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精选欣赏的作文锦集8篇

精选欣赏的作文锦集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9K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欣赏的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欣赏的作文锦集8篇

欣赏的作文 篇1

冷月高悬在凄清的夜空之中,荒芜的草场上,你伫立在月夜中,深情注视着远方的大汉。冷风袭过,你裹紧了身上的棉衣,攥紧了手中的汉节,眺望着可望而不可及的家乡,两行清泪缓缓流淌……

我最欣赏的人啊,你为何热泪盈眶?读罢你的传记,我似乎懂了。扣留匈奴十余年,你既有男儿的铮铮本色,内心也有柔软的一面。你在履行自己作为汉使职责远出在外时,也不忘故乡,不忘故乡人。

面对着匈奴单于“拥权无数,马畜万千”的诱惑,你始终不为所动;面对着匈奴人“举剑拟之”,你竟要以了结自己的生命来为大汉捐躯。

我最欣赏的人哟,我不懂,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你?从你的话语及行动中,我好像明白了。你始终铭记着自己作为汉使的职责,你无视金钱、权利,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你要为国捐躯,只因你始终抱着“生为汉人,死为汉鬼”的信念!

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穹外的凛冽寒风,似乎都在劝你投降,而你却紧闭双眼,披着单薄的衣裳,纵然懂得浑身打颤也决不妥协!为了活着返回大汉,为了完成汉使的职责,在无炊无粮的情况下,你与老鼠争食,你啃食着草毡,却从未放弃过回到大汉的念头!

我最欣赏的人噢,我不明白你为何如此执着?从你深邃的.目光中,我似乎读懂了。是那一颗爱国之心支持着你,即使吃不饱,穿不暖,身体里流淌的热血始终温暖着你。

“武留匈奴十五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我欣赏你,我欣赏你的坚毅,我欣赏你的淡泊名利,我欣赏你的拳拳爱国之心,我最欣赏……我最欣赏你的民族气节!

挥一挥汉节,锦帽貂裘,你将其扔进草场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你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我最欣赏的人,你的名字已载入史册,你的事迹已流传百年,你的品质已弘扬千古。你就是苏武!

苏武啊苏武,汝乃吾好逑之人。

欣赏的作文 篇2

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爸爸送我去大学报道的那一次旅行。

平时生活中爸爸对我的事似乎都不太关心。我要去哪里,有时只有妈妈知道,或许只有等到饭点他才会注意到我不见了。记忆中,那是某个午后,他站在雨中为我拦下了一辆进城的大巴,我上车的时候他也没有和我多说一句话,而是笑着与司机点头示意。爸爸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是那样的严厉,古板。他不像母亲,这点可以从我们平时打电话的时间,得到很好的证明,我和爸爸的通话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5分钟,通话的内容大概也就是那几句,“钱够不够用啊?”“有没有生病啊?”“学习认不认真啊?”。而我的回答一般也就是那几个字“够的。”“没有。”“认真的。”这大概就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传达信息。和母亲的通话就大不一样了,甚至是一种极大的反差,有说有笑,从家常聊到我的学习生活然后不知不觉她总会插入一句“有没有找女朋友啦?”每每到此我都很不好回答,也曾试图找过好多各种各样的借口去应付,用了几次发觉都不好使。

本来打算自己一个人去的,毕竟我是男生那点东西对我不算什么,再说从小在农村长大身子也结实。可我最终还是没能说服他,最后决定陪我走一趟。

爸爸也是一个高个子,爷俩走在人群中视线挺宽阔。他帮我拖着笨重的行李箱(要不是亲人们硬塞一些东西给我,我是绝对不会带上它的。)我背着一个包,手里拎着一塑料袋老娘特意为我们买的零食,这好像成了坐火车的人们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大家都这样。我们随着人流缓慢的走进我们的车厢,爸爸帮我把笨重的行李箱举上行李架摆好。我们的旅途就这样顺顺利利的开始了。

面对面的坐着你不了解的人,就像火车启动瞬间,从窗外逃逸的风景一样,才开始大家似乎都对窗外的景色格外感兴趣,都纷纷把头扭向窗外,我是这样,爸爸也是这样,对面的叔叔爷爷也是这样。僵持了好久,大概脖子酸了,或许是眼睛花了,然后大家才渐渐地交谈起来,慢慢的熟悉起来。

火车出了宣威站以后就进了贵州省了,第一站就是六盘水,喀斯特地貌在这里得到了极富想象的展现。感慨间,一扇接着一扇的窗户像是被身手不凡的粉刷匠涂上黑色的涂料一般,火车第一次冲进了隧道,气压变大所有的声音变得很闷,第一次不自觉的张大嘴巴,睁大眼睛顶着这种不习惯。不一会儿窗上的涂料又依次的被抹干净。就这样反反复复,进进出出。你会惊叹中国工人的智慧与勤劳,长长的隧道打通阻碍去路的山体,高高的桥梁连接起两座毫无瓜葛的孤峰,坐在车厢里往外看,只觉得大腿的肌肉都在抖动,然后脸部一阵发麻。

过了安顺,到了贵阳,停了半个多小时,换了车头。熬不住睡意的我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倒在了他的怀里。印象中除了小时候那些模糊不清的记忆,便在没有过和爸爸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过。感谢生命中能够幸运的有过这样一段难忘的经历,给我对爸爸那个一成不变的印象,节外生枝出了一种别样的见解。听见他铿锵有力的心跳,或许是因为我压着他的某根动脉。闻着他身上熟悉的烟草味道,曾嗤之以鼻的味道,如今就像婴儿嗅着妈妈的乳香味一样让人熟悉安心。感受着那一道与我血脉相连的体温,在我们之间的缝隙消散又聚齐。

