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如此一位老太散文(通用6篇)

如此一位老太散文(通用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3W 次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此一位老太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此一位老太散文(通用6篇)

如此一位老太散文 篇1

在一店里购物,一很有精神的老太太在买着金裱纸,准备回家叠些元宝去赶庙会。似乎和店主很熟悉。这位老太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别人问你多大年纪了?她笑着说忘记了,都笑了,年龄怎么能忘记呢?又换了个问法,你属什么的?老太马上回答:属鸡的。有认识的人说,人家都八十岁了,看看这身板,这耳朵,这走路一点都不像那么大年龄的人。人们的印象中八十岁的老人都是走路一步三颤,拄着拐杖走路的人,说话听不清,反应很迟钝。然而眼前这位老太太却像五六十岁的老人,问话回答的很利索,反应很敏捷。办事是雷厉风行,从她进店开始我一直观察着她,走路很稳健,穿着很朴素,却很干净。得知年龄后才知老太太不想让别人问年龄的原因。因为自己感觉自己不老,便不想让别人产生怜惜之情,把自己列入不中用的老年人的行列。越是怕别人问,可是旁边的人却对她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你平时的零花钱孩子们给你掏多少啊?”

春节的时候,孩子们给我掏点钱就够花了,我每月还有60元的低保。钱够花了,我不要孩子们给我掏钱。”

“你平时烧煤用电钱从哪里来啊?”

“低保的钱都够了。我拾点柴火烧火做饭,不用买煤球的。”

“你买菜咋花钱啊?”

“我门前我自己种了一片地,种了好多菜,做饭的时候去地里弄点菜,一个人吃很少的。”

“你平时吃面从哪里来啊?"

“我每年都去地里拾很多麦子,我把这些麦存起来,换成面不是就有啥吃了。”

“你出去烧香,孩子们支持吗?”

“孩子们可孝顺了,都支持着我出去玩。”

“俺去白马寺烧香的时候,就坐着你们去进货的车,10元钱把我们拉到白马寺。去那俺有皈依证,门票不掏钱,去那里有饭吃着不掏钱。在庙里都舍饭,有地方住,不用自己花钱,就花点车费,一年也花不了几个钱的。”

“那不用说你到庙门前连一个包子都不舍得买吧?”

“这还真让你说对了。俺还真不舍得买包子,俺在家蒸好馍,用塑料袋把馍包好,到那里去庙里接点开水,就着馍一吃就饱了。”

“对你们说啊,我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吃过药。我一直信着田大师的香功。一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对田大师说,一会就没事了。香功练着老是好啊!”

“香功我也听说过,很多年前好多人练习过。你练习的时候感觉身边有磁场和光环吗?”

“没有,反正俺连这么多年了,身体一直很好。”

听完老太太的一席话后,所有在场的人都说真眼气老太太的心态和健康。和她说话时一直面带着微笑,从没有说过孩子们一点的不是,一直说着孩子们很孝顺,其实孝顺不孝顺从说话里已经能知道。她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却不依靠任何人,自己很独立的生活着。却没有一点怨言,一直乐呵呵的,这样的心态有几个人拥有?如果换了任何人肯定会牢骚满腹,说着无尽的烦恼,然而她没有,一个字都没有,感觉生活的很安逸,很享受。这就是心态。这就是没有烦心事的心态,自己一无所有,却感觉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其实这样的人最幸福。

如此一位老太散文 篇2

我非常敬佩卖泡菜的老太太!

几十年生活在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回家出门的路是很熟很熟的,无外乎是:人多、车多、楼多和路广,而且是越来越多!涌起你的感想也许是:美丽繁华、日新月异,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当你的眼睛每天清晨都看见人们手拿油条等早点,边吃边走,匆匆忙忙;当人们夹个或背个包,遇见熟人仅仅点点头或张张嘴,露出牙,就算微笑打了招呼,却连脚都不会停的;当人们过十字路口时,人、自行车和汽车相互争走;当此种种状景时,你的心头定会潜滋暗长了一些无奈、单调和烦恼!这时刹那间,要是你回家时猛抬眼看见了前面有一位你熟知的八旬老太太,手攥着彩一票,蹒跚地走出福彩店。那你郁闷的情绪还有吗?!我那时是眼睛像铜铃般的惊奇,一天的疲惫荡然无存了!

她,八十有二,是我们家属院里卖泡菜的老太太,是极普通的老人,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老太太!

