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6观看铁血残阳观后感

2016观看铁血残阳观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24K 次

《铁血残阳》这部反映二战盟军沈阳战俘营的作品,以宏阔的视野、新颖的形式,切实的内容、深入而独到的思考,使我们始而眼前一亮,继而沉浸其中,终而思绪万千。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16观看铁血残阳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2016观看铁血残阳观后感

  【2016观看铁血残阳观后感1】

本片以70多年前设立在沈阳的"奉天盟军战俘营"为切入视角,通过二战盟军战俘的故事,将采访亲历者,再现他们的经历与史料相结合,力图通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东方主战场的特殊关联,构建出与众不同的二战全景,并将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告诉观众。

抵御外辱,自强不息,弘扬爱国主义一直以来是影视作品中现实主义创作主旋律,其中抗战题材更是振奋民族精神,宣传英雄主义,既宝贵又特殊的创作源泉,是我们民族记忆中无可替代、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自身所具有的现实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被重新挖掘,不断地发扬光大,凝聚成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近些年来,国际上试图改变战后秩序的种种企图不断浮出水面。处在改革开放关键期的中国,不但要抓住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做好自己的事,还要审时度势,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敢于"亮剑",讲好中国故事,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作为影视导演,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投入到这一题材的创作中,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

有了重要的创作机遇,接下来要解决"二战"这个命题。二战的历史背景格外庞杂,解释起来容易枯燥,毕竟是在电影院给观众看,引人入胜是必须的。能否以小见大,通过某一个历史着眼点"撕开"这道历史背景庞杂的"大幕",确实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难题。创作初期,沈阳市相关负责同志在谈及这部影片时曾经提到,沈阳是二战肇始地,拍摄意义重大。这句话引起沈好放的关注,并为此查阅了大量资料。

1931年,在中国沈阳,即当年的奉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个时间点距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即