夜幕已然降临,车厢里也熄了灯,空气变得安静了许多,不时响起一两声咳嗽声,偶尔听见孩子调皮的笑声附带着妈妈的呵斥,还有的就是车轮与轨道之间那有节奏的磕碰声。火车跑离城市边沿,窗外偶尔闪过一盏盏孤独的路灯,微黄的灯光嗖嗖的从车厢一扫而过。

头脑此时此刻变得愈来愈清醒。思绪穿过眼眶在空气中勾勒出一幅幅往昔的画面,按着时间先后排成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不知不觉泪水也被它们一起牵连了出来。就这样,我假装枕在爸爸怀里睡觉,眼泪却偷偷的掉下来。就这样,爸爸在我求学的路上最后又送了我一程,挤满陌生人的硬座车厢。就这样,我迈出了四年异地求学的'第一步,迷雾笼罩下的美丽城市------重庆。

那一夜爸爸没有睡好,我压根没睡着,头脑里像放幻灯片一般的晃过许许多多的画面,他们没有任何顺序,只是散乱的出现了。

我很珍惜某些老照片,生怕它们突然就不见了,然后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一个很大的窟窿。然而它们依旧安静的与旧时光一道藏在那个抽屉里,它们会说话,不信你看。他们都说妈妈很漂亮,现在和我一起逛街她向别人介绍:“这是我儿子。”别人都投来羡慕的眼光,都说她没变样。可要是时光能够回到某张老照片上,那是她和爸爸的结婚照,他们是那样的美丽。他们也曾有过那样一段美好的爱情,背着爸爸,妈妈在我和妹妹的好奇追问下,也会招供一些,然后便是各种羡慕嫉妒。某张老照片上爸爸抱着我,妈妈倚在旁边,不出例外爸爸一高兴就笑成了“瞎子”。爸爸穿着同一双皮鞋照了好几张照片,不同的是每两张照片里我和妹妹的鞋子都不一样。

记得我的老家门前有一条清澈碧绿的江水。很小的时候爸爸捧着我的肚子教我游泳,他总说作为一个从小在江边长大的男孩,不会游泳就是一种失败。当时我是有多么的恐惧,每次尝到一点江水的味道就悻悻的回到岸上两脚直发抖。可这点,显然不像爸爸,他看在眼里也体现在了他的行动上,他总是让我变得坚强与勇敢。记得那段时间里,每天晚上都会做梦,除了梦见像游泳一般的在老家背后的山头飞来飞去,就是溺在江里直到挣扎着醒来。经他这么一教,可不得了。此后的每天放学回家途中,都要和小伙伴们在江里泡好久,直至很晚才回家,有时也因此耽误了写家庭作业。

爸爸一直都很关心我和妹妹的学习成绩,就算如今整个学生时代就要走到尽头了,爸爸也一样不改初衷的问着某些耳熟能详的问句。我很佩服爸爸,他总能在一件事情上想出许多方法,然后深思熟虑找出最优的方案去解决,这点我得一直向他学习。就拿妹妹和我的学习来说,他总能想到各种办法去激励你。所以小学时代每个学期末的一两个周里边往往让我们焦虑而又期待,直到成绩单上面那两位数公诸于世,才能够平息这一桩心事。他给妹妹买过电子琴,裙子,给我买过自行车,发过奖金等等。20xx年7月,我再次像小学一样的为高考分数失眠盘算之后,终于在电话里听到了每一科的分数,放下电话后便无力的躺倒在了床上,我没说什么爸爸大概也知道了缘由,反倒语重心长的安慰起我来。每个男孩子都希望的到父母的认可与夸赞,尤其是父亲的。而我似乎很少给我的父母带去一些好消息。

我大概是那种最不让父母省心的男孩,小学几年下来不知道有多少只闹钟断送在了我的魔爪之下。爸爸在外地做生意每个周或许会回家呆一天,或者不会来,记得有一次他给妹妹和我买了一直精贵的小闹钟。它漂亮极了,我虽然阅钟无数可是如此漂亮的还是头一次见着。他不用电池,也不用电子,透过面盘的玻璃罩子,你能看见里面鳞次栉比的塞满了许许多多古铜色的齿轮,你只用隔几天拧几圈背后的的发条它就会嘀嗒嘀嗒的发出催眠一般的曲子。好奇心终究没能被理智镇压下来,大概只用了几个周,他便和它的同类一起杂乱的堆在了一起。爸爸没把我怎么样,只是说了几句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如今,我终于就快要大学毕业了,对于爸爸来说也终于把我抚养出来了。虽然以后还有许多事情他们会主动的为我去做,但是我才是主角,我将会为自己的选择付主要的责任。能为他们减轻一点点负担,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或许就成为了我走出大学门的第一个要向自己兑现的承诺。所以,我决定趁现在有一段难得的空余时间,趁现在还能够不费力的想起这四年来的一些碎片记忆,就每天花几个小时好好的把它们整理一下,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算是一种反思,这应该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最近爸爸也开始学着妈妈催促我找女朋友了,他们好像是真的担心这件事情,以前我还以为这大概是他们在拿我寻开心。上个假期回去,上了火车便习惯性的给他们打一个电话,妈妈的一句话让我一头雾水“这次又是一个人回家?”我的笑声有点忘形,引起了周围的关注。这或许就是我们的父母吧,活一辈子总有他们操不完的心。对于这件事我不反感,毕竟这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所期待的东西,涉及两个家庭父母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记得爸爸曾经这样说过:“等我老了就和你妈在乡下养几只鸡,养头牛,每次你们回来就杀只鸡,每年年末就宰头牛,把孙女孙子带得只听我一个人的话,有空的话再为自己写个传记,记录一下我这不平凡的一辈子。”妈妈在旁边瞟一眼爸爸,然后扭过头和我们一起笑。爸爸确实为我们这个家活了一辈子,每逢年过节叔叔阿姨们总不能和他玩到一块儿。他不会打麻将,有时闲下来妈妈会这样逗他,她找来零钱硬塞给爸爸要他叫几个伴玩玩去。他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也不会像我们一样没事坐在哪儿聊天。有些时候我真希望爸爸真的能够快点老下来,为自己做一点事,他喜欢做的事。

