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76K 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6
M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以及:对立双方互不相让,只能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提醒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条件适时、适当妥协的道理。
教学内容
分 析 本课两则寓言皆为成语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选自《孟子》。《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课文是热气古文改写而成的故事。
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
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 (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二、创设情境,课题质疑






三、初读文本,感知大意


四、理解文本,练习朗读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你们曾经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的寓言故事。出示课题:《寓言两则》。
3、解释课题:“寓言”、“两则”各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

1、(出示插图)古时候,有个农夫,他很想让他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大家帮他出出主意好不好?
2、大家的办法不错,他自己又想出了什么办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3、板书课题《揠苗助长》,指名读课题。
4、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5、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结果又怎么样呢?带着你们的疑问认真读课文吧,相信你们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1、初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对照着后面的生字表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齐读:巴望、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 3、组织交流,先分说,再连起来把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相机理解课文。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着急。”
(1)“巴望”是什么意思?
(2)“天天”说明什么?
(3)他“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4)指名读、齐读:能把当时他焦急的心情读出来吗?
2、“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1)他想啊想啊,最后想到了什么办法?
(2)“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筋疲力尽”?
(3)(出示插图)看,此进他的表情怎么样?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4)指名读、齐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3、“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高了一大截!”
(1)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受?从哪儿可以看出?
(2)指名读: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农夫的话吗?
4、“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纳闷”是什么意思?纳闷什么?
(2)看到枯死的禾苗,农夫会有何反应?
(3)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1、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2、其实,在我们身边揠苗助长的事例很多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吗? 3、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劝诫这些揠苗助长的人呢? 4、总结。激发兴趣









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自学生字词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学习,深入明理,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四、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五、拓展延伸



六、布置作业

1、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24《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出示图片。

1、那么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怎们的故事呢?请大家朗读课文,等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2、《鹬蚌相争》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有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3、有哪一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告诉大家。 首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练一练。 4、指名表述,适时表扬。

1、故事基本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为什么鹬和蚌要互不相让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同桌分角色扮演鹬和蚌,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拔。

1、抓住: 鹬 猛地 用尽用气——威胁 筋疲力尽 蚌 急忙——牢牢地 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正在这时,有个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这样一个结果,这个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分别会怎么想呢? (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在身处困境时,还威胁蚌。 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 渔夫——嘲笑鹬和蚌互不退让,结果两败俱伤,让自己轻易获利。

1、对于鹬蚌,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如果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现在鹬咬着蚌,蚌夹着鹬,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告诉我。 2、同学们通过读了这样的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1、同学们都记住这个故事,并且记住了它的寓意了吗?好,历史上有许多人正是记住了这个故事的道理,而避免了两败俱伤的祸患,下面请大家看一下。 2、出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和“将相和”的故事。指名说出寓意。 3、课后请大家思考:如果你和同学发生了矛盾,互不相让时,应该怎么办?并且把这个故事介绍给家长,让他们也知道这个故事,明白这个道理。

激发兴趣



培养朗读、概括能力






练习朗读,理解人物心理





培养想象与说话能力




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培养阅读理解与说话能力
板书设计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反思重建
25、争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内容
分 析 本文写盛老师在课上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
教学时间 (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质疑


二、讨论质疑,初知梗概

三、学习生字,读通文本




四、理清脉络,渗透知识点




五、理解文本,分角色朗读





六、布置作业 1、板书课题。
2、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3、看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4、请带着你们的问题,仔细听盛老师讲故事吧!

1、谁和谁争论?
2、为什么争论?
3、争论的结果怎么样?

1、出示生字词,指读:烤鸭、剖开、真笨、充饥、浪费、满意、时机、关键、评理、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2、学习生字: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字形你觉得还需特别注意一下。
3、这些词语你们都能理解吗?
4、生字你们都会读了,课文你们读得怎么样呢?指读。

1、刚铡我们听的盛老师讲的故事,在课文的哪几段?能把这个故事概括一下吗?
2、二至五段都是盛老师讲的故事,所以二至四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五段末尾加下引号。
3、那其他段又写了什么呢?

1、指名分角色朗读二至五段,学生评议朗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急论不休”“不以为然”。
3、指导读出“争论不休”“不以为然”的语气。
4、指名分角色有感情朗读故事。
5、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本故事重点是语言描写),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希望你们写作时也能用上这些描写方法。
6、分男女有感情朗读故事。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争论的故事。
激发兴趣




疏通文脉


读通课文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提高朗读水平与写作水平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课文,复述故事


二、小组合作,感情表演

三、理解文本,感受道理



四、总结收获,布置练笔


1、默写词语:充饥、争论不休、评理、可惜、两全齐美、无影无踪。 2、能用上刚刚我们默写的词语来讲讲这个故事吗?老师希望你们说的时候能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1、指名上台表演故事。 2、指名有感情表演故事。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2、文中同学又是怎么说的呢? 3、指名回答,相机提问: (1)“兄弟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5)书中的省咯号是什么意思?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让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练习复述故事




