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合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8W 次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书中提出通过以下方法形成我们积极良好的心态:

1、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态就是决定我们心理活动和左右我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是积极的。

2、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要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地去接纳、品味、投入和享受这一切。

3、节制欲望,知足常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指数与其欲望成反比,在同等生活条件下,欲望越少的人,其幸福指数越高。

4、接受现实。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

5、学会调节不良的情绪。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和挑战日趋激烈,幼儿教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面临沉重的压力,这往往使得我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虑、委屈、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到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身出现的不良情绪。

6、适当地投身于体育运动。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有利于心理健康。

7、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闲,避免心理上的超负荷。

与其说幸福是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报偿,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么他就会拥有幸福。因为快乐,所以幸福。我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假期我在“读一本好书、来一场旅行”的约定中,选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教育名著。本书由意大利当代教育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书中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儿童发育和成长的秘密。

捧读此书使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我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也让我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现在让我们在这本书的带领下一起来探索儿童的秘密吧!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书里充满爱的语言,充满爱的教育方式,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爱的智慧”章节中关于爱的理解——“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了太阳的光辉!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

爱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但丁把这种儿童的本能为动力的爱,这种对一切的热爱称之为“爱的智慧”,它是一种精神能量,伴随着创造力的得到。

这种爱也是:当一个孩子发现桌布歪了,他就会想到桌布应该怎么铺,并且调动他的所有热情,慢慢地试图把它弄平整。对这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令他狂喜的行为。我们也许会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幼稚。但或许,这正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不理解。

孩子可以不厌其烦重复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思的事,甚至完成后会有一种幸福喜悦的感觉,我们成人眼里的无聊但对于一个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儿童来讲,这些社会法则是不适用的,当一件事完成的步骤越精细,孩子重复的次数就会越多。只有爱与理解才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独属于孩子世界的精彩。

这种爱是:早晨孩子进去唤醒他的父母,这是一件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促使一个儿童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孩子来了并触摸他的父母,父母抱怨孩子的打扰,孩子却回答说:“我并没有叫醒你们,我只是要给你们一个吻。”我想任何父母听到这样的话都会给孩子一个吻。

这就是孩子与成人的不同,我们往往以自己固有的观念来评价孩子,认为孩子不懂事、便会和孩子发生冲突,正是这种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行为,给孩子的心理无形烙上伤痕,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对我们成人深深的爱。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需要正确地移情,即感人之所感,并知人之所感,接受其感情,不一定接受其中的行为。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如:“假如我是孩子”来建立移情。只有相信孩子,这样才会让我们更能贴近孩子的心,就像我们的教育理念一样,遵循自然,静待成长。

通过这些事例对内心世界的描绘,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征,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爱一切吸收一切,并使其在未来的成年人中得到体会。还记得初做妈妈给孩子讲《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故事时,我总认为我们成人对孩子的爱是无私、伟大并多于孩子的。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其实孩子爱我们胜过其他的`一切。

如何才能将我们对儿童的爱化为滋润的雨露来灌溉儿童的心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孩子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们会逐渐成长起来。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爱的表达方式、方法,寻求合适的表达时机和教育环境。”

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工作,爱的智慧需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爱的智慧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保持对孩子的全神贯注,对孩子的细微行为也有所预期,并迅速做出反应。

我们努力为了孩子那份爱!为了爱的明天!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最近阅读了《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一书,“合作是一种社会准则”是《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这本书提出的基本理念,读后我们深感“合作”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应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对过去一节课只有老师讲学生被动听——“填鸭式”教学的否定。是让异质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通过共同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目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话动。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

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意义不只是学习本身,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因此要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过去那种重复强化或外在诱惑来维持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教育,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与效果的降低,更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会影响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正如俗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时空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学习,一句话,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古人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情、理的感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和责任,也使学生能学、会学、想学。

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建立了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一个共同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每个成员都承担了一定责任,成员之间面对面的接触,以不断加深了解的方式进行交谈,非常亲近。不管有没有天赋,他们都能够昂首挺胸,大胆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他们相信自己,视自己为有价值的人,值得尊敬的人。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都在积极主动地忙碌着、参与着,自愿学习,没有被逼迫的感觉;整个学习过程都是通过学生互相发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的。因此成功的合作不但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幼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己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个人的优点各有不同,应针对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只有这样考虑幼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内容,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考虑到大班幼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己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幼儿的能力各有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希望他不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内容,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幼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己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内容即可。备课时老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现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老师在备课时会考虑到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有趣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幼儿更有兴趣去主动地学。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幼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只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6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作为幼儿教师,只要保持一颗童心,才能成为一个拥有真正生命意义的人,才能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并以自己的热情影响孩子。"曾经的我一度渴望长大,而现在的我却不愿"长大",因为我选择了做幼儿老师,选择了做一个"孩子王",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收获了快乐获得了充实,想知道我"返老还童"的秘密吗?