就这样爸爸陪我来到了重庆,在我的大学的开端,争先恐后的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无疑将成为一个伴随我一辈子的一段往事。我想以后的岁月里我还将会提笔再次从不同的着笔点去写它,我还将以此为榜样在未来的某一天也成为一位像爸爸一样的好爸爸。

欣赏的作文 篇3

在以前我是一个腼腆的女孩,不管是在亲人和陌生人的面前,我从来不愿意和任何人交往。

腼腆的我也很爱面子,有的时候借个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去开口和别人借。

直到那天,那个女孩的出现使我改变,让我从一个不爱开口说话变成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刚开始的时候我不觉得什么,但是,他让我做那些事变成了我的一生,他使我活泼开朗,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直正一个好女孩。

我的老板是她给我改变的,是他让我改变的,开始的时候我不怎么了玩,是他带我做游戏,试着和别人交友,交流谈话。让我有所改变乐观的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一次班里有个同学不知道因为什么伤心的哭了,我不敢问原因,只是一昧的去安慰她,不让她伤心,我用最乐观的一面是他不去伤心,等到她哭累了的时候,我才知道真相,原来是他父母闹离婚,他在中间当一个受害者,他夹在中间受到了最大的伤害,知道这些以后,我也愿意和他打开了我的心扉。

我告诉她我的秘密以后,我也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心里感觉舒畅多了之后又变成那个乐观的我了。

乐观的我也能帮助别人,同时,只要同学遇到不知道的怎样解决的问题都会跑来问我,如果是小事的话我愿意去解决,如果大事的话,我们坐下来一起商量对策,不要任何人担忧处理不好事情,凡是能解决的'事情我都会非常乐观的给同学解决。

乐观自由乐观的好处乐观,可以让我们让我同帮助同学解除烦恼,乐观消除疑虑,也让我的到了一些要好的朋友。

同学们都夸我乐观,但我会谦虚的说;“是那个我最好的朋友改变了我”

乐观的我也非常喜欢和同乐于助人的人交朋友,我也非常喜欢和我一样的乐观的人。

欣赏的作文 篇4

每一个家庭,每天都会发生一些令人笑掉大牙的事情,我家当然也是。

每一个家里都会有一个独具魅力的妈妈,有喜欢玩compurter的老妈,有喜欢购物的老妈,还有喜欢唠叨的老妈。我的这个老妈呢不敢说是独一无二的,但绝对是与众不同的。

我的.老妈啊,别的和其他妈妈差不多,但是她却有一个毛病,这个毛病,每次都让我忍俊不禁,那就是——语无伦次!

还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寒风呼啸,刚刚洗完澡的我坐在了电视上,看起了电视,就因为电视所播出的节目太过于精彩,导致于我连鞋子也没穿,坐在那里哈哈大笑呢,妈妈从厨房里走出,笑着问道:“宝贝,什么节目让你这么开心啊?”当她透着笑意的的目光注视着我的脚上时,上一刻如果是万里晴空,那么现在一定是狂风暴雨。“欧阳文韬,马上把鞋子穿到脚里面去!”这一道声音一传入耳膜,我全是都在发抖,不是愤怒,也不是激动,而是憋笑……平静了情绪后,我那个只在气头上的老妈忍不住问道:“你笑什么?”“妈妈,我用最真诚恳的态度请教一下,怎么把叫穿到鞋子里?”

不出所料,过了几日后,我拉稀了,妈妈给我买了药回来,吃了几天药后,有一天,我又要拉了,离厕所只有一步之遥时,妈妈提醒道:“记得看看屎是生的还是熟的啊!”我回了一句:“如果是熟的你要不要品尝一下?”

怎么样你感到无语吗?不无语的话我把我妈妈的性倒着写,不妨该诉你,我妈妈姓王!