听老人讲:她是个孤儿,家在农村,无兄弟姐妹;六十年代来投夫,夫是个“陈世美”,随一美人去外地再也无音讯;她走投无路,单位收留了她,让她干了临时工;因她无户口,没文化,工作无法解决,单位照顾她,给她分了一居室的住房,免了她的水电费等,而她却分文不少地主动交上,直到现在也是如此;1986年,她已经60岁了,再干打扫卫生等工作,已是力不从心,加之,待业青年又较多,她主动提出不干了,让出岗位,单位每月给她发点生活费。从此,她就开始卖泡菜了。

她,个子有1.5米左右,很瘦,背驼得有一个凸弧,是沧桑岁月弯成的;脸有点黑,到处都是褶子,两腮凹陷,是历经磨难制的;额头上的三条皱纹,又深又宽又粗,是风霜雪雨凿的;眼睛由于白内障很浑浊;穿一身蓝底碎花老年绵绸衫;脚是大脚,穿一双洗得发白的胶靴;面前放一棕色的泡菜坛子,她坐在坛子后面,坛子与她的下巴快平齐了;一元一袋泡菜,用手递给买者,她的手很长很细很黑,手背上有三条如饮用吸管大小的血管和两条如筷子般的骨头,都高起着,就像我们数学里所学的正弦波,峰是血管和手骨,谷是黑皮肤;说话时,两边太陽穴各有一条突起蚯蚓般的青血管在左右蠕一动。

由于,看见她买过福彩后,我就刻意地去留意她!她弯着不高的身躯,推着装泡菜坛子的手推车,踉跄踽踽,嘴里还哼着小调,脸上漾着笑容,俨然是打了胜仗,凯旋而归!她年老又多病,社区主动上门给她办理“低保”和医疗救助,她都拒绝了,总是说:“我生活得很好!”

一日机会来了。老太太推着泡菜车回家,我立即上前接过车子推了起来。因为,她走得慢,所以,我车推得也慢。我问:“您都买什么彩一票?”她说:“我只买双色球。”我接着问:“一般都买多少?”她答:“5注,10元,都是机选。”我还问:“您买多长时间了?”她想了想:“5年了吧!期期都买。”我再问:“那您为什么要买彩一票呢?”她没有回答我,好像还瞪了我一眼,转而又笑了笑。

我把泡菜车推进她家后(因为,她家住在一楼,好心人在她家门口修了一个长斜坡。),她走进家门,指了指彩电说:“这是福彩中心送给我的!”她又摸了摸洗衣机说:“这也是福彩中心送给我的!”“还有米、面、油;衣服、被子;很多很多,都是福彩中心送给我的!”她幸福满足地接着说:“人呀,要知足,要知恩图报!我要是得了大奖,一定要全部捐给四川灾区!”

这就是卖泡菜的老太太。如果“伟大”一词只能用在大人物身上,她可能不能算伟大;但是她却是不平凡的!

自此,我更加敬佩她老人家了!

如此一位老太散文 篇3

昨日整个任抹停电,六点的家中一片漆黑。由于没有蜡烛,于是我在黑暗中独自一人吃了晚餐,当我凭借着味觉感知着口中的蔬菜是何物时,我才发现原来美食的“色香味”中,“色”排第一位是当之无愧的。少了“色”的出席,香气和味觉也大打折扣。

就如同人生一般,缺乏颜色的单调生活,无论过得多么规律,也总是嚼之无味。

吃过晚饭,闲来无事,站在内阳台上看星空,虽然分不清何谓狮子座,何谓金牛座,但漫天的繁星还是让人心情大好,恍神间,竟无意看到了坐在外阳台花圃边看星星的.她。

她瘦弱的身躯被夜色掩盖,要不是她身上橘色的衣服,我很难在这漆黑的夜中发现她的存在。她扎着两个辫子,左手托着腮,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远处发呆。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在发呆了,有时她会坐在庭院的沙发上眺望着远处的山,有时她会坐在外阳台上看着草场中的篮球场冥想,有时她会像今天一样坐在这里看星空……

而我,就站在她的身后,静静的看着她,时间久了,脑海里竟然闪过一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一时间,觉得这句诗有些不太符合此时的情境,遂赶紧转念想了些别的,猜想着此时六十岁的她会在想些什么?