秘诀一:和孩子们同一阵线

带孩子们出去散步时,孩子经常会关注小蝴蝶、小蚂蚁之类的昆虫,这时的我便和孩子们一起看一看、玩一玩。记得有一次春天,校园里种植的油菜花开的正黄,引来了许多蜜蜂,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蜜蜂吸引了,一边看一边讨论道:"这是蜜蜂吗?会蜇人吗?怎么抓不住啊!"我便说道:"我来捉一只怎么样啊?"当我用空瓶子捉到蜜蜂后,孩子们便拍手欢呼:"老师好棒啊!"

秘诀二: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在户外游戏时,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玩跳绳皮球等等,有一次集体游戏活动中,只见小君一组连输了几次,我便说:"老师和你一组好吗?"他们疑惑的看着说:"老师也会玩吗?"我点点头说:"看!老师帮你们赢回来!",在孩子们一片加油声中,我像个孩子一样跑着、跳着,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但不同的是,现在的我是一名幼儿老师,在我的眼里看到了孩子以及孩子眼中的世界,一切是那么美好。

秘诀三:和孩子们好好聊天

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和孩子们说一说有趣的话题,比如:开学第一周,和孩子们聊聊话题"新年里到哪里玩了?在假期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一个孩子说道:"我最喜欢睡懒觉!"我便说道:"老师也喜欢的,在假期里晚一些起来的`确很舒服!"。再如:在角色游戏时,"小舞台"里一个观众也没有,演员们都"垂头丧气"的不开心,我便说道:"看我做的机器人然怎么样!"听到我的动作,小演员就议论开了,"老师!你的机器人不高级!""老师,你有没有看过这样的机器人"……不一会儿便吸引了很多观众!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7

假期中,我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和《幼儿教育》中的部分内容,其中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这一章节中,包括了使幼儿成为一个很好的听众,让幼儿爱说会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幼儿做好书写准备等相关内容。以及《幼儿教育》上关于幼儿阅读活动的案例和指导策略。其中指出幼儿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有:

第一,观察的有序性还不够,不能很好地观察每一页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特别是与故事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因而无法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

第二,思维形象具体,尽管中班幼儿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慨括分类,但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表现在还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理解,语言表达还不连贯;

第三,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但注意的稳定性不够,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书的基本顺序与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需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

第四,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富于想象,但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变化的比较,用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书中也指出针对以上特点,中班幼儿阅读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知道图书中有页码和文字,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编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并能安静地阅读图书。

精选教材根据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我们须重视阅读教材的合理选择,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从而萌发幼儿独立阅读的愿望。

众所周知,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过难或过于简单的内容都无法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尤其对于中班孩子而言,他们虽然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仍然对成人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这与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并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简单的阅读过程。

巧设提问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无法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与现状,更无法推动孩子继续阅读与思考。因此,在各类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始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为了更好的发挥幼儿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具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期,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顺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这样即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书中还指出,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注意幼儿个体的差异。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就应在活动中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提问,使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思想,表现自己的机会。尤其在中班年龄阶段,如果能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会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善用媒体媒体是传递信息和承载知识的工具,教学媒体是辅助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指相对于现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其他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媒体与教学的融合,构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如果不采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则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往往容易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境况,孩子的学习依托教材,靠教师灌输获得知识,孩子缺乏积极主动的状态,师生关系也无法达到交互作用的境界,更谈不上发展幼儿的个性。教学技术媒体的使用,则能帮助教师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并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拓展教学的领域。

拓宽渠道阅读活动绝不仅仅单指图画书的阅读,其实在日常活动中,处处可见值得提供给幼儿阅读的材料。

1、生活中阅读如果说小班阶段,我们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会更多的选用图画书作为阅读的材料,那么到了中班时期,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阅读的不同材料,以进一步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从而帮助孩子积累更多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我们为帮助中班孩子积累符号转译的经验,不妨鼓励孩子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各类符号,制作成图书,提供孩子阅读并共同破译符号意义;再如,我们为了帮助孩子学会有序阅读,并将书面知识转换为实践方法,不妨提供孩子一些简单的折纸图书阅读,或是自制一些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小制作步骤图,使孩子能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积累图画书中所没有的有效经验;另外,一些熟悉的广告画、公益宣传画和路牌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制,提供给中班孩子进行阅读,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拓展幼儿阅读的渠道。