欣赏的作文 篇5

今年的春节,母亲是在泰安过的。

为减轻她心灵的漂泊感,从节前购买年货到过节时的礼仪习俗,我们都尽量注意去适应老人传统的习惯。坐在客厅聊家常的时候,我也会想办法找些陈年话题,帮着母亲去捡拾那些清苦却温馨的岁月记忆。

按照妻子开玩笑的说法:有具备大学校长身份的儿子xx,研究员职称的儿媳妇做饭,再加上哈佛大学博士的孙子视频请安,我们接待老太太的规格应该还算可以,估计她这次多过几天没有问题。

实事求是的说,因为我们的努力,母亲的心情一直很愉快。除夕的时候,老人家一直坚持着看完春晚,等我放过了鞭炮,摆上供品,上好香,她面对泰山磕了个头,才去睡觉。

初三的时候,三弟和三妹一家都过来吃饭,老太太自然很高兴。初四初五气温上升,天气比较暖和,她一个人出去,到小河边转了转,看了看整个大院的环境。回来和我们聊起自己的所见所闻,也表露出少有的主动开朗的神情。

抓住这一机会,我就劝她,现在住宿条件好了,至少住到过了十五再换地方。她听后还是过去那句话:来过个年就行了,不能多住。再继续劝说,她便不置可否地答应着:到时候再说吧。

初六那天,妹妹和妹夫又过来了,说是来接母亲去他们家。按照过去的习惯,母亲换了地方,就不再回来了,到三妹、三弟家住几天,接着就会回老家。

“不是说好在这里多过几天吗,怎么今天就来接了?”我问三妹。

“过多少才算多哎,这就不少了。”三妹还没回答我的话,母亲急忙就把话头抢了过去。

我明白了,看来初三聚会时,老太太早就私下把来接她的日子给三妹说好了。早晨吃饭的时候,我们还劝她过了元宵节再挪地方呢,谁知她早就排好了自己的行程。妻子有点不高兴,认为早饭聊起挪地方的事儿,老太太一点信息都未透露,好像跟我们隔一层似的。

我告诉妻子,老太太就这性格,别跟她计较了。以前一直都这样,我们又不是不知道。除非在自己的老家里,其他任何地方,即使是住在自己的子女家,她都觉得缺乏生活的归属感,不踏实。找不到心安理得的感觉,人自然就待不住。

我曾经专门就这个话题给母亲交流过,问她干吗到哪里都是住不安稳,过几天就想走?她的解释是,在哪里都不如自己在老家里坦然、随便。

“那有什么不坦然的,又不是别人家,自己养大的子女,给你养老不是应该的?”

“儿子是亲生的,那儿媳妇呢,人家又不歉你的,干嘛要伺候你。”她那意思,人老了干什么都不行了,住谁家里都是个累赘,“人家对你好那是面子,掏里子说,你就是个负担,人心里得有数。别人咋样我不知道,反正时间一长,我心里就犯嘀咕。”

母亲说的“面子”,我理解就是指那些处于表面的抽象道理,譬如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等等;她所说的“里子”,则是指感受、直觉等情绪方面的东西。事实确也如此,很多的时候,大道理谁都会讲,然而要把道理真正熔铸到情感里,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说到底,母亲之所以不管到哪里都待不住,过几天就想走,就是想在别人还没产生厌烦情绪的时候,自己见好就收,免得把关系搞僵了,连累了各家的小日子。

正是因为母亲有这个想法,在父亲去逝后,关于她的生活安排,我们曾经提出两个方案让她选,一是在三个儿子家轮流过,二是住在一个儿子家,采取一人出力大家出钱的方式。最后她都没同意,依然坚持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家里。为了防止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兄弟姊妹都往回跑,她才答应春节到三个儿子家里轮流过。

父亲去逝后的第一个春节,母亲是在我们家过的。那时候我们还住在文化路,楼层比较高,上下也不方便,过了春节,就同意她搬到了三妹那里了。母亲在三妹家住了几天,便回了老家。

针对母亲到谁家里都过不安稳的心态,我们曾经多次劝说,都效果不佳。把道理掰开了打碎了,一点点地给母亲分析,到最后她还是那句话:到哪里都不如自己在老家随便。

实在无话可说了,大家就挨家逐户地给她找榜样:“你也学学前门的大娘,你看人家,不管对哪个孩子,都是理直气壮的。”

“各人有各人的品性,你们也别劝了,我学不了。”母亲坚持说:“如果像××××似的,到最后惹得谁也不喜,那日子过个什么劲儿。”母亲说的也是实情,由于观念上的差别,她身边的老人里,在婆媳关系甚而母子关系的处理上,矛盾不断甚至闹得不可开交的例子,不在少数。“你们也别让我犯难,我自己在家里,没有任何顾虑,过着舒坦。”

不管自己如何辛苦,也不愿麻烦别人,母亲这脾气,到老都没有任何改变,包括对自己的儿女。今年又该到我们家过春节,她早就告诉过我,过了腊月二十三再去接她,不能太早了。凑巧我妹妹妹夫腊月二十二回老家有事,母亲为了让我省一趟,就自作主张跟着他们过来了。

我们嘉和的宿舍有个小院,进出很平坦,居室里也很宽敞,母亲也觉着很方便。原来想这次能够多过几天的,哪知道她仍是不改老主意,春节一过,就准备挨家点个卯意思意思,便打道回府。

临出门,看到我愕然不解的表情,母亲悄悄给我说:这样热乎乎、香甜甜地走,正好。

说到底,她还是怕时间长了相互之间产生厌烦情绪,再处起来就没意思了。

母亲的这种心态与性格,是多少年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积淀形成的,不是你讲道理就能够让她转变的。既然如此,看来我们要尽孝,遵从她的意愿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新春走基层”栏目,曾在各地就“什么是孝顺”进行采访,受访者纷纷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给我的感觉是,凡是讲得到位的,都是贴近生活实际远离空洞概念的大实话。