她是一个瘦弱的老太太,皮肤黝黑,有些驼背,牙齿也快掉光了,笑起来会像小姑娘一样捂住嘴,眼睛变成弯月,尽显童真。她是一个热情的老太太,远远的看到你时,会用力的向你挥手,朝你微笑。就是这样一个爱笑的老太太却从来没有听见过世界上任何一种声音。

是的,她是一个从小失聪的老人。她听不到任何的声音,以至于,在我住进这栋房子将近八个月的时间里,她一直以为我听得懂印尼语,她会很认真的用印尼语跟我讲很久的话,这让我倍感无奈,因为我真的一句话也听不懂,只能附和着点点头,朝她微笑。

但微笑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她看我笑了,便以为我听懂了,于是满意的走了。

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便像同事打听。但同事们也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一辈子没有结过婚,没有离开过这个家。

突然间,就有些同情这个爱笑的印尼老太太了。

自从那以后,再看见她坐在阳台上看星星,我便忍不住猜想,她是不是在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这个世界的声音又是怎样的?爱一个人会是什么感觉?我总觉得她的人生有很多遗憾和不完美,她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甚至于没能独立的在社会中生活过,她的人生如同黑暗中的晚餐,由于没有颜色,所以香味也受到了影响。

但是,她好像并没有如我猜想的那样,觉得生活无趣。她每天很用心的干着家务,洗着衣服;她会微笑着跟每个她认识的人打招呼;晚上六点,她会坐在阳台上发呆;九点,会准时收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十点半睡觉,五点半起床。然后笑容满面的投入到新的一天中。

于是,我突然间就明白了。

人这一生,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听听世界的声音,追逐自己的梦想,爱自己想爱的人,如此以来,人生才会变得有意义,当你回首往事时,才不会感到遗憾和可惜。

但是,如果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你没有办法去外面的世界,那也无妨,只要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眼前的每件工作,认真的享受当下的生活,友善的对待身边的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你一样可以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以至于你会将原本有些凄苦的生活变甜。

听不见,是痛苦的;出不去,是惆怅的;得不到,是悲哀的。但是,微笑的面对生活,努力的让生活变得有趣,却可以让你在痛苦中看到光,在惆怅中看到希望,在悲哀中找到出路。

所以,无论身处于怎样的低谷和困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如此一位老太散文 篇4

七、八月份的安娜堡,气候宜人,较之于国内我所居的小镇,这里却是避暑的好处所。去时正赶上女儿的学校放假,大部分学生回家了,女儿的寝室里便可纳身安住了,也便省却了一些费用。

几天后,便去拜见了女儿的导师,见面是在大学城的一处冰淇淋店里,女儿说:老太太请我们吃冰淇淋。小小的冰淇淋店已经坐满了人。老太太很是热情,衣着朴素,得体大方,蓝色的大眼睛似乎装满了密歇根湖的水。几句美式英语从老太太挂着笑容的嘴里溢出来,我猜那定是见面寒暄的客套话,我也便送了她一些话:“您好!”,“谢谢!”,“您真漂亮!”,“见到您很高兴!”,女儿都一一作了翻译。

冰淇淋店太小,我们就打坐在店外的木凳上,第一次吃冰淇淋,我真有些不习惯,可是老太太却旁若无人,牙齿嚼动,不大一会儿,一大桶冰淇淋被消去一半。而我要吃的冰淇淋,还在手里拘谨着,融化的汁液溢到杯桶的外面,粘到手上,凉凉地要把尴尬唤醒。我慌张地收起我的“儒雅”,学着老太太的样子去吃。我吃到一半的时候,老太太已经把她的嘴唇拭干净了,杯桶已经入了身旁的垃圾箱。冰淇淋太凉,我对女儿说:吃不了了,剩余的要入垃圾箱了,老太太不会生气吧!女儿与老太太“English”了一番,看老太太笑嘻嘻的样子,我便把剩余的入了垃圾箱。

老太太介绍说,这小小的冰淇淋店在这里已经好多年了,从她在这里读书就有了,很有名声。我想:如果这店在国内,这样的店早就拆除了吧,一边学着传统,一边又拆除着传统。忽想起在空间读到的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张俊华的几句话:中国学校的基础设施往往胜过国外的名校,英国某个学校第一间教室用了三百年,我以前在国内工作的地方,回去看了一下,上课的教室,全没了,都是新的,这是在摧毁文化呀。这虽是冰淇淋店,但蕴含的理念却是深层次的。

