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汇编七篇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汇编七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4W 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高考语文作文汇编七篇

高考语文作文 篇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创造生活的“作家”范文参考

美,无处不在——晨曦时满天露珠折射朝霞的光影,中午艳阳下点缀着蝉鸣仿佛在假寐的山林,夕阳里来势汹汹卷走回翔暮鸦的火烧云,还有那忽明忽暗的彩云追月。美,就在那一刹那,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盛夏,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一家四口围在井边,大人从清澈甘冽的井水中取出冰镇西瓜,清脆一刀,凉气袭人。不远处的山林传来了断断续续的蝉鸣声,显得整片山林昏昏欲睡。一道道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树叶,照在一些蝉的背上,凸显出他们清高的一面,难道这不美么?夏风起了,夏风没有春风的温柔,没有秋风的萧瑟,也没有冬风的凛冽,他有他自己独特的魅力——澎湃。突然,暴风雨来临,让人们始料不及,逃也逃不掉,但是当你静下心来,用心聆听,你也能感受到雨的美。

夜幕依依不舍地退去,留下一轮残月,晨曦悄悄地入侵,当第一缕阳光来临,焕发出生机,新的一天又来临,美,又将重新。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但是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并不是美,而是发现。”

巷道鸡鸣、炊烟袅袅预示着新的一天来临了。从远处杨柳岸吹来的晓风伴随着断断续续的鸡鸣声,透过缓缓上升的炊烟,其中又夹杂着大小不一的露珠。当高高悬挂在空中的残月渐渐地退出不属于他的舞台,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突然迸发出来——满天晶莹的露珠又将光影折射开来,这稍纵即逝的美,将这一切渲染得朦胧而又温馨!

一抹夕阳将稻田变得金灿灿的,又为海面洒下了一道道金光,徐徐微风轻轻拂过,稻田里的稻穗随风摇曳,美不胜收;当风经过海面,风中便夹杂着稻穗的香味与海水的咸味,海面上的细浪来回翻涌,波光粼粼;烧云欲追赶暮鸦,江海共长天一色,岂不美哉?寂静的夜空中繁星点点,偶尔会有一两架飞机划过天边。若是在静谧的夏夜,就会有成群的萤火虫在茂盛的草丛中载歌载舞,闪烁着迷离的光,令人陶醉。一轮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半空,为大地洒下了温柔的光。在她的周围,有一抹七彩的晕,与旁边几片追赶着她的彩云,给她增添了几丝如梦如幻的神秘与娇羞。

高考语文作文 篇2

中考时立下的凌云壮志在杨奇函首次参加高考时并没有实现,他在去年的高考中仅得了610分,报考上海复旦大学,落榜了,写给北大的自荐信也石沉大海。

“我当时相当上火,但我并没有灰心,决定复读,现场又作了一首诗:霞光碧照七彩开,龙吟虎啸聚英才。我先干得一杯酒,金榜题名我再来。”

“痛定思痛,我的缺点究竟在哪?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制约我成绩提高的一个大困难,我是个左撇子,平时在家都是左手拿筷子吃饭,右手写作业,眼睛还看电视,这可能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杨奇函首次高考后进行反思。

“我转战到大庆实验中学复读,刚开始成绩不理想,我的心里有些乱,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实力冲击清华大学了?我在心里开始画问号。”杨奇函说,那时一个关键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班主任罗老师。罗老师在一次给同学们集体调整心态的课堂上说:“学习就应该像杨奇函这么脚踏实地。”“当时老师说这话时我有点吃惊,因为从初中到高中,老师普遍认为,杨奇函太浮躁了。而认真思考老师的话也的确如此,我不再是小学时的那个顽皮的问题少年,已经具备一个优秀的高中生的品质。”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沉下心来学习,我还认真读了《道家箴言录》。复读最后阶段,我的外语成绩连续11次得了126分,就是提高不上去。老师说,只要把单词都背会了就能提高,当我把单词全背会了之后,奇迹出现了,我的外语成绩提高了一分,得了127分。实践证明,单词的威力的确是无穷的,我的外语成绩由去年高考的126分提高到今年的141分。”