当然,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开展这类阅读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难易程度,以幼儿的当前需要为条件,以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为基础,进行有的放矢的选用。这样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2、家园合作阅读家园合作拓宽渠道阅读即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阅读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萌发、阅读习惯的养成。

对幼儿而言,家长参与阅读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和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对家长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能了解自己孩子阅读兴趣、方式和特点等,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情况,并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如何观察与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

亲子阅读指导,让家长学会了真正关注幼儿的阅读兴趣,尊重幼儿的阅读能力,倾听幼儿的阅读心声,欣赏幼儿的阅读表现,成为了孩子贴心的阅读伙伴,家园合作促进孩子在阅读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中班幼儿阅读活动指导是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的。教师遵循幼儿的学习兴趣、需要和特点,为幼儿精选教材、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等,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目的是让每位幼儿都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使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自我提升和习惯的自我养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是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下,为此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

丽莲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

一打开书,发现这书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组成: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节,一个个的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通读此书我收获颇多,全书大体从三个方面介绍阐释幼儿教师的'教育过程。

一、从研究孩子的需求着手

作为研究的客体——幼儿,我们只有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书概括出幼儿“六要素”,让我们知道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此书在介绍一些教学的方式、方法时,充分地体现出丽莲。凯兹博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教育涵养,在给我们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告诫我们在教育幼儿时:

一是充实自己知识的贫瘠和对教育的严谨态度。

二是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对是非标准的衡量。

三是引导幼儿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儿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幼儿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

三、系统地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分析与研究

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时,丽莲。凯兹博士教育反应强调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来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竭,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凯兹博士提醒人们,尽管儿童自尊和发展是教师与家长共同关心的一件事情,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儿童适宜、积极的自尊。

作为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时刻感受到丽莲。凯兹博士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从这一刻起我会细细品味、感知丽莲。凯兹博士学术的气质和精神!并不断地运用于我的教育教学中……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

通过阅读第一章,它告诉我们:想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首先从自身的心态、情绪调节、幸福观念等出发。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有几个例子中,谈论到我们自己的幸福与不幸福,其实重要是我们态度及思维方式不一样,例如案例中“王阿婆的故事”说明了王阿婆每天想当下雨时,大女儿卖的遮阳伞和布鞋就没人买;当烈日当空时,小女儿卖的水鞋和雨衣就没人买;所以她每天都不快乐。假如王阿婆换一种思维方式,想着如果下雨小女儿的生意很好;烈日当空大女儿生意很好。那么她一定会很幸福、快乐。再如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宽心谣》,虽然我不信仰任何佛教,但是佛教中的一些文章文字却对我们良好的`心态培养有很大帮助。在这一章里让我不单清晰的认知了自己在幼教职业中的幸福快乐如何获得,还学到了很多调节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与人相处、与单位相处、与整个世界相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个原则是非常有道理可行的。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

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的和谐世界的我们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会的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的世界,读懂他们的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的敞开心扉接纳你的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的引导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幼儿的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的发展关键期。

0—2岁:

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仅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潜质,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务必的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

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的制止的原因。

2—4岁:

这阶段的幼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很多时候,我所在的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这些现象,最初的我是采取制止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的,而不没有深刻的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自我意识的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的的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的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的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的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的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利自己决定。

而幼儿对细小事物的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通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的。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的认识务必是从微观开始的,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的。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的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的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

针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状况和对幼儿的了解,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发展,是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的个性现象,原来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的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的人际交往关联的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的幼儿和人际关联很差的幼儿的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的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

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表现友好、用心的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的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的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决幼儿之间出现的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的儿童,比如4—5岁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的问题等,5—6岁的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的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的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的潜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的必经过程。老师的耐心教导,家长的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1

《童年的秘密》其中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的能力是非常惊人的,所有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方面都能支配它。心灵的适宜环境是这样的: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动,仅仅只要伸手就能拿到他所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是平静和快乐所不可少的。很明显,儿童对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人对秩序的热爱。秩序给成人某种外在的快乐,但对幼儿来讲就完全不同了。它好像动物漫步的`大地,或鱼儿游憩的水。不过这一点,再深入想一想,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们新到了一个环境,也是会经历很不适应的时期,所谓的水土不服,但是儿童却更加的敏感,敏感到桌子上放了一把没见过的雨伞也会生气的地步。而儿童的这个敏感期,据说一直会持续到五岁。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孩子的父母亲和老师,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2

