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推荐】高考语文作文汇总七篇

【推荐】高考语文作文汇总七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08K 次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高考语文作文汇总七篇

高考语文作文 篇1

1.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2.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3.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4.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5.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6.如果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能使你懂得一个道理,那么,你是一个真正的富有者。——弗兰西斯培根

7.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8.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0.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11.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

12.一切假知识比无知更危险。——肖伯纳

13.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前者,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后者。——高尔基

14.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15.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

16.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

17.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18.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雨果

19.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0.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高考语文作文 篇2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实也确是如此。因为立意的问题即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问题,词句如外衣,立意乃灵魂。对考场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确,二是深刻,三是新颖。审题过关,立意的正确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强化的是对后两者的训练。有着独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见识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价值。立意要懂得大小、虚实、繁简、正反、因果、有无之辩,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在此,提供五种思维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炼意方面对考生们有所启示。

1.【高考语文】由现象而本质,层层挖掘求深刻

一个写作者,若能够不为表象所迷惑,进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问题本质,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带,其文章的思想、观点便会给人以启迪。凡是写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陈旧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进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说是比较纯正的思想了,但还算不上有创见,也要停止这个思路;再进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独到的见解,这时才算确立了一个深刻的立意。考场写作是和自己较劲的事,肯于挖掘,肯于联想,肯于比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筹的思维方向,才可能诞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高考语文】由生活而哲理,反复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达过同一个观点:世间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无甚诗意的生活琐事中都蕴含着令人感动的珍宝,我们能否找到那些风景呢?王安石的名作《游褒禅山记》,由一次败兴的游山生发出独有的感怀:无限风光在很少有人去的险峰,没有志向的人是无法领略的;自己已然尽力便可无怨无悔,旁人还如何会讥笑我们呢?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诉我们:许多生活现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东西,无论成功、失败,欢喜、悲伤,光荣、屈辱,每一种生活体验都值得我们珍视。

对寻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场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高考语文】由原因而结果,超前预见求深刻

一般来说,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么样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们的文章仅仅为了说明尽人皆知的现实情况,立意也不过如此。而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照此发展下去会出现怎样的结果?”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才是考场作文深意之所在。无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或揭示事物发展的结果,均可展现作者非凡的认识能力。

4.【高考语文】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写作者常常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问题做出思考与判断,使自己的认识不绝对化。考场作文,最为实用的便是以“一分为二”的观念来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虑周全,观点辩证,同样是思想深刻的表现。

5.【高考语文】由相信而怀疑,步步探寻求深新

前辈学问家曾说过类似的话:交朋友要真诚,将心比心,在疑心之处不疑;而做学问要多提问,敢于打破常规,在不疑之处生疑。写文章也要有这种怀疑精神,要敢于问:大家说对的一定对吗?流行的东西一定好吗?以前别人都是这样看的,现在还应该这样看吗?历来如此的就必须坚持下去吗?……

能够对“历来如此”或“处处如此”表示怀疑,能够对某些潮流形成“反动”,是一种思想解放,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也只有对人们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见形成质疑,才能够上下求索,发现生活的深意。许多考场作文也正是在“怀疑一探索一相信”中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和深刻内涵的。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活》中云:“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敢于追求文意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气所在;而长于追求文意的深度,则是一名考生的智慧所在。我们坚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诸美中最为迷人之美!——文章炼意,三思而行。

高考语文作文 篇3

800个字是规定的,这对于考生来说,那是“如来佛”之手掌,12年的“本事”全要在这只“手掌”上表现出来,让阅卷者的“火眼金睛”看出你的水平来。可“面积”有限,如何让它“高产”,那就得靠考生的“功夫”。“功夫”很多,角度是其中重要一着。记得小时候上山砍柴,长辈们教我们要注意进刀的角度,才能多快好省,当时不甚了了,现在想来实在太重要了,只有找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你才能事半功倍,人生如此,作文亦然,角度不同,作文的格调不同,气质不同,分数也不同啊。

那么那些角度是好的呢?

1.生命角度。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余秋雨先生谈到生命与写作时,他说,许多中学生只注意到好文章,而没有注意到生命的内在感受。有的同学会去学一种写作方法,一种语言结构的组织方式,虽然很聪明,但这毕竟不是生命的主干。余秋雨曾经对一篇作品写过这样的评语:有巧思,但感觉不到你身体里面青春的温度。没有温度,只是巧思,结构来结构去,像一个游戏一样,那太可惜。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有效的表达和生命意义的真实传达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年轻的时候本末倒置要走出需花费几十年时间,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

2.名著角度。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佐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湖北考生的满分作文便是佐证。

宝钗鸣冤湖北一考生(高考评卷得分:60分)

