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2W 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5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4、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内容
分 析 这是一篇记事课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准备 幻灯片、卡片
教学时间 (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激趣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四、学习生字


五、作业设计: 1、板书课题:“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
掉!”
2、观察课题,这课的课题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加引号?从“必须”和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
3、指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播放课文录音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生字表的注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 找出生字、新词。
(3) 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字音情况,正音
允许 必须 鱼竿 商量 情愿 低沉 上钩 坚定 涟漪 小心翼翼
(2)把这些生字词语放到课文里你会读吗?
(3)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重点需指导和纠正的读音:
遵(zun) 铭(ming) 唇(chun) 垂(chui)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低沉 弧形 允许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谁来读第一段?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
(二)学习第二---四段
1、这一段里你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
2、说说你了解的词语。
3、这几段讲了什么?

4、齐读。
(三)学习第五---十二段
1、谁来读?
2、这几段讲了什么?


3、齐读。
(四)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1、课文讲了爸爸和汤姆之间的什么事?
2、这件事给汤姆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出示生字。
3、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钓 钩


1. 完成习字册。
2.抄写词语,并默写。
3.熟读课文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并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努力培养学生对课文初步感知的能力。














请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另外布置了自学要求,让学生以后读到一篇文章就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指导自学生字,学会本课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词语。
允许 坚定 铭刻 必须
鱼竿 低沉 规定 丝毫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过渡:我们就一起跟随着汤姆来到那天晚上的场景中。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想象情景朗读)说说读后你了解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过渡:“这条鱼”是怎样的一条鱼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讨论交流: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5)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指导读好这几句话
小结:这三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汤姆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以及当时惊喜、高兴的心情。

过渡:就在这时候,爸爸却让汤姆把鱼放掉。
(三)学习课文第五——十二自然段。
1、默读 第5至 12小节。体会汤姆的心情。
2、讨论交流: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4)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6)出示: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斩钉截铁 的口气。(7)你知道课文里面的规定是什么吗?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讲解: 每年12月到3月,鲈鱼产卵,不允许捕捞)体会爸爸是自觉个自觉、严格遵守规定的人。
(8)最后,汤姆是怎么做的?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
2、讨论: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3、出示最后一句话:“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3、我们学校、我们所处的社会有哪些准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准则?

回到家,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通过重点词语感受环境的幽静、美好。





通过品读,感受汤姆钓鱼技术的熟练以及钓着大鲈鱼后惊喜激动的心情和爸爸对儿子的赞赏。
















通过汤姆心情变化的词句,感受爸爸的高尚人格,感悟汤姆心情变化的原因和当时的想法。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爸爸严格遵守社会规定、社会公德的行为,使汤姆深受教育终身难忘,他也和爸爸一样成了一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的人。








将课文中学习的规则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不情愿
   爸爸: 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反思重建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种联系,就打破了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内容
分 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的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而且,文章所叙述的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语言的亲密接触中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文章的阅读难点是“狼为什么是鹿和森林的功臣”,以及初步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激趣。












二.了解学情。

























三.组块阅读。



























































四.拓展延伸。 1.分步板书课题:
⊙ [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 [教师板书“鹿”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永远是坏蛋,是坏蛋就要杀之;鹿永远是可爱的,因此我们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保护着鹿。]
⊙ [教师补充板书]:狼和鹿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此时,面对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地围绕题目质疑,教师针对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做适时点评。]
同学们课前已经初步地阅读了文本,让我们一起来闯预习关——