学习表演故事



练习说话


练习语言表达与仿写能力


板书设计 17 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反思重建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内容
分 析 《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通过记叙“我”在桃园里看见王大伯忙着剪枝,感到疑惑不解,之后从王大伯口中了解到剪枝的目的,从中悟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哲理。由此可见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学习。
  整个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生疑——释疑——明理”的线索进行叙述,感悟自然真实,有水到渠成的功效。
重点难点 1.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
1、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出示生字:你觉得这些字有哪些难记或者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 指导记忆字形: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
3、 指导书写。
“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
4、 学生进行描红、临写 激发学习课文的 兴趣





检查反馈读书情况

课堂上留给孩子做作业的时间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 听写词语: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2、 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指导朗读,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指导读好这个词语。
过渡: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2)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我看到了什么?
4)再读,说说还从这些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5)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  
(6)出示,指导朗读:“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
(8)从王大伯的说明中你知道了什么?
(9)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
(10)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什么叫“将信将疑”?“我”疑的是什么?信的理由又是什么?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减少”是为了“增加”;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
2、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3、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完成练习册。
3、拓展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多多益善。
复习巩固




设计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着眼点,这个“点”我们姑且称为“课眼”。这一课的行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教学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四个词语板书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在学文中加厚生活的积累,增强了解生活的情趣。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习作8

教学目标 ⒈读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⒉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分 析 本次习作着重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激情,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写作。
重点难点 在练说的基础上,编写童话。
教学准备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童话编写得生动有趣。
教学时间 (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阅读例文,了解写法







三、学生习作
1、 指导看图,这个小朋友坐得真直,两眼看着
老师,习惯多好啊!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好习惯,能告诉老师吗?这些好习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2、 示图:图上这几个小动物的习惯好不好?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呢?
3、 看到他们有不良习惯,你们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了,如果我们编一个有关这些不良习惯的害处的故事,他们一定喜欢听。耿新华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编的童话故事,好吗?
⒈学生轻声自读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 思考:(1)故事里写了谁?他有什么不良习惯?
(2)小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故事有没有把不讲卫生的害处讲清楚了?是怎样讲清楚的?
(4)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好?
2、这个童话故事是编给谁看的?

1、过渡:同学们,你们说用这个办法来帮助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小朋友,好不好?
2、 准备写什么呢?想让谁来做主人公?他的不良习惯是什么?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后来是怎样做的?
3、学生自行习作,教师巡视
说起小动物,孩子们都是熟悉的,可是要编动物童话故事,尤其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要形成腹稿,不要说儿童,就是成年人也会觉得有些难度。这也正是这次习作的难点所在,看上去应该比较好写的习作,真动起笔来却觉得思维不够开拓。因此作前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前指导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更是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应该通过一些形象生动、表情各异,甚至是类似于人的表情、动作、装扮的动物形象地出现,来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二、交流评议


学生习作
好的同学先自己读一读,看看句子有没有写通顺了,有没有错别字

1、 你的故事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帮你提提意见
2、 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先给大家分享?
3、评议:你们觉得他哪里写得好?还有哪些不足?

由于孩子的情感体验不同,他们对画面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所形成的故事更是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之间的交流,交流彼此想法等形式,鼓励孩子们说自己的故事,评别人的故事,提高口语交际和修改习作的能力。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练习8

教学目标 1、 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以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应该怎么做?
2、 照样子,练习“晶、蒜、森”三个字。
3、 背熟八条成语和《明日歌》。
4、 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
5、 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 3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学用字词句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学生看两组图,说说它们的意思。
(1)出示第二组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
(2) 请学生讲述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第一组图,同桌谈论,说说图中的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5)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理由说充分。遇到学生说得精彩的字、词、句,可请学生板书到黑板上,有选择地带领学生读一读,学生可自主积累。 3、练习
(1) 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 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 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询问老师、同学。
(4) 请几位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知道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得生动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其他学生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审题
指导 (1)出示:晶、蒜、森
(2)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练习
(1) 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2) 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并选择范写,再让学生仿写。
4、 反馈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读读背背






二、做做练练

1、 熟记成语
(1) 说说怎样学习成语。
(2) 请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 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的意思以及用法并归类。(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
(4) 归类:来自语言故事,都告诉人民一个道理
(5) 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2. 背诵《明日歌》
(1) 自由读,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可后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1、 交流自己的爱好。 2、 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小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样办小报。(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个方面谈) 3、 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 4、 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名。 5、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要求:把自己的特色说清楚。(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收优点,也可以提出建议。(3) 评选出销量最好的前几名小报,张贴在玻璃窗或板报上。 (4)办的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