小女子宝钗在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人和平相处罢了。

高考语文作文 篇4

1. 青春不是粉面桃腮和朱唇红颜,而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青春不是短暂的岁月和鲜红的色彩,而是一种永远充实开放活跃蓬勃向上的心态,不断沸腾的滚滚热血。

2. 生活,如同在沙漠上跋涉,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勇气;生活,如同在江河里游泳,需要过人的胆略和气魄。生活就是创造,需要刻苦智慧和知难而上;生活就是战斗,需要汗水鲜血和临危不惧。让我们在生活的考验中,永做强者。

3. 弱者说,逆境是绊脚石,碰上它,会跌下失败的深渊;强者说,逆境是垫脚石,踩着它,可以登上成功的高峰。强者说,桥是路的延续,有了它,就能胜利前进;弱者说,桥是路的尽头,没有它,就只能半途而废。

4. 假如生命是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地撒在人生的旅途上;假如生命是树,我要把生命的根须一心一意地扎向大地的深处,哪怕脚下是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逢,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中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光荣。

5. 希望大路平坦笔直,却常常有岔路和崎岖;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旋涡与逆流;希望庄稼茂盛丰收,却常常有旱劳与虫害;希望人生幸福美满,却常常有挫折和失败。事物总是由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的,希望万事如意是不现实的。

6.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7.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8. 雪花停了,空气像被滤过似的,格外凉爽格外清新。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滚雪球堆雪人,他们追着笑着互相拍打着身上的雪,他们似乎感觉一点也不冷,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里。

9. 冬天,水仙花开放了。她的姿态是那样小巧秀丽,鲜艳的叶子伸得高高的。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真叫人喜爱;那盛开的花好像在对我微笑,那么秀丽,淡雅。她的花瓣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花蕊是淡黄色的,花瓣雪白雪白的,仿佛涂上了一层银粉,美丽极了!在花的旁边,还有几棵茂盛的小草。一阵微风拂过,小草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事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尽情的跳舞。

10. 一路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遇龙河畔坐竹排。那时正遇黄昏,夕阳上仿佛被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漂亮极了。伴着夕阳,坐在船上,吃着烤鱼,我感到无比的惬意。在船上,一路的风景是最让人过目不忘的,一座座高大的拱桥,一座座小山村,一个个挺拔的山峰,一条条细流的分支,足以让人拍手叫绝,再加上船夫那娴熟的技巧,配合的天衣无缝。简直就是一个被遗落在人间的仙境。

11. 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12. 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3.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4. 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5. 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6. 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7. “吹而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8. 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9. 秋天是中午的时候最好。走进枫树林,这真是一片火红的天地!一片片枫树叶就像一只只红红的小手,这也是很有趣味的。瞧!似金的落叶铺成的小道上,行人纷纷停下脚步,倾听着,落叶飘下的声音。那习习的秋风多么凉爽!秋风吹过田野,一片片庄稼成了金色的海洋。很美吧

20. 生活的无奈,有时并不源于自我,别人无心的筑就,那是一种阴差阳错。生活本就是矛盾的,白天与黑夜间的距离,春夏秋冬之间的轮回,于是有了挑剔的喜爱,让无奈加上了喜悦的等待。

高考语文作文 篇5

参加湖北高考的考生请注意喽,

湖北20xx考语文作文试题现已考后公布了!

小编特地整理了湖北20xx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供大家下载:

湖北20xx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下载专区

历史知识: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高考语文作文 篇6

不是题目告诉你要写什么,你就写什么,不赞成命题者给的材料观点,写驳论的文章,照样能得满分。

现在的高考评卷已经越来越开放,特别欣赏有自己见解的作文。驳论必须从材料中引申出来,而不能撇开材料,另起炉灶。学会了通过分析来说理,是奔着60分以上甚至满分去的。

驳论文怎么写

第一招

分析矛盾首先寻找材料的对立面。

第二招

分析原因告诉读者为什么会有这些矛盾,挑几个原因来写。

第三招

分析条件告诉读者,我的论点是在这些条件下才成立,别忙着反驳。

和高考作文题观点抬杠,也能得高分?至少福建省高考语文命题专家组、评价组组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就是这么认为的。

潘新和4日在厦门一中教授如何写议论文,他说,现在的风向标是:老老实实地顺着命题者给的材料来论证,大多也就得个四五十分,但是,和材料观点抬杠,写驳论,那么,就奔着60分以上甚至满分去的(高考作文满分70分)。

这其中的区别是:前者是传统的论证文只选择符合自己论点的论据,自圆其说,是不讲理的;后者是驳论文看到观点可能出现的对立面,驳人驳己,是讲理。

他因此号召高考考生们抛弃论证法来写议论文,取而代之用驳论法。现在高考作文题基本上都是以议论文形式出现。

潘新和被称为是福建语文界的三大侠客之一,因为对议论文传统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的批判而闻名。