曾有过高考失利经历的杨奇函已经能正视人生中的起落,为了勉励自己进入清华大学以后能够继续刻苦学习,他又送给自己一首诗:“雄心一抖天波碎,英豪舍我问乾坤。苍茫残云虚席待,明朝清华我至尊。”

高考语文作文 篇3

高考语文第一大题毫无疑问当推作文,分值高的达到70分,低的也有60分。基本符合命题要求的三类作文与出类拔萃的一类作文相差竟然有20分。所以,探讨如何提升低分作文很有意义,大有必要。

对典型例文的剖析

我们先看20xx年江苏一篇归入三类的高考作文:

品味时尚

当舞台上的小朋友在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当街头上的广告牌上反复出现日语、韩语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当人们的交往只有通过QQ来实现,而不再通过书信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如今的社会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好与坏,交错杂陈,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品味时尚。

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儿童唱流行歌曲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潮流,儿童不会再唱《一分钱》等经典的儿童歌曲。他们失去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童真,跟上了时尚的潮流,可是这样的时尚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品味时尚,让时尚回到它应有的正确方向上,让时尚更好地引领我们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把握住时尚的方向。

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创新。时尚总是层出不穷的,要想让世界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创新。某一种时尚,在某一特定的地点,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会风靡起来,但是如果不去创新,这种时尚不久将会成为过眼云烟,淡出人们的视线。所以,我们要创新,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不断创新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品味时尚,思考时尚之所以成为时尚的因素,这样才能够做到不断地创新。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去创新。

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很多都成为过眼云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却只有很少的时尚能够沉淀为经典。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呢?答案是品味时尚。中国的传统武术风靡全世界,它既代表着一种时尚,又代表着一种永胜不衰的经典。品味这种时尚,我们会发现武术这种时尚之所以能够沉淀为经典的原因在于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

品味时尚,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

这篇作文,内容基本切题,结构完整清晰,语言大致清通,然而打分只有45分,江苏作文满分为70分,显然本文归入三类卷了。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作者思想的肤浅导致内容的敷衍,内容的敷衍表现为语言的空泛,语言的空泛导致读后感觉平淡。

(一)核心概念的误解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20xx年江苏卷作文题是“品味时尚”,“时尚”意为当时的或时兴的风尚。时尚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时尚起源于独特的创意,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其二,时尚必须有人追求模仿,形成一定时期内的流行趋势;其三,时尚惧怕长期流行、普遍盛行,因为某种时尚一旦占据统治地位之时,也即此种时尚灭亡之时。

以此考量,儿童也唱周杰伦以及多用QQ通信属于时尚,而广告牌上反复出现日语、韩语则不能算作时尚,因为其独创性以及流行性均不足,而因韩国古装剧《大长今》热播而形成韩剧热,则看韩剧可以算作时尚。可见作者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有不尽准确之处,这当然是本文作者思想肤浅的表现。然而,这个问题还不是本文归入三类作文的主要原因。

(二)关键动词的浅读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题目的关键在“品味”二字上。品味即思考、体验、评价。所以,如果考生只写什么是时尚,不写自己对时尚的思考、体验、评价,肯定不合要求。这篇三类作文,主要问题就出在这里。应该说,本文作者还是有思考的,他的观点就是篇末点出的“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然而这个观点没有能够贯穿全文、统领全文。仔细分析,本文三个分论点大有问题。前两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与“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创新”属于同义反复,因为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就是不断创新,时尚要求具有独特的创意、与众不同的个性,可以流行但不可普遍盛行,这就注定必须不断创新。分论点应该逐层深入,老是原地转圈子不是思想的肤浅又是什么呢?