吃罢冰淇淋,我提议在附近走走。老太太满脸挂满了温和的气色,肩一耸,随着一句“OK”声,老太太起身走在了前面。

一条小道像一位拖着裙摆的女子,染满了绿色。树木林立,枝叶繁茂,草地浓绿,花开蜂吟。那些美式小屋一个接着一个,就像草皮上生长出来的,翠色流动。阳光在树荫下洒下碎碎光阴,那光阴丰腴地慵懒在那里,眉宇间多了许多的喜色。天很蓝,蓝汪汪的;云很白,软绵绵的。施施而行,顾城的小诗忽从心里默出: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地美好。

女儿穿了素红相见的裙子,与她的导师牵手走在前面,亲密的如同娘俩,我与妻子跟在后面,听着她们的聊天。分别时,我又提议,与老太太合影,老太太非常高兴,就在吃冰淇淋的店外,彼此用手机合影:女儿与老太太居中,我与妻子在两旁。

如此一位老太散文 篇5

我与老太太住同一单元对门儿,差不多有十几年光景,称得上是老邻居了。

印象中,以前老太太精神尚好,也许是上了岁数,近年的她忽然苍老了许多。今年端午节,老邻居门上例外少了柳枝和艾叶枝,冷冷清清的门扇上罩这一层白擦擦的浮尘,显出一丝淡淡的凄凉。往年的端午节,我清晨上班时脚一跨出门,直入眼帘的就是邻居家门上仿佛还沾着露珠的新鲜柳枝和艾叶枝,用花花绳缠绕捆绑,透着节日的温馨与心愿,沁人心脾的香草味儿弥漫在整个楼道。

近来不知何因,老邻居家门一直紧锁,大概半年之久。以往,不论是白天还是天黑,她家门一直是开着的,下班后总见她斜着身子依门而立,见我就问这问那,请我到家里坐坐等等。老太太与我之间,已经隐隐形成一种习惯。只要晚上回家走进黑麻咕咚的楼道,上楼时轻一跺脚声控灯一亮,我会往左瞄一眼,看太太在不在,是蹲着还是站着,是冲我笑,还是背对着我。我并不走过去探看、交谈,只是打个招呼问候问候而己。平日,下楼时只要老太太门口有垃圾袋,我会习惯性地顺手提上,放到楼下的收集桶里。

端午节前几日,我中午下班回来,看见老邻居的身影,只不到半年时间,明显老了很多,赢弱得没有了之前的精神,说话声音有气无力的低沉,说你下班了,小黄(我妻子)在不在等等问候话。她的眼神落在我手里提的做晶糕,酒涪子用的米、枣、青稞一堆物料时,那黯淡的目光中就露出淡淡的伤感与失落,微微触动我的心。端午那天,我让妻子送了些吃的晶糕、粽子、绿豆糕过去,东西不多,只希望她能从中感受一点点人情的味道,只是不知她是否食过。

隐约记得她家入住小区比我家早些,但早不了多久,小区建成也不过十几年。这一单元一梯两户共十二家,就我们两家从开盘住进来没再挪窝,其他几家有二手房进来的,甚至有的是三手房住进。房价蹭蹭蹭快涨,三手房可赚几十万。同单元的,几家人出出进进免不了碰面,我和他们都会友好地点个头,或问候一声,或说一声天气,但各家之间从不串门。我清楚,如今家家丰衣足食,没什么可要求人的,也就用不着往来。平时户户都大门紧锁,跟防狼似的,不防邻居,也要防不速之客。唯老太太和我家对门儿,自然多了点亲近。以前妻子上班,孩子上学,我也很少有时间到老邻居家去窜门。说实话,和一个老太太真没啥说的,但她对我家的孩子倒是很关心,有时甚至让我感动。老太太从不防人,不论春夏秋冬,不睡觉时,家里的门就开着,我想这在当今县城住宅楼里是绝无仅有的。

邻居老太太和我都是这个小区的首批住户,入住时间最长,见面也最多。如果我没有记错,老太太岁数应该是八十有余,和我两代人年龄段的差距。尽管对门儿,处的熟悉,但我真不知她姓氏名字,她也只知我是个大夫,即使我曾给她留下过名片。以前,互相搭腔的方式就是见面一堆笑,您要出门?您回来啦?就算礼貌交往了。我医生职业所故,不善于交谈,不像有些人熟识一天就称姐道弟,三天各自祖宗三代、前世今生都会弄明白了。可我不行,我知道,现在社会禁忌很多,你问多了,顾忌窥视人家隐私,你要百事莫问,又会被说成没人情味了。很矛盾,对老太太的了解,不知道该怎么做。