落实到生活实际中的孝顺,真得是要因人而异。因为尽孝不只是让老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还要感受到精神上的充实。让孝敬达到身与心的和谐统一,应该是最高的追求境界,而能让老人感受到一种顺心如意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再具体来说,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下走过来的老人,身心需求是不一样的,难以用抽象空洞的大概念来一概规范。像母亲这样的性格,自己忙碌一辈子,到自己该享清福的时候了,反而怕麻烦别人,甚至亲生骨肉伺候她,她都心有不安。这是与她的处世哲学直接相关的。

从本质上说,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与识字多少甚而识不识字没有直接关系。无论思想认识、思维模式是复杂还是简单,最终抵达的,都是一种哲学境界。母亲的哲学,也即她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她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以及过日子当中体现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等,已经凝结为一种基本信仰和人生态度,不可能随着几句解言劝语所改变。

如何认识母亲的哲学,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我觉得放在母亲身上最恰当的,是“慎独”两个字。

当然母亲不识字,从小也没受过私塾的教育,不可能知道语出《中庸》的“慎独”有什么深切含义。但这并不耽误她受“慎独”思想的影响熏陶,在独特的生活环境里,逐渐形成自我的人格修养。表现在言语行为中,概括起来那就是:依理顺情,无愧于心;以身为范,慎独寡言。

就我所了解的母亲,以上十六个字,放在她身上,恰如其分。

我父亲弟兄三个,一直没有分家,母亲嫁过来,不但上有公婆,每天还要面临着三兄弟所形成的微妙关系。在这样的家庭里,她要想做一个好女人,赢得全家人的尊重,就不但要做到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还必须以身为范、忍让寡言。不论人前还是人后,首先想着别人,无论大事还是小情,都抱着自己吃亏的原则。一句话,宁愿委屈自己,也想办法让别人心里得到平衡。多少年来,母亲就是这样安身立命的。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母亲刚强、自尊、忍耐、内敛的个性。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大环境下,要沉下心来维持好一个家,就必须舍弃自身很多的现实利益,以追求心理上满足的方式来平衡自我。慢慢地,便逐渐形成了母亲不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不屑于空泛地表述,而以实际行动昭示众人的秉性。无论对谁,她都会省去空洞俗套的表白,坚持着自己认定的那个理儿,甚至有时会表现出一种不容商量的执拗。

我早看出来了,母亲生活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用自我牺牲所换来的那种内心的自豪感。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这个阶段,恰恰是母亲操持着一个大家庭,供养着三叔读完高中,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三叔在山东医学院还没毕业,放假回家,就有村里人来找他看病。每每这时候,我就会从母亲脸上看到最兴奋最欣慰的表情。

到70年代末,我毕业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再后来弟弟也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在这每一个生活转变的节点上,母亲都会品尝到人生的满足与欣慰的感觉,只是她不便得瑟不善表达,而悄悄地把自我安慰深藏在心底。对于自己一辈子的付出,母亲没有更多的奢望,只要大家都顾家,都想着她,都过得好,这就足够了。

母亲的这种人生追求看似平凡,实际上却体现了很高的境界,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上讲,它也达到了尊重需求甚而是自我实现需求的心理层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里婚丧嫁娶,要请主事的人,父母往往都是被邀请的对象。被邀请主持管理红白事务的人,在我们老家被称之为总理。好多的时候,父亲是男总理,母亲是女总理,老两口各指挥着一帮人,共同运筹着别人家的红白喜事。我们家在当地的辈份并不高,父母能有这样的待遇,足以说明他们在村人心里的.地位与威信。我经常这样想,父母共同接受了邀请,当老两口晚上倚着床头为主家筹划事务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开常委会的感觉?!

总之,长此以往,老太太被众人抬得越高,就越不好意思找梯子下来了。年纪越大,她只好越不能掉以轻心,宁愿继续苦自己,也不能有损于自我的尊严。这样,辛苦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慢慢成了一种做人的境界,一种行为的习惯。

这种习惯和脾气结合在一起,表现在对待自己孩子的身上,也就形成了一种任性。从我们的角度看,母亲过得有些太认真,太刻板,太不随性了,然而它既然成了一种秉性,要转变也难,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所概括的依理顺情、无愧于心,以身为范、慎独寡言,体现在母亲身上,完全是出于生活中的自然,成了她生命的一种纯然表现状态。不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始终如一,这就形成了“慎独”的高境界。

“慎独”的根本在于“慎心”,这一点从母亲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认准了那个理儿,就心有所主,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改变主意,换个角度说,再大的诱惑摆在眼前,都不为所动。

前年的时候,嘉和的宿舍刚收拾好,我们请母亲来新家过中秋。她来了,过得也很高兴很欣慰,可是只过了一周多的时间,就嚷嚷着该回老家了。我私下悄悄问她为什么,她说在这里时间长了,耽误儿媳妇上班。自己年纪大了,啥忙也帮不上,整天等吃坐喝的,心里不舒服。

我和妻子好劝歹劝,说她在这里一点都不麻烦,平时吃什么还是吃什么,这么大的房子,能有个老人住着说说话,多好啊。

“你想想那天晚上,彭市长两口子散步看到你,还很眼热我们呢。说都退休的人了,老母亲还这么壮实,多幸福啊。”

母亲却说:“别糊弄我了,谁不捡好听的说。再怎么说,我在这里只能是个累赘。”

别管你怎么劝,她心里守着的都是自己的老主意。母亲的哲学很简单,很朴实也很具体。遵从自我的感受来选择生活方式,只有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她才能找到脚下有根的感觉:心有所依,情有所寄,踏实从容,心里坦然。