再看第三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与“不断地创新”明显自相矛盾,不断创新,就是不断反叛经典而不是不断制造经典;二是与全文中心论点“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重复,重复表现在二者都是作者对时尚的思考、体验、评价的结果,结果到底明确为哪一点呢?关键语句的重复矛盾显而易见是作者思想的肤浅所致。

(三)段内逻辑混乱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在阐述第一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时,作者有一个判断:应该引导儿童唱《一分钱》这样的经典歌曲,而不应该引导儿童唱《双截棍》这样的流行歌曲。显然作者并不是主张引导《双截棍》这样的流行歌曲走向经典,而是禁阻流行,回归经典。引述论据阐述论据与分论点截然相反了。

(四)语言的重复颠倒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最典型的当数第三个分论点“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这个层次,主要应该阐述如何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对此,作者明确表示品味时尚就能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这样就形成一个同义循环的怪圈:因为品味时尚所以能够品味时尚。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应该是作者的思想肤浅、认识不清,只能“聪明地”不断重复题意而已。

高考语文作文 篇4

幸运与不幸

名言

一般而论,各个不相同的不幸造就幸福。因此,越是一次次不幸的频繁发生,就越是好事一桩。——伏尔泰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不幸,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我坚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悦和痛楚,幸运和不幸。只是有的人这一部分多些,有的人那一部分多些。正好一半对一半的人,绝对泾渭分明的人,很少。而且这两部分是可以转化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消化。——毕淑敏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不幸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另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

事例

对待不幸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古时的斯巴达青年迫于风俗的压力,每年都要在神坛上承受笞刑,以增强忍受痛苦的耐力,这同时具有主动和被动的两种因素。

佳句

1、主动迎接不幸的人,在忍受不幸和痛苦时,内心多是坦然的,不幸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不幸的人,在为不幸所煎熬时,内心多充满惶惑,不幸使他仿佛卵石愈见圆滑。

2、过多的不幸对于一个英雄来说,或许是件幸事,诚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不幸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不幸中获得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则是不幸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则不妨多经历些不幸。

不幸能使人优秀。如果既想成为优秀,又想远离不幸,这样的事情几乎是极少可能发生的。

高考语文作文 篇5

一切发明是为懒人发明或投懒人所好的。但车的发明者,却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懒惰者,他的目光始终指向的是远方,是远方的目的地,那个他曾梦寐以求想去的远方。

想要去远方,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表达,然而,远方太远,靠他的双脚行走,他无法计算出时间,他只知道必须要在他有生之年能够走到,于是,他想到了速度,只有提升速度才能实现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于是,“车”便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轿车、马车、汽车、自行车、火车……一路走来,他所拥有的“车”几乎满足了他对这个世界的需要,满足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想象。

我常常想: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车”,会是一个什么样?但,既然有了车,车的全部智慧在哪里?

诚然,形态各异的车,满足了不同人群对车的品质需求和个性呈现;然而,衡量车的智慧的标准到底在哪里?我曾仔细研究过车的“制动系统”,在不断探索速度提升的“动力系统”,更在于探索一套能让车及时、安全、平稳的“制动系统”。

在“动力系统”与“制动系统”之间,我更惊讶于那个懒惰者对“制动”的思考与设计。我常想:当初,这个懒惰者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来追求更为优质的“制动系统”?

“动”与“制”之间,与其说是蕴藏着车的全部智慧,莫如说是设计车的懒惰者对世界的智慧。曹文轩说:“智慧在于对世界能有自己一份独特的看法,在有了独特的看法之后,又能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将其表达出来。智慧在于发现自己与世界有了紧张之后,保持了一种弹性,并发现了解构的妙法,或者是发现了一条可以走出障碍的暗道。”“制动”便是车的设计者对车与世界造成的“紧张”之后“保持的一种弹性”,让其有了独特的“解构的妙法”,从而发现一条可以走出障碍、走向远方的通道。

