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八年级语文卷面分析怎么写?

八年级语文卷面分析怎么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68K 次

一、试题特点:

八年级语文卷面分析怎么写?

1、试卷强调语文基础,避开了知识的简单识记,重在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和分析语言材料的能力,出示的问题不少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辨析。如背诵默写,不光是简单的填上下句,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填空,但没有在难度上为难学生。

2、题型与新课程理念接轨,关注学生对文本的认真研读,具体体现在不少题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不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还增加了评价型、探究型的题型。如试卷设置了不少要求“根据文章内容,谈感悟或启示……”的题目,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解读文本,这样的题目有2道。

3、试卷重视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如:两个文言文语段的主题:一是勤奋刻苦学习,一是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感悟天才出于勤奋和个人修养、情操、品德的问题,这样的选文原则,较好的体现了语文学科所承载的德育功能。

4、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使他们有话可说。要求以“难忘的温馨”为题,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学生个个有话说,有内容写,给予学生广阔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这份语文卷,体现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全年级共4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78,及格率百分之78、2,优秀率百分之4、3,最高分105,最低分15。

二、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试卷总体不是很难,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就学生答题情况作一些分析。

积累与运用部分:名句默写,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失分的主要原因:错别字较多(如:“到”写成“道或倒”),书写不工整,卷面不整洁。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既考查基础知识,又检测迁移能力。第8、 9、14、15题得分较低。第10、 11、12题只要能弄通全文大意,总会答到点子上的,得分率一般。

现代文阅读:《最后一束康乃馨》内容简单,学生都能读明白,得分率较高。

名著阅读:有很多成绩不错的同学,没有审清题目,要求写出其中五位文学家各自的代表作。他们没有写题目中的文学家,而是写了其他的作家。

作文:要求以“难忘的温馨”为题,写作范围较宽泛,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从阅卷情况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取材于生活实际,写出了真情实感。二是中心明确,或表现爱好的有益,或表现亲情的可贵。结构比较完整。但学生考场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对“难忘”两字不是挖掘不够,大多只停留在不能忘记的层面,只是泛泛而谈,真正能触动情感、心灵的文章少。二是表达缺少变化,一五一十地把事情交代清楚,对材料没有作深入的剪裁考虑,详略处理不够恰当。三是语言表达缺乏文采,究其原因还是语言积累不够,文化底蕴不足。

三、试卷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解读文本不仔细、不用心。

2、审题不严。有不少题结合文本内容解答的题,却抛开了文本,架空分析。

3、答题语言缺乏条理,表述不全面、不准确连贯。

4、分析、理解、探究等方面能力欠缺。

5、作文立意不深,语言不够丰富、生动。

总之,学生的语文基础、语文能力均有待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重视积累,重视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新课标特别强调积累,积累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常用字的音、形、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经典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所必备的有关知识等等。要把积累看作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2.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教育部推荐的中外名著,背诵有关课外诗词。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都应增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将火热的社会生活,融入我们的语文学习之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思考。

3.提高阅读课的效率,注重培养整体阅读的能力。不能仅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

4、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文阅读,重在研读材料,审清题意,按点答题。对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三个层次,应培养学生准确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重在怎样解出这个正确答案的解题过程、思路,表达的条理性。

5、教学要有开放性,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强求整齐划一,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报刊,做好一些摘抄,背诵有关课内外诗句、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