离开故土她就有一种飘泊感,就是住在亲生儿子家里,“慎独”意识也会转化为一种自律情态,约束着自我的一言一行。每次来这里,母亲都会专门交代: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看她鱼肉都不吃,一天早晨妻子给她多煮了几个鹌鹑蛋,好说歹说,她只吃了两个,剩下的要我们两个分着吃了。而且事后还不忘提醒说:千万不要再给她专门做饭了,早晨吃鸡蛋就行,多煮那几个鹌鹑蛋,让她心里不好受。

我们家平时吃水果就多,假期里就更不用说了,按妻子的说法 ,吃水果不但要日常化,关键是还要多样化。苹果、柑橘、梨子、柚子等等,每天都会洗上满满两小筐。让母亲吃,她说冬天不敢随便吃东西,不是这个太凉,就是那个上火。没办法,我就会把香蕉剥好亲自陪着她吃。第二天,再拿两粒金桔给她,告诉她这是止咳的,让她没理由拒绝,她才不得不吃。

妻子吃水果的时候,也不能总是自己吃,有时让让她,她总是那句话,你吃你的,不用管我。端几颗草莓给她,她最多也是只拿一两颗,意思意思就算了。妻子回到餐厅小声问我:老婆婆是真不愿意吃,还是谦虚啊?我只好回答,你都问过她了,意思到就行了,谦虚不谦虚就别管了。她有自己的想法,顺着她才是明智的。

晚上睡觉前,她端着洗脚盆出来倒热水,我跑过去提起暖瓶帮她倒上,想顺便给她端到卧室里,她态度坚定、甚至有些不耐烦地告诉我:“你甭管!我自己能端。”

老太太,就这么任性!

从慎心开始,严谨自律,慎始慎终,这可能就是“慎独”的精髓吧。这种精髓表现在生活中究竟会怎么样,我从母亲身上好似感受到了。在一般情况下,她自己能打理的事情,就不愿去麻烦别人。她内心里向往着一个心神自由的能动性世界,只要是自己还能够亲力亲为,就不愿意别人去破坏它。我只能这样来理解。

母亲是一个在大家庭里熬出来的“成功”女人。而她的成功完全是以自我的牺牲精神,超强的自我消解委屈的能力换取的。嫁到我们家后,先送走了追求精致生活的公公,又伺候生病卧床的婆婆,好几年如一日。老人都不在了,还要为丈夫、大伯哥、小叔子打理日常的吃喝穿戴,加上抚养自己的孩子,这不但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更需要坚强的毅力。特别是在农村合作化以后,女人需要和男人一样去地里干活,收工回家,男人能够休息了,可母亲还必须围着窝台忙前忙后,五冬六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慎独”的自觉意识和牺牲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

到现在我都还记的,一家人吃饭改善生活,萝卜炖草鱼,家里所有人每人一条,可吃饭的时候,母亲分到最后总是没有自己的,因为她根本不把自己算在内。八月十五吃月饼,每家只能分得一斤,用刀切开,每人一片,弟妹们拿在手里高兴地跑出去了,谁也不会想到母亲自己从来吃不到,最后只是把切掉的月饼渣放进嘴里。还有端午节煮鸡蛋,等等,凡是按人头分的稀罕东西,她总是把自己排除在外。尽管她的高风亮节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肯定和赞美,她也没有抱屈过。

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我有时候就在想,母亲一生遵从着“慎独”的哲学,她是不是需要刻意地抑制着自己的种种欲望,甚至有时候会有意地压抑着自我?最起码,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母亲会将自己的行为放置于大环境、小环境中反复衡量,进而设身处地的多为别人着想,以尽可能的满足对方心理作为处理事情的依据。

母亲的哲学的伟大,表现在她年老以后,则更值得钦佩。

老一代人吃过的苦,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我们看到有不少的人,会很容易把自己的委屈当成资本,借助岁月的积累编织成长长的绳索,一旦时机成熟,便用它对亲人进行道德绑架,以此来达到心理的平衡。体现在现实中,便形成了两代甚至三代人之间的严重矛盾。在进行社会文化道德评价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所谓理论工作者,也往往会到传统论理道德里去找依据,要求新时代的人去上演旧的“故事”。

母亲没有文化,但她从自我的人性体验出发,明白这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

母亲也会回忆过去,也会讲当年自己做儿媳做妻子做母亲所受的艰难,但她从来都只是感叹,不会埋怨,更不会想着通过下一代来自我找补。有时候妹妹们会给她开玩笑,说你看你,小媳妇的时候只会伺候人,现在自己熬成婆了,却开始怕儿媳妇了。母亲听了也只会说:那是什么时候,这是什么时候。

我觉得就这一点,母亲就比那些满肚子文化的卫道士们有见识的多。

越到后来我越才发现,我的一些秉性,更多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那种隐忍、内敛,那份缘之于骨子里的自尊,那种情愿委屈自己也不会多作解释的沉静心态,成就了自己,也限制了自身。有时候名利就在眼前,哪怕送出个媚笑,躬一下腰或者伸一伸手,就能得到。但就是超越不了内心里的那份自尊。作为熔铸于血液里的生命元素,你就是喊一千遍战胜自我,关键时刻还是依然固我。这样的秉性,限制了客观外在很多应该得到的东西,别人看起来有点可惜,可却也更好地维持着整个生命的平衡,因为到什么时候都无愧于心,所以人的内心永远轻松。