今年端午前半月,我忽然觉得好久没见老邻居了。问妻子,她也纳闷,的确很久不见老太太了。心里话,我们还是很惦记她,毕竟做邻居十多年了。我们猜想,是生病住院了?老太太三个儿子,一个姑娘,都住在同一城里,也许去哪个孩子家了?我们不止一次的念叨,但每碰到她的姑娘,都没好开口问,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让你问啊。

记得自做了邻居,老太太就一个人居,从没有见过老爷子,想必是不在人世了。零八年大地震前每逢过节,老奶奶家还是很热闹的,以后就渐而冷清了。我不好问她太多,并不等于我不会想,连我夫人都会想呢。妻一直唠叨,人老了真难活;我常叻妻,人还没老,不必想那么多。

半年前一天我在楼下看下棋,想到门卫保安通晓住户情况,且经常见她和老太太有来往,我实在忍不住问她老太太的近况。她说,老太太的亲哥去世了,她去奔丧,然后就住三儿子家了。我心里想,这下可好,老太太总算有个依靠了。

前天晚上,妻从老太太家回来,一直闷闷不乐,泪水涟涟。从妻子的口述中,这才知道老太太真可怜。

老太太姓常,今年八十有三,生养三个儿子,一个姑娘,按常规也算是儿孙满堂。可近十多年来,人渐衰老,门庭也渐渐冷落了许多,尤期是近几年,我们明显感到老太太非常孤独,也非常寂寞。从妻的口中我才知道,老太太原是一个民请教师,因为喜欢,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曾受到省市的多次奖励。五十三岁那年遇到了好政策,民请教师教龄三十年以上的全部转正,到五十五岁退休时月工资上二千多元。如今每月近四千元养老金,应该完全可以安享晚年,可天不随人意,在她退休后的第二年,农村户口的老伴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住院三天再也没有醒过来。

老伴走后,她用微薄的工资将三个儿子和一个姑娘拉彻大,孩子们虽然没考上大学,但都完成高中学业,各自成家自立门户。老太太用她微薄的工资加上按揭贷款,在本小区买了一百二十平米的房子。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好了,几个孩子靠自已的努力在城里买了房,从农村搬到城里,有了各此的家。

都说共苦容易同甘难。城里的生活往往膨胀人的私欲。当年老太太买房时以老二的名字登记了房产。零八年后老二,在市里高档小区看中一套房子,背着家里所有人,把老太太的房子卖了。在买主来要求移交房时才真相大白。老太太更是惊讶得不知所措。为此通过司法程序,老太太算是保住了房子,可老二一家人从此再未踏进老太太家门半步。老大是沙场的小老板,一年收入不菲,大儿媳也算孝顺,三六九的来家中对不太老的婆婆帮这帮那。八年前大儿媳妇因肝癌去世,一年后老大再娶,后妻凶悍,不仅要管住老大的钱,还要求老太太每月给她二千元,才管前妻留的大孙女,为了息事宁人,老太太只好扶养孙女直至孙女结婚。

孙女出嫁后,老太太身体渐渐力不存心,好多事情都由同小区的女儿照料。三年前,女儿在新的小区买了房,离得远了,照顾老母次数自然减少。老太太年龄日益增大,上下楼活动成了问题,她把希望寄予唯一没有矛盾冲突的老三。她最疼的是小儿子。生老三时大出血,情急之下切除了子宫,那年她才三十六岁。她去投靠老三。正月十五过后,她带着积攒的五万元去了老三家,并且按月给老三家二千元,老三和媳妇收了钱,也接收了她。安顿好老太太,老三去了天津打工。儿子一走,儿媳妇态度骤变,每天给她的是上午一个馍头,一碗白开水,中午是一碗没菜的面条,只有盐和醋相伴……

此儿子走了后,儿媳从没对她说过一句话,孤独、寂寞、冷脸,使老太太苦不堪言,更苛刻的是,看电视也没有她的份。无奈之下,她只好又回到原住处。

听了妻子的叙述,我的心一下子如巨石子沉到了底,一时不知对妻子该说什么,似乎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以后见邻居老太太,也不知说些啥好。她对妻子所说的这些是否属实,或另有其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老太太这套目前价值六十多万元的房子,在几个子女中是否是矛盾纠纷诱因,我百思不解。