远方,不远;就在前方。前行的道路,不仅需要车的向前,还要有车的“制动”。

车与慢时光

高考语文作文 篇6

说纽带

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如今可谓人所共知,但人类掌握这个道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小到人际间的往来,大到文明间的交融,纽带关系始终是无法割裂的,它也在历史的演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国家还没有产生的时候,他认为人类的网络已经开始编织,其渠道便是语言。远古先民通过交谈、信息和物品的交换,实现了群体间最古老的交往与互相影响,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称其为“第一个世界性的网络”。人类从走出非洲开始,尽管在征服新的土地的过程中丧失了对古老起源的记忆,但相似的生活方式和一定区域内的密切往来,让我们的祖先懂得了合作的必要性,也意识到了合作中竞争乃至冲突对自身带来的影响。

数千年以来,文明间的融合让各自“一荣俱荣”。“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包揽为“内湖”的时候,欧洲文明开始了第一次交融,同时也孕育出内在的多元性。当大汉使者张骞第一次踏上西域的土地时,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也开始超越中原,在中亚、西亚乃至更开阔的世界舞台上发挥影响力。即使如东晋十六国、蒙元时期,客观上也起到了通联诸国、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作用。更不必说,郑和的大名船队驶向浩瀚无际的大海,将中华的威名和富裕播撒到了南洋、印度洋,文明的纽带接住和平的商贸活动愈发紧密。

然而,思考历史,不只是为了记录过往,更在于反思当下与想象未来。不言而喻,人类文明的确在不断进步,其依赖的便是这张不断扩充而又不断更新的大网,它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连接起来。但在有的时候,只有历经教训,人们才知道若利用不好纽带关系,也会造成历史的创伤。正如在哥伦布踏上新大陆第一片土地时,他没意识到眼前陌生的土著与他有着共同的祖先,在经历血与火的杀戮后,人们才更向往和平,深知联手合作的收益胜过零和式火并。

纽带关联的双方,只有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才更稳固,这符合当代经济学的逻辑。但并不是所有的关联都要服膺于资本,更具人道情怀的关联往往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论是拯救非洲疫病患者和饥荒罹难,还是在印度洋海啸、海底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戕害里救援伤者,联合国维和部队都在第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对于国内的经济落后地区,也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展开定点支援与精准扶贫。这样的纽带关系是血浓于水的情谊,强者帮助暂时的弱者,符合的是人道的逻辑,折射的是纽带关联中人性的光辉。

进而言之,历史的`进程从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论西方学者爱讲的“世界是平的”还是“历史终结论”能否继续维系,从长远来看,全球化的趋势与合作一体化的浪潮不可逆转。而关联紧密后,风险的传播也会更快、影响更大,这就需要人们在合作共享的同时,共同担起责任和义务,协力地域可能存在的挑战与风险,尽力维系和睦的纽带关系,这才是纽带关联造福人类的关键所系。

高考语文作文 篇7

【话题设计】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个试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块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只能凭自己的体力来挣扎求生,后面两只大白鼠因有过逃生经验而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就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在很多情况下,希望的力量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

请以“希望就是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这是一个“陈述类”话题作文,话题的中心语是希望。写这个话题时,要突出突出希望之力量的作用。行文时,可以从正面着笔,突出心存希望,给人带来的好处。因为希望是一股神奇而强大的力量。人要为希望而活,只要我们在心中播洒下希望的种子,经过努力,我们的种子就能发芽、开花、结果。只要心中充满希望的念头,并为之奋斗,我们就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在生活中,因为有了希望,而生活得更美好;在事业中,因为有了希望,而使我们精神更抖擞;在失败中,因为有了希望,而会战胜困难,创造奇迹。也可从反面行文。分析如果没有希望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因为人如果失去希望,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不能遨游天空;如果失去希望,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儿,不能继续生存;如果失去希望,就像花儿没有了芳香,不能招蜂引蝶;如果失去希望,就像火车离开了轨道,不能继续前行。选材时,可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谈希望给人带来的好处。也可点击历史人物,从他们身上看到希望的力量。文体上可以选择议论性散文,便于抒情和议论。也可借助创新文体,如:书信,访谈录等谈希望的作用。