总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省事的母亲。她的自我苛刻,她的沉静隐忍,她那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别人高兴的品性,在长久的岁月里逐渐凝固成不给别人找麻烦的性格脾气。作为一种母爱,它是静默深潜的,难能可贵的。可当我们自身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不再注意细细体味随着年老越来越处于弱势的母爱了。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自我出发,按照自我的需要来实践所谓的孝道,甚至很多时候将行孝变成了自我心理的满足过程,把老人当成了纯粹的自我实现的载体。一旦自己的行为得不到迎合,还会对老人产生误解,甚至在心理上生发出某种程度的怨气。

这种带有自以为是的霸道之孝,一不注意,往往就会出现在生活中。真是值得每个人认真反思。

初八的时候,因为带着母亲去医院看眼睛,我们中午又聚集在三妹家里吃饭。提起了除夕的春晚,聊起来才知道,母亲陪着看了整整一个晚上,实际上什么也没看懂。她只是觉得过年了,心里高兴,所以坚持到12点之后才去睡觉。

我问母亲:那一个冬天里,老太太们都去你那里看电视,每天一坐就是一屋子,你们看什么?

她说:“放碟,看戏。”

怪不得一次电视上放往年的小品《打工奇遇》,母亲很兴奋地给我说:那不是赵丽蓉吗!原来,她们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心里也有自己的明星。这里的生活环境再好,也没有她所希望的那种人文环境。她熟悉的人文环境在老家,在那个住了几十年的村子里,离开得太久,她的内心就会找不到感觉,就会不适应。

正因此,我坚定了这样的想法,随母亲的心愿,她愿意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回去,都随她。

正月十六那天,我和妻子把母亲送回了老家。当她走进自己家门的那一刻,看着她的背影,满文军《懂你》那深情的倾诉之声,在我心中腾跃而起: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欣赏的作文 篇6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说起来很惭愧,91年参加工作,已经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可惜由于自己不善总结,文笔又不好,即使有好的教育案例,也都埋没了。

白白浪费了许多的好经验。经过么校长的再三提醒,加上形势所逼,不学习是不行了,不积累就等于白干。因此也学名人拿起笔来,先是记日记、周记,到现在我写随笔,这个做法来自江苏省吴江市的市长朱永新教授,是他的建议让我有了触动,加入到他的实验教师行列,每天开始写随笔。其实随笔和日记也差不多,只是更随意一些,随感、随记、随写,也不一定每天都写,一天也可以写很多,这和感受有关,不管字数,不拘一格。到现在我已经写了十几篇,可是总觉得很幼稚,只有小部分到《教育在线》上发表,而更多的就都成了我的秘密。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到《教育在线》上去和别人交流,同行之间是更能够相互理解的,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今天有幸出来给大家讲点什么,那就勉为其难,把我以前的一篇随笔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不见得有什么价值,全当作抛砖引玉吧!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教育方法。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学生知道他是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刚开始就已经失败了。那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施教呢?多年来我总结出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有心无痕。这是用赞赏用鼓励,像春雨滋润万物,不需雷声,不需闪电。只要老师用爱心、耐心和诚心慢慢沁润学生的心灵。

女生齐汉,由于过早失去母爱,父亲又是开出租车的,整日忙碌,无暇照顾孩子,齐汉从小便养成了男儿的性格,名字也像男生。刚上高中时,长得瘦高个子,齐耳短发,穿着很男性化,和男生一样喜欢打篮球,还自荐当了体委。她精力旺盛,课间常和男生一起追逐打闹,大嗓门说粗话,还强行抄作业,炫耀自己的个性,经常口不择言,没有礼貌。许多老师都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家长也给她讲了很多道理。诸如女孩子应该温柔恬静;学生应该互相尊重、认真学习;做人要养成文明习惯等等。但齐汉一点没有变,依然张扬自己那厉害的个性,不拘小节,我行我素,另类异族。接班之后对她我设计又否定了许多种教育方式,最后我选择了在她16岁生日这一天送给他一件花格裙子,并对她说:“裙子里面有一个秘密,你晚上熄灯后点燃蜡烛站在镜子前面从头到脚仔细观察镜中人,并设想你一头飘逸长发。请你把你发现的秘密用文字告诉我,好吗?”第二天,齐汉穿着我送给她的裙子,在同学奇异的目光种交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杜老师,我非常喜欢它,我将一辈子留着它。”从那天起,齐汉变了,变得温和多了;可后来的一次变故又险些把齐汉打到,齐汉的父亲在一次出车时不甚跌倒,患脑出血住院,家里没有别的亲人,齐汉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父亲,学费又成了困扰她的一大难题,眼看她不能再继续读书,往日张扬的个性一去不复返,整日唉声叹气,就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眼看着孩子的变化,我没有说什么,塞给她500元钱,让她给父亲看病,并号召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在为她捐助的班会上齐汉一改往日形象,满眼含泪,泣不成声,“感谢同学老师,是你们给了我又一次读书的机会,我会珍惜的,我会用实际行动报答大家的恩情。”从此齐汉更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变得关心别人,关心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原本倒数的成绩,现在已经赶了上来,在期末成绩出来的时候,她抱着我说:“老师我没出实验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齐汉虽是性格像男生,但毕竟是女生。16岁是花季的年龄,每个女生都喜欢别人的关注,他们用自己方式展示自己的魅力,有的恬静温柔,有的稳重沉着……齐汉的方式不同,这说明她内心深处更渴望赞赏。她敏感、刚毅、霸气,这正是她强烈的自爱心里的`写实。对齐汉我是看在眼里,爱在心里。我没有给她讲16岁的女孩该怎样怎样,因为那样会伤害她那敏感的自尊心。她会误解老师认为她不美,不美就是丑,这是女生的忌讳。我送她裙子,让她在镜子前欣赏自己,这是对美丽的外表的无声的赏识,对她深藏在心底的女性魅力的悉心呵护,对美丽气质的真心呼唤。在出现困难时我帮助她,支持她,让她感受爱的真谛,可见悉心的呵护,无痕的关爱胜过有形有声的教育。