我是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读完《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之后,我发现观察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观察幼儿行为时,我们需要重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青年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这样一份观察记录:“某某小朋友到数学区随意拿了几样玩具,没怎么玩就到别的区域去了。”这句话说明,这位教师只注意了孩子的游戏结果,对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没有详细记录。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的行为,更要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游戏分享环节,老师请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问问孩子最喜欢玩什么,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点、最喜欢的游戏区域和材料等。

有时我在撰写观察记录时,对如何观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记录等无从入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耐心观察,等等孩子。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一日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察记录的重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支架,投放更加适宜的游戏材料。

幼儿行为观察和记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观察更有针对性,记录更细致,我们要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创新,把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随时随地捕捉孩子的亮点,找到共性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3

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著,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知道,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们造得那么可爱吗?因为上帝知道,小孩子们会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把小孩子们造得可爱一些,他担心大人会忍耐不住把他们杀掉的”这让我想起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有气恼,有伤心但也有惊喜,有欣慰,有快乐还有希望。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教育工作性质的阐释“快乐并痛苦着”。

“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保持的稳定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

“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那怎么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我现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弃这个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他们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会赢得别人赞同。我们要给他们爱要适当宽容他们行为,也要有理由地赞赏他们。正如这句话“增强能力更多着眼于发展自信和积极地自尊,这些个性品质对于儿童积极地行为养成是有利的”。

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还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最后成为一个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据的表扬,鼓励,赞赏......但我认为这些远远不够,班里的孩子毕竟不是一个,班里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几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当孩子需要我们微笑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出现。当下,我认为让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对了不仅有老师会赞美,小朋友会喜欢,自己也要夸奖自己,也要大声对自己说:“真棒!加油!”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说出我们幼教姐妹的心声的一本好书,第一块内容: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二块内容:让孩子爱我们,第三块内容:听孩子的话,第四块内容:挤一点儿时间来反思,第五块内容:做一个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第六块内容: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第七块内容: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

以前接触过的学前教育类书籍,不是内容复杂深奥,就是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这本书却是幼儿教师们深受老师们喜爱。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升与发展帮助不大,甚至有可能束缚了幼儿教师的创新和反思的动力,出现了照搬照抄的局限性。《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一本介于这纯理论类读物和纯实用类读物两者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以“建议”的形式让老师们感到亲切可读,能引起幼儿教师的共鸣,充实幼儿教师的知识面。内容涵盖了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详尽而又不拖沓。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我做幼儿教师已经有许多年了,自认为从事幼教行业这么久了,对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喜欢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已经不用再去阅读书籍也能详细回答了。但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不管哪个行业你的经验再丰富,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做一个孩子眼中最美丽的老师,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丽的幼儿教师呢,暂且不管你的外貌美不美,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要你塑造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你就是一个美丽的老师。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幼儿教师不仅要仪表美,还要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当旁人在寻求周围美的事物时,其实幼儿教师就是一道实实在在的美丽的风景线。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但是不管孩子怎么样,作为老师都要一视同仁。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来到幼儿园工作已有三个多月了,但是依然记得来到幼儿园第一天的情景,看到一群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张张好奇的小脸,我甚至有点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这么多好的领导、好的搭班老师。正是她们,给了我帮助和鼓励,让我学到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心。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5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老师,你经常读书吗?你上次读书是在什么时候?

曾看过这样一项调查数据: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罗斯,每人55本。美国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国13多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罗斯,每20人就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犹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亲便会在《圣经》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这书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写过文章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读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要么是低头族—玩手机,鲜有看书的人。

不要责怪我们的孩子们不爱读书,我们成年人呢?一年下来读了几本书呢?很多人都会以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等借口抹去了读书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我觉得组织教师读书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教育专著和文化专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名师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

提倡教师读书进而带动学生阅读。只有让学生在上学时代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这样他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如果当一个学生读了六年书离开小学,或者在读了六年书离开中学的时候,却没有阅读的兴趣,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完成任务和成功了吗?我想,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读书了吗?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拯救自己,因为不读书的.教师最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孔子是名教师,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经师"又为"人师"。他的那种高山景行的大家风范,千载流传,令人叹服。当代教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够"为人师表"太少了。只有"经师"和"人师"二者兼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意识到,只有阅读才能拯救自己,从而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这应该是"文化关怀"神圣诺言最美好的兑现。

用阅读拯救我们自己,让阅读给孩子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