种下了一根很大很大的“刺”。就是因为这根“刺”,韩信最终把自己给扎死了。

有人把韩信的死,归咎于他想谋反,甚至列举了一些证据。然而,我却是不怎么相信。因为正如同萧何,当刘邦怀疑萧何谋反的时候,有人说萧何就是要造反,早在留守汉中的时候就反了。韩信也一样,楚汉相争多年,刘汉阵营的绝大部分兵力都在韩信手中,要造反也不是在把兵权交出去之后才反,这是其一;那么,以刘邦以及手下众多谋臣的才智,应当能够看出来,韩信这个人能力有,但身边却是很少有支持者,一个孤家寡人又能掀起什么“大浪”来?即便是在韩信任齐王的时候,当蒯通游说韩信拥兵自立,韩信还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见利而忘义乎?”从这番话里,我们可以知道,韩信把刘邦给他车坐、让他吃好的、穿好的作为很大的恩惠来对待,已经很满足了,一个只满足于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人,怎么会有造反的野心?

总而言之,韩信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也许追求并不高,但是由于用兵能力太强、立下的功劳太大,所以他必须得死,而且必须要以谋反罪名死,这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