我还喜欢美好的文章,它会洗涤人的灵魂,它会激起人的斗志,它会让你享受美的韵味,会潜移默化的沁入学生的心灵。一个月总有一节班会课我会安排美文欣赏,我从《读者》、《教师博览》、网上或学生们推荐的文章中精选几篇文字优美,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文章,给学生们朗读。其实我没有诗人的豪情,没有音乐家的嗓音,没有语文教师的技巧,可是我用我笨拙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朗读着、解说着、感动着,是我的那份真情感染了学生们,每读完一篇好文章,准会有人被感动,给我写来一封封的短信诉说自己的情怀。我曾读过《一个中学生的日记》和《一位母亲的来信》读过之后齐汉又有了很大触动,有一次她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了,这一切都多亏了您,谢谢!”其实我对她从没讲过大道理,也许是我的行动给了她启示了吧!

实施无痕教育的关键是有心。有心才能做到无痕,就会用无声的方式与他们诚心交流,就可以躬身为他们系上散开的鞋带,就可以轻轻拂去他们身上的灰尘。只要真心帮助学生就能耐心的为学生着想,才能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充分挖掘潜能,实现育人的愿望。

良药不必苦口,忠言无需逆耳,削去带刺的玫瑰更受青睐,有心无痕的教育是最美的教育。

欣赏的作文 篇7

每天坐两趟公车上下班,在这耗费于路上的一个多钟头里,也许有人会感到很枯燥无味:但是,由于我常常用“静观万物”的心情来打发这段时间,我不但不会感到无聊,反而觉得颇有乐趣。

同车女客仪容服饰是我欣赏的主要对象。每一次,我都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的美:那位太太的皮鞋样子很好看;那位小姐的一双玉腿长得好修长;那位女士的'衣料图案多别致;那位女大学生的一头秀发又是多么柔软乌黑!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美若天仙;可是,我可以从每一个人的身都发掘出一两种优点。

马路旁边有一个专卖盆花和盆景的摊子。每天早上,几十盆红色、白色、黄色、紫色的花卉在朝阳下争妍斗丽,真是令人目眩。每次坐车经过,总要欣赏一番。真感谢这位风雅的花贩,他不知给予了我多少美感。

此外,安全岛上的花木、人家阳台上的盆花、装饰得比较够艺术的商店橱窗等,也都是我欣赏的对象。在赏心悦目之余,我就会感觉到这个世界异常的美好。

说到橱窗,我认为逛橱窗也是美的欣赏之一。我把橱窗里那些可爱陈列品当作是一件一件的艺术品;不过,我只是尽情浏览而并不想占有它。因为,得不到的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手,就无啥稀奇了。

用愉快的心情来观察万物,所得来的印象都是美好的。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就是这个道理。屋瓦上一只啁啾的小麻雀,墙角的一株小草,地上的一丛野花,在懂得欣赏人的眼光里,都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你何不静静地做一个欣赏者呢?

欣赏的作文 篇8

我是一个平凡的初中生,在满天星辰中,我是黯淡的一的小星星,在悠悠岁月中,我是正斑驳的一阙仄,在尘世径陌中,我是饮晨露的一新朵,就是这样平凡的我了,遇见了她,使我变得不再平凡。

在小学里我就很平凡,我没有高超与常人的智商,没有英俊的颜值,我琴棋书画样样一窍不通,还有着一个令人烦恼的中等成绩,加上我不爱说话,也没有什么优异的表现,导致半个学期下来老师都差点我忘了,我的英语那会特别的差。

我的英语老师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士,她一双大眼睛似乎总是含着一汪温柔的泉水,如墨一般的长发披在肩上,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容。我喜欢和她聊天,她的声音细细的、润润的,像笛声一样优美。他不会因我英语不好而去责备我。她总是很有耐心的给我讲解题目,她总是温柔的话给我讲了许多课外知识。就是因为这样温柔的她,使我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每到下课我就拿着英语书钻进办公室,听着他教我英语单词。就在我们这也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我的期末考试拿到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的英语考上了90,那是一个令我之前想都不敢想象的数字。我看着英语老师那满意的微笑,内心十分喜悦,但随后他的那一句话令我笑不出来,她说她即将离开这里,她想要回到她的家乡去那里教书,那是她的梦想。她说我是一个特别的孩子,他希望我以后会为梦想去奋斗。

当别人站在舞台上时,而我只可以在台下,拼命地为她鼓掌,拼命地为她喝彩着;当别人领到了荣誉,而我却只可以躲藏在小角落里。我是太平凡了,平凡到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平凡到自己都想打自己一拳,可是上天并没有因为我的太过于平凡而舍弃我,上天令我遇到了她,使我变得不再平凡。请欣赏不平凡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