批单纯堆砌论据不是好作文

潘新和在当日题为《议论文怎样立意、说理》的讲座中,首先痛批了20xx年福建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认为它不讲理。

当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给的是袁隆平材料,袁说: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好身体,让工作的人有个梦想。这篇满分作文就是传统的议论文写法:作者顺着材料,首先确定自己观点:热爱便会产生创造力,接着,旁征博引正反论证观点:热爱造就创造力,今天的人没有热爱,只追求名利,因此没有创造力。

潘新和反问:热爱便有创造力?现实中,很多的热爱产生不了创造力。但是,作者不管读者信不信,片面地抓住某一观点,对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视而不见。

潘新和说,这样论证性的议论文只是自圆其说,就是不讲理。

他还批评了论证法的备考方法:准备一大堆材料作为论据,再根据论点往其中套。

这点在那篇高考满分作文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到800字的作文里,作者引用了一大堆大人物的话,拼命堆砌论据。

潘新和甚至认为,它之所以能得满分,一个原因是改卷老师巨大的心理压力旁征博引的论据显示这位学生似乎看了不少的书,一些书可能连老师都没读过,所以,这么勤奋的学生,该给多少分,老师,您看着办吧。

在潘新和看来,这篇不讲理的作文,充其量也就能得四十多分。 挺有独特见解才能得高分

潘新和说,议论文不能论证,而要驳论通过分析各种矛盾等来讲道理。他以20xx年福建省高考的另一篇满分作文为例,来说明议论文如何讲理。

那年的作文题围绕着冯骥才的话展开,即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这篇被潘新和树立为正面典型的满分作文以《人生的赛跑》为题,作者首先和命题者抬杠:人生的赛跑,其实不在你跑了多少路程,而在于是否过得有意义。接着,作者一层层地讲理,例如人生赛跑有时好比雷锋和一个长寿的恶人;一些人在赛跑中懂得放慢脚步,欣赏沿路风景,远比执著于赛跑累得满头大汗的人有意义。

潘新和说,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一个信号:不是题目告诉你要写什么,你就写什么,不赞成命题者给的材料观点,写驳论的文章,照样能得满分。

潘新和说,现在的高考评卷已经越来越开放,特别欣赏有自己见解的作文。当然,他强调,驳论必须从材料中引申出来,而不能撇开材料,另起炉灶。

潘新和认为,一般论证性的议论文,充其量也就能得个四五十分,但是,学会了通过分析来说理,是奔着60分以上、甚至满分去的。

【支招】

写议论文得眼睛带刺

如何用分析来写讲理的议论文?潘新和教了三招。

第一招:分析矛盾首先寻找材料的对立面,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例,有知识就有力量吗?许多人有知识没有力量,读死书的人,什么力量也没有。

第二招:分析原因,告诉读者为什么会有这些矛盾,挑几个原因来写。

例如近墨者黑的论题,它对立面是近墨者白,或赤,因此不能武断地说近墨者黑,那么,就要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三招是分析条件,告诉读者,我的论点是在这些条件下才成立,别忙着反驳。

总之,按照潘新和的方法,一个驳论文的构成是:开头提出揭示矛盾的论题,如创造基于热爱,但是,热爱未必就会有创造;中段分析论题,包括矛盾、原因和条件,创造也需要有天资、学识、勤奋、信心尤其是想象力、创造力;最后得出结论,如创造需要先天、后天,主观与客观等,缺一不可,否则功亏一篑。

潘新和认为,如果学生的眼睛从此带了刺,勾住每个论题、命题观点,学会运用分析矛盾、原因、条件等方法来说理,那么,这样的驳论文肯定得高分。

【反响】

学生:这简直是颠覆

这个传授高考高分作文秘诀的讲座,照理说,应该让高三学生听,但当日参加讲座的是高二学生,有人说,怕引起高三学生思维的混乱。

当日听完讲座,一位男生说:这简直是颠覆!在被问及他是否敢用驳论法来写高考议论文时,他说,我可不敢冒这个险,要是遇上保守的改卷老师,那不就要壮烈牺牲了吗?

老师:发散思维很重要

厦门一中高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说,已尝试驳论文的写法。

厦门一中语文教师戴祖武说,驳论文的实质其实就是发散思维,我们努力让学生明白:任何议论文,实际上是一道辩题,都有正方反方,当你选正方时,心中还有反方,要多层次分析论题。总之,要以理服人,赶在读者反驳论点之前,把别人可能反驳你的各种可能指出来,然后一一否定,封住他们的嘴。

戴祖武认为,种种迹象表明,福建高考好作文的风向标,慢慢地在朝驳论文方向变化,不再追求华丽语言和堆砌的论据。

高考语文作文 篇7

1.【高考语文】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 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2.【高考语文】缩小范围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3.【高考语文】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4.【高考语文】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5.【高考语文】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特的感悟,不入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