记得以前,小区1号楼有个空巢老头,也是退休老教师,儿子儿媳都在政府部门工作。老头每天早起,手拿收音机听秦腔,天天坐在小区的保安室门口与过往人及保安唠嗑,并且一日三餐都进门口食堂,准时,定点。听老人说,儿媳妇做的菜太硬,他只好在外面吃。老头对人很热情,也很健谈,乐观,喜欢下棋。我多次见过这位老大爷和邻居老太太在小区门口说说笑笑。有时下午两点我上班时,见老大爷拿着小橙子上楼去找老太太唠嗑。妻每遇见时还俏俏地对我说,大概是这老爷爷喜欢上了老太太了,每次说都让我臭骂一顿。虽然口里骂着妻,可我心里思谋,他俩真黄昏恋了也好,起码有个伴不再寂寞,也好相互有个照应。若真是这样,多好!

然而,我们一家人春节从南方回来后再没见过那位老大爷,后来才知,老头那天喝了酒,又去蒸桑拿,心脏病发作,拉去抢救就没再回来。我告诉妻子老人的噩耗,我们都难过得唏嘘不已。此后见到老太太,我们闭口不提老头,更不会表示哀思。谁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哀思呢?

写到此,我不禁对老太太日后的生活处境担忧。老邻居肯定是在儿子家实在待不下去了,儿媳对她的冷落冷漠给谁也受不了。她人是回来了,可晚年生活更加无助而凄凉。愿先那位大爷在时还可说说话,现在呢?老太太回来后,每天下午两点半我上班时,准时给妻子打电话,叫去她家坐坐,我知道,老太太孤独,寂寞。我也总算明白老太太在不睡时为何将门一直大开着的原因了。妻子说,她也不知怎么办。我对妻子说,有空就去坐坐,谁叫咱是邻居,也许咱俩老了还不如老太太呢!

唉!人和人真不一样,家和家也不一样。有的人就一个子女,晚年却过得很惬意,很幸福;有的子女很多,却把老人推来推去,像踢皮球。我当医生多年,老人病重期间形形色色的一幕幕司空见惯,有的子女确实很孝顺,有的子女着实让人看了很心寒。我不是社会学家,这些重大问题也只能让他们去研究,去解决吧!

邻居老太太,一个八十多高龄的老人,她还能有什么要求呢?写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段广告来,老人的唯一愿望,就是不要在诺大的空荡荡的房子里太孤独、太寂寞,在节假日儿孙满堂。老人退休金足够自己的生活,只需要得到一点精神抚慰,仅这一点需求,难道做子女的都不能给予吗?

假如有一天,老太太病了,起不了床,谁也发现不了;万一因病,停止了呼吸,停止了心跳,谁去发现呢?想想就让人心怵……

我身为一名医生,作为老邻居,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我的电话号写好后放在老太太的床头柜台上!

如此一位老太散文 篇6

我小的时候,感到我的同伴“蛋蛋”很幸福。他在家很受宠爱。一次,他骂了他的父亲,他父亲很生气,想打他的屁股。他奶奶跑过来,护着他。

他的奶奶和他的父亲讲理:“孙子还小,他不骂父亲,他去骂谁呀?他去骂别人,别人把他打死了,我没有孙子,你也是没有儿子了。你看老马家的儿媳妇不生孩子,老马想找一个孙子骂他,还是找不上呢。老马儿子想找一个小孩子骂他,也是找不上的。你不要打他,等他长大了,你叫他骂你,他也不骂你了。”

过了几天,“蛋蛋”又骂他的母亲,他母亲想打他,他的奶奶又来护着他,说:“你可不能打小孩。是你的儿子,也是我的孙子。你把他打哭了,我就气死了。他长大了,你叫他骂你,他也不骂你了。”

其他同学都不敢和他在一起,怕他不高兴了,他的奶奶来找大伙“算账”。

后来,我们都长大了。他的奶奶也老了,但是还是偏向他、护着他,直到有一天他被派出所民警抓走。

现在,回想起来,感到他的奶奶把他给“惯坏”了。他奶奶把他当成“小皇帝”,捧着她,我想:这就是“捧杀”吧?

现在许多单位的“一把手”也是有不少人吹捧的。明明“一把手”错了,仍有人表扬。“一把手”飘飘然,像我的小伙伴“蛋蛋”一样,当惯了“小皇帝”,最后,成了“末代皇帝”。可悲?可叹?可怜?可气?“蛋蛋”在生气的时候,想找他的奶奶发火,可是他的奶奶已经“入土几年”了,根本不能听见他的“骂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