⊙ 第一关:读准每一个词语。
提防 血泊 威胁 狩猎
生机勃勃 青烟袅袅
[教师引导:你认为哪些词语在朗读时容易读错音?]
⊙ 第二关: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功臣 祸首 王国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文本内容: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功臣?什么是“祸”?什么是“首”?课文中谁是“功臣”?谁是“祸首”?谁是谁的“王国”?]
⊙ 第三关:读好下列短句。
活泼而美丽的鹿
贪婪而凶残的狼
狼与其它一些鹿的天敌
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教师引导学生留意每组短句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
⊙ 第四关:读通下列长句。
●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教师小结:连闯四关,四战四捷。良好的开端必然是成功的一半。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走进那片森林⊙
1.故事发生在凯巴伯森林。自从人类捕杀了六千多只狼以后,这儿成了鹿的王国。
出示: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2.轻声地读一读,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
(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引导: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困了可以……
[教师小结:总之,在这一自由王国里,它们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觉,可以毫无约束地生儿育女。]
4.于是,鹿的总数一下子就超过了十万只。
出示: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教师板书:超过了十万只]
5.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
⊙回忆一段往事⊙
1.可是20多年前,鹿可没有这么自由。[出示第一段话]自由地读一读,思考:20多年前,鹿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
(自由交流。)
2.教师小结:树虽然很绿,景色虽然很美,但是,鹿却很不安全。所以,整个森林只有大约四千只鹿。
[教师板书:大约四千只]
3.看课本中森林的插图:这就是昔日的森林,鸟在歌唱,鹿在奔跑,狼很贪婪。你能读好这段话吗?
(指导学生进一步在朗读中加以体会。)
⊙面对一个现实⊙
1.于是,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2.鹿终于可以生活在自己的“自由王国”里了。几年过去了,结果又怎么样呢?(出示:可是,……八千只病鹿。)
3. 默读。讨论:鹿为什么相继死去?
① 饿死。(哪些句子说明它们没有吃?为什么没有吃?相机理解词语“蔓延”。)
② 病死。(为什么二十多年前疾病没有在鹿群蔓延?)
[教师板书:八千只病鹿]
4.因此,短短的几个冬天,十万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此时,如果让你在这幅画面上画上这八千只病鹿,这些鹿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此时,如果再让你在这幅画面上画上凯巴伯森林,森林又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由想象。)
5.多么悲凉的画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悲凉吗?
(指导朗读。)
6.在这份悲凉中,鹿怎能不回忆起昔日“与狼共处”的生活呢!
(出示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7.男女生分别读昔日的凯巴伯森林与今天的凯巴伯森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进一步感悟。
⊙感悟一种道理⊙
1.此时,在美好的回忆与残酷的现实中,八千只病鹿一定明白了“自由王国”其实并不自由。此时我们不得不问:这究竟是谁惹的祸?这又警示我们什么?
2.自由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班级交流。)
3.教师点拨:为什么狼反而成为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为什么鹿又成为了破坏森林和毁灭自己的“祸首”?(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师小结:人类“捕杀”了鹿的天敌——狼,目的是“保护”活泼美丽的鹿。可是,狼没有了,这架生物界的天平也就失去了平衡。]
(在小结中完成板书,板书中以示意图的形式表示“狼”与“鹿”的平衡关系。见板书部分。)

1.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克但又相关的联系。你还了解哪些?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给予恰当地引导。)
2.教师适当补充下列材料:
● 生物学家发现,鼠害严重的地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蛇类被大量捕杀;
● 白蚁与黑蚁是一对冤家,一旦相遇就会大动干戈,往往出现大兵团作战的场面。结果常常是黑蚁大获全胜,白蚁损兵折将,纷纷逃窜。于是,人们用黑蚁来防治毁坏建筑物的白蚁;
● 山雀和啄木鸟是一对好伙伴。山雀喜欢飞到啄木鸟那儿,在地上等待啄木鸟啄出的虫子;而啄木鸟由于专心啄树皮,很容易遭到老鹰的袭击,于是山雀只要发现老鹰,就会给啄木鸟以信号;
● 狐狸是令人讨厌的家伙,但是如果没有了狐狸,兔子、田鼠、刺猬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多,那么田间的植物和果实就会大量减少。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常常能为阅读文本提供诸多资源。这一揭题方式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本文题目中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阅读重点与阅读指向,让学生的元认知与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反差”,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行为首先应该从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始。
一个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比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更为重要。因此,面对进入中年段的学生,教师应该时时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时间与舞台,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闯关游戏”的模式亦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而设计的,重在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没有狼的凯巴伯森林是一个怎样的王国?文章寥寥数语,但是却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一鹿的“王国”的面貌。让学生触摸到此时鹿的“自由自在”有利于学生突破文章的阅读难点。因此,让学生把这寥寥数语“读长、读厚”是这一组块阅读的重点。“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于是“王国”这个词语不再那么“枯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于是“十万只”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它已经有了丰富的文本内涵。

将文本所叙述的故事分割成四个组块,看似割裂了文本的内容,其实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在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读好文本。走进那片森林→回忆一段往事→面对一个现实→感悟一种道理,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之后,让学生置身于这种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组块式的阅读历程之中,利于三年级的学生充分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以及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咀嚼推敲,把玩回味,从而感悟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生态平衡的概念。
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生态平衡”的话题,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组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努力地帮助学生降低坡度,化解难点。设计中教师导在关键处,启在愤悱时,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对话既要立足于文本,但又不能囿于文本的有限空间,更不能受40分钟的课堂所羁绊。让学生在读懂文本语言,初步感悟狼和鹿之间的相关相克的联系之后,适时地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注进自己生活的世界,搜集生活中与文本故事相似的材料。这样延伸性的阅读设计,既巩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丰盈“生态平衡”这一本来是陌生的概念,更有利于发挥文本对于学生的育人功能。可谓一举而多得。

