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文化企业30强的成功之道散文

文化企业30强的成功之道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79K 次

看“文化企业30强”怎样走出去

文化企业30强的成功之道散文

“文化企业30强”何以成为文化走出去的“排头兵”,他们怎样打通渠道、输出内容,怎样既形成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为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创造国际舞台。本版特整理相关经验,以飨读者。

电影:打造电影全球渠道

万达文化集团先后成立万达电影院线、万达影视制作公司、万达电影发行公司,形成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完整产业链。其中万达电影院线目前超过1000块屏幕,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方面,万达主要做了三点:

并购形成中国电影全球渠道。商业领域里有一句老话叫“渠道为王”,文化产业也是如此。中国文化难以世界传播,主要原因是缺乏文化传播渠道。中国文化产业要想真正走出去,必须下大力气、花长时间打造传播渠道。

万达电影院线虽然在中国领先,但与世界院线巨头6000多块、7000多块的屏幕数相比,规模仍然偏小,单靠自身发展,很难做到世界领先,更无法形成覆盖全球的网络。

为了做大电影院线规模,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万达积极并购国外电影院线。2012年3月,万达与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正式签署并购协议,成为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一起企业并购。此举使万达文化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拥有近7000块电影屏幕,占有全球近10%的市场份额。

万达正与欧洲、澳大利亚的领先院线洽谈并购,一旦并购成功,万达将提前实现占领世界电影市场20%份额的目标,形成全球性的中国电影输出渠道。

依靠渠道输出中国电影。为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万达在并购AMC公司协议中,明确要求AMC公司每年必须引进3—5部中国电影在美国放映。万达与AMC公司合作,选择《1942》、《人再冏途之泰冏》等在中国大受欢迎的优秀影片,在美国影院上映。由于文化差异,以及美国观众对中国电影比较陌生,这两部影片在美国票房不算理想。

随着AMC公司从2013年起,每年在美国上映3—5部中国影片计划的实施,美国观众将有更多机会看到中国影片,中国电影企业将更了解美国电影市场规律。几年之后,中国电影很有希望在美国市场打开局面,形成影响。

合作制片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要在全世界真正产生影响,不仅靠文化传播渠道,更关键是要生产世界观众乐于接受的内容。万达投资10亿元在国内成立影视制作公司,每年投拍十余部影视剧,力争创作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在此基础上,万达文化集团又成立电影投资基金,选择世界电影巨头,合作拍摄全球发行的英语影片。万达目前已与美国索尼电影公司、迪斯尼电影公司达成框架协议,与福克斯电影公司和狮门影业公司的合作协议也在洽谈中。这些世界电影巨头都具有强大的全球发行渠道,借助他们的传播能力,将极大促进中国电影快速走向世界。

坚持不懈的走出去步伐,让万达集团尝到了甜头。万达集团从2005年投资文化产业,2012年成立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历经7年发展,万达文化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资产达310亿元,年收入208亿元。根据世界知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发布的2012年全球文化产业50强报告,万达文化集团在世界文化企业中排名38位。万达文化集团的业务涉及9个文化行业,并确立明确发展目标,2016年收入达到4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20名;2020年收入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成为世界一流文化企业。(杨君整理)

出版:从单一到多样

近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公司始终坚持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品、文化装备制造出口贸易和文化服务外包业务。集团已形成了由单一的版权输出到多元的文化产品出口、由单纯的产品贸易到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由文化实物输出到文化资本输出的文化贸易发展“新格局”。

目前,集团主要从事图书贸易,如版权输出、实物出口、期刊落地,以及电子传媒产品、文化装备、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等出口业务。外贸业务已发展到全球50多个国家,累计实现近23亿美元交易额,年均增幅80%,成为国际经贸中的文化企业。具体有以下几个做法:

加大投入,孵化培育文化经贸产品。安徽出版集团每年至少拿出300万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文化产品出口,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高新技术文化产品,以及合作出版、海外办厂、服务外包等。产品突出科技创新、突出软实力、突出文化商业开发和商业文化价值提升等特点,提高文化贸易辐射力。

利用终端,带动文化内容产品出口。集团以硬件带软件,以产品带内容,推动文化走出去。自主研发生产组装的各种电子传媒产品、数字终端产品,如出口欧美的多功能数字终端,都配有集团各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图书,确保图书直接进入国外家庭,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走进去”。

主动出击,增强国际合作吸引力。集团积极参加各种专业交易会,如德国和美国电子展、玩具图书展等,拓展国际渠道,在产业链上寻找新伙伴;利用各大文化专业会展,如深圳文博会等,广泛邀请国际客商来集团考察、交流、洽谈合作。

无缝对接,境外建立文化贸易基地。文化走出去要“走进去”,“扎进去”,“融进去”,才能真正提高影响力。在这方面,建立实体尤其是有规模的实体最重要。集团在全国出版行业率先走出国门兴办印刷实体,目前拥有以俄罗斯新时代印务公司为主体的印刷基地,年销售收入达500万美元。在波兰合作建立出版机构,在斯洛伐克、约旦合作建立文化生产型分支机构和分拨基地及产业园,扎根海外市场。同时,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文化国际贸易机构,利用外高桥保税区这个桥头堡发展,打造文化贸易沿海总部经济。

利用新媒体,加快文化贸易模式转型升级。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闻出版广电业的大融合,推动文化贸易合作的载体逐步由传统纸质出版、实体渠道传播,转为以媒体网络出版和数字渠道传播为主。集团通过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数据库和络平台建立合作,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电视等新载体,快速适应产业发展和国际市场文化消费需求,加快文化贸易模式转型升级。(张玉玲整理)

演艺:让世界成为中国的.舞台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是我国目前唯一拥有全球演出业务的文化央企,着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在文化贸易的长年实践中,创造和成功运用了“借东风”策略、“大卖场”策略和“出口不出国”策略,颇具借鉴意义。

“借东风”策略的典型案例是大型舞台剧《龙狮》。1999年,我们携手全球著名的太阳马戏团,推出了以中国杂技节目为基本内容的《龙狮》,成功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哲学理念和艺术符号,展现了一流的舞台制作能力与强大的跨国营销能力,被誉为“东方智慧与西方力量结合的象征”,曾获得著名的戏剧托尼奖,14年来演遍北美、西欧、日本各大城市,迄今已演出4000多场,全球购票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

“大卖场”策略的代表案例是少林题材舞台剧《武林时空》。该剧是第一台少林题材舞台剧,由中国对外演出集团创意、投资并拥有全部版权,每年到北美、澳新、西欧诸国进行商业巡演,累计演出将近1500场。我们自有版权,签约IMG、哥伦比亚等美国大型演出企业的北美、西欧分公司长期担任我们的区域营销商,从而进入他们长期积累的销售渠道观众资源这个“大卖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营销传播效果。

第三个案例是我们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上海杂技团共同出品的多媒体舞台剧《时空之旅》。该剧以“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为创作理念,自2005年9月在上海首演以来,演出3378场,票房收入超过3.29亿元,购票观众达322万人次,其中外国来华观众将近220万人次,成功实现了“出口不出国”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