【参照拟题】(1)希望——生命的翅膀。(2)点燃希望之灯。(3)希望在,梦就在。(4)让希望的火把永驻心中。(5)把希望握在心中。(6)点燃心中不灭的灯。(7)跟着希望远航。(8)让生命因希望而精彩。(9)插上希望的翅膀。(10)月明荞麦花如雪(11)雄鹰梅花蜗牛。(12)雏鹰兰草小溪。

1、一个人,即使他一无所有,只要他有希望,他就可能拥有一切,而一个人即使拥有一切,却不拥有希望,那就可能丧失他已经拥有的一切。希望所调动的,也许不仅仅只是我们自己的精神和体力。也许,冥冥中真的有天意在关照人间,天意会欣赏那些内心总是充满希望的人,会觉得这样的人不仅应该活下去,还应该活得更好。

2、“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的这一名句曾激励过无数处于艰难困顿中的心灵。的确,当你的世界弥漫着阴风凄雨时,当你的努力被挫折之刀割得七零八碎时,当美丽的期待结出了失望的果子时,那么,让我们学会种植希望。种植一粒种子,会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种植一个信念,会收获一个充实的人生,而种植一个希望,会让我们在冬天的苍白中永葆生命的鲜亮,会让我们在坎坷人生路上保持斗志的昂扬。种植希望,这是一种心灵智慧,是一种生活技巧,它让我们失望时不绝望,失意时不失志,永远扬起生命绿色的风帆,向着梦中的春天进发。

3、冰心的《小橘灯》。在黑暗的年代中,“小姑娘”遇上了如此多的苦难,但始终相信“大家”会“好”的。无边的黑暗中,她幼小的心灵中却一直有一丝光明。因此,她镇定、勇敢而又乐观。

4、如果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失败而失去“希望的光明”,那么爱迪生也不会带给夜光明;如果面对“国破山河在”的黑暗而无法保持心中一丝光明,那么杜甫可能无法写出那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果爱国志士面对半封建的国家苦难时无法保持心中一线希望之光,那么中国的振兴永远是一个梦。

5、清优淡雅的小溪,奋斗不息,因为浩瀚碧海是它的希望;清新浓艳的鲜花,芬芳四溢,因为满园春色是它的希望;飘逸凌空的白云,淡墨浓彩,因为点缀美丽晴空是它的希望。

6、文天祥宁死不屈,他希望浩气塞天,以正天地,所以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彪炳千秋;陶渊明罢官归隐,但他希望生命飘逸,所以躬耕陇亩,在“悠然见南山”的桃李萦绕中怡然自乐;杜甫不甘平庸沉沦,因为他希望“读破万卷书,诗成泣鬼神”,以横溢才气救济苍生,所以他“人间疾苦,波底斑斓”,以悲呛独忧国家的“诗圣”誉满千古!

7、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小时候便立志从军,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帝国,并且让自己成为这个帝国的皇帝。周围的人都嘲笑他,说他在空想,可拿破仑却不以为然。在他心中,那颗建功立业的希望之星,不分日夜地闪烁着,给他以无穷的力量,鞭策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从此,拿破仑刻苦研读军事,不断充实自己,遇到困难也毫不气馁,而后抓住机会,施展出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终于建立了强大的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的成功,最终源于他心中的希望。假如当年的拿破仑没有这份希望,他也就不会去研究军事,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传奇人物。

8、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可却在发表前意外地被佣人付之一炬。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这意味着他若想继续,一切就必须得从零开始。他的确是绝望极了,但是向子孙后代讲述法国大革命史的希望渐渐驱散了绝望之云。他又重新搜集重理素材,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又第二次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卡莱尔虽然厄运当头,却没有失去心中的希望。正是这希望,使他走出阴影,振作精神,重新以极大的热情重新投入到写作中去。

9、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顽强地生活在世界,凭的是信念,凭的是毅力,更是凭着希望的力量!被称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身残志坚,扼紧命运的咽喉,靠的是恒心,靠的是自信,更靠着希望的力量!小时候被老师无情地骂作“蠢材”的爱因斯坦成为二十世纪风靡全球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借的是勤奋,借的是认真,更借着希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