板书设计 大约四千只 ↓ 狼 和 鹿 超过了十万只 ↓ △ 八千只病鹿

反思重建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分 析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重点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 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齐读课题。
2、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读中勾划生字
3、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
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细读课教学环节文,理解内容。


二、反复朗读引导体会。









三、 继续说感受。

1、 结合课题,提醒学生注意“蜻蜓”两个字的结构。
2、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1、 围绕“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这一问题,找出五处描写陶行知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深入体会 。
重点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小女孩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2、说说蜻蜓各部分的特点及功能。
3、讨论陶先生讲这些的目的。
4、每次陶行知说完话后,孩子们有什么表现?从孩子们的反应进一步衬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对孩子们的关爱。

1、 放飞了蜻蜓孩子们什么心情?读出这种感觉。
2、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陶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
散步----- 看见孩子们捉蜻蜓
讲蜻蜓的结构、特点、功能
商量说:“放了它,好不好?”

反思重建

20、恐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外形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培养学生有目的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内容
分 析 《恐龙》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和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和生活习性,重点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第六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四)做习字册


1、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恐龙知识
3、展示带来的恐龙图片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试着自己解决。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并交流部分词的意思

1再读课文,要求流畅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重点教学生字“窃、缩、旅”的书写
教师深情描述,再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与兴趣


自读课文,积极思考,学会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再读课文,读准句子,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把握。


课堂上留给孩子做作业的时间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延伸





(四作业 1、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科学家们已经复制出了恐龙时代的场景。我们一起打开时光隧道去看一看。
2、学生观看第一部分恐龙课件
3、朗读第一自然段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形态呢也是——
(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2、种类又是如何多呢?姚老师就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2到第5小节,在他朗读的同时其它同学就认真地从书上找出所介绍的龙的名称,并在名称下划横线。
3、再认真读读课文中这些可爱的恐龙,选自己最喜欢的,做一个自我介绍。

拓展练习1:同学们平时也一定很喜欢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你们都还知道哪些恐龙呢?
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一些什么呢?
(板书:食物:食肉、食草)
那么它们又如何繁衍后代呢?
(板书:繁殖:卵生)

1、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特点?
2、默读第三自然段,并能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用刚才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5、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自己试着用围绕中心句说一段话。


1、今天我们学习了好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能告诉大家吗?
(生总结今天的知识点)

2、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是不能够亲见。因为它们在6500万年前已经灭绝了。但是不怕,如今的科学技术是这样的高超,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使恐龙重回人间呢?
3、学生观看一段录象后发挥想象,异想天开


任选一个,进行评比:
1、建议出一份恐龙的手抄报
2、写一张恐龙名片 借助大屏幕,告诉学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入两亿年前……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和学生一起走进“恐龙”,在这一部分教学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









读懂并能把语言转为自己的积累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前面相关恐龙知识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推想高潮。


整理资料,对恐龙有更全面的了解;
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名片”介绍
板书设计 恐龙
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

反思重建
21、槐乡五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分 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这篇文章有“三美”——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重点难点 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借助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及孩子的勤劳、好客、纯朴,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 (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1、 齐读课题。
2、 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 出示槐花图片,简介槐花。
4、 释题:“槐乡”顾名思义是因洋槐之多而得名。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
2、 检查:
⑴出示词语。
洋槐 坡坡岗岗 瑞雪初降 酿蜜 跨走 喜盈盈 傻乎乎
  拌上 咸的 蒜泥 口福 季节 槐花飘香 醇香 漩儿 浇上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酿、盈、醇、襟”。
⑶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自评。他评。
4、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齐读课文。
6、用心读文,读通读顺,并能概括故事内容

1、重点指导:初、酿、挎、盈、傻。
2、唱笔顺。
3、描红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激发兴趣














概括能力的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整体把握,明确感悟的方向,产生阅读期待。


二、个性阅读,走进“槐花飘香的季节”,感悟槐花之美。




















三、合作探究,走进“槐乡孩子的季节”,感悟孩子之美。






四、自主创作,走进“槐乡五月”,表现生活之美。
五月,我们走进槐乡,那一朵朵婀娜多姿的槐花映入我们的眼帘,那一阵阵或淡或浓的花香钻入我们的鼻尖,那一声声孩子的欢笑回荡我们的耳边,令人心旷神怡,难怪作者在课文结尾处说:五月,是……,是……。(板书)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五月的槐乡。

1、看课件听范读,感受槐乡之美。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抓住“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体会槐花之多,抓住“瑞雪初降,白茫茫”感悟槐花之白。)
2、结合图自主读,赏析槐花之美。
(1)槐花是怎样的姿态呢?找出句子读读,谈谈感受。
(2)看图加以想象,描述你眼中的槐花像什么呢?
3、引导个性朗读,感悟槐花之香。
(1)引读:嗡嗡嗡——
(2)自由练读,读出你的感受。
(3)你最喜欢读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相机引导学生感受槐花的清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生动。)
(4)在这连空气都飘香的槐乡,还有谁也被吸引来了?练习说话。
4、小结过渡: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成了花的世界,满眼都是槐花,满鼻都是槐香,引来了勤劳的小蜜蜂,引来了能干的槐乡孩子,也引来了外乡的小朋友。

1、走进五月的槐乡,那是一番怎样的滋味呢?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用你的眼睛“拍”下你最喜欢的一个镜头。
2、同桌交流:我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3、汇报交流:哪些句子表现了槐乡孩子的好客?
4、观察课件,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槐乡孩子对槐花的喜爱。
5、感情朗读。
6、填空小结: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孩子多——呀,他们——。五月,真是——的季节。
1、五月的槐乡景色多么美丽呀!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游览。那么,拿起我们手中的笔,为槐乡写几句广告语吧!
2、学生交流广告词。
3、你还准备用什么方式向更多的人推荐五月的槐乡?
4、课后自主创作,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槐乡的美。 展示整体的槐乡五月的美景图片,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媒体展示了槐乡五月花开的一幅幅美丽画面, 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感悟五月的淮乡之美,将课文中的文字与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感受五月槐乡的一片“白茫茫”的美丽意境。同时,为学生进行表达描述槐花的美提供了感性语言与想象空间。











富有童趣的引语诱发了孩子的兴趣,读课文便成为了一种期待。


借助于课件,学生能较好地感悟槐乡孩子喜爱槐花、享受槐花的那种心情。



再次整体观察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并将作业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将课堂的学习向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11 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不一  花美
                    花香味甜
                    勤劳能干
                 孩子 热情好客  人美
                    淳朴可爱

反思重建


22、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 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内容
分 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为孩子们揭开了海底世界之谜。是一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去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同时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文章。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开篇第一段设问,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第二至第六自然段,紧扣第一段的问题,首重描写了海底的景象。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其中对海底动物的介绍,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导入





二、初读全文 检查读书识字情况




三、做习字册 1. 谈话。 同学们,每当看到电视上放映着优美风景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那你能说说你最想去什么地方?你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 老师说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及理由。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想去的地方
2、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齐读课题。 由课文第一自然段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1、 初读全文,做到读通顺课文,并用一句话说说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2、 生认真读书,并能说出海底世界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检查读书情况。 检查难读的生字词语。 用多种方法理解“波涛汹涌、窃窃私语、反推力、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等词语的意思。 抽读读书情况 重点教学生字“窃、缩、旅”的书写 激发学习课文的 兴趣






读通顺课文,并能找出中心句或训练概括能力。


检查反馈读书情况



课堂上留给孩子做作业的时间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



四、领略海底世界

五、理解第六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词语 2、回忆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1、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海底有什么声音。 2、能合作表演一下海底的声音。


1、这段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中心句。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特点?
2、默读第三自然段,并能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用刚才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5、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自己试着用围绕中心句说一段话。

师读第5自然段,生画一画海底世界。 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齐读第六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

延伸1. 画一副《海底世界》图,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2. 课后收集海洋的资料,做一张海底世界的海报或ppt。 3. 习作:《未来的海底世界》。 选择其中一个作业 复习巩固

理解并能体会海底神秘的声音。


读懂并能把语言转为自己的积累






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欲望

对全文的深层的整体感知。


板书设计         景色奇异 宁静 有声音
  22、海底世界
         动物 多种多样
         物产丰富 植物 色彩、形态
         矿产 蕴藏丰富
反思重建
23、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
2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内容
分 析 本课通过学习大尖和水社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太阳和月亮的传说故事,使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辛、不畏强暴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读通顺全文,能概括故事内容

三、理清故事脉络,讲故事


四、书写习字册







同学们,你们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吗?知道的请你谈一谈。

1、用心读文,读通读顺,并能概括故事内容 2、检查读书情况


1、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2、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3、默读课文回答问题,并理清故事脉络。为讲故事做准备 4、讲故事比赛

重点指导难写字
激发兴趣


概括能力的训练




能讲述故事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默写,讲故事
二、学习课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三、谈自己的体会


四、做练习册拓展阅读1、默写词语 2、讲述《日月潭的传说》这个故事

1、第九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课文没有具体写出来;
第九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镰刀制服的,课文也没具体写出来。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叙述的情节扩充得具体详细些。
 
2、默读课文,发挥想象,把课文中的空白处能说一说。
读了这个传说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从人物、传说故事本身甚至你对故事结尾质疑“太阳和月亮难道被大尖和水社同时举上了天空”

认真完成练习册 读拓展阅读
复习巩固









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得更生动

读中感悟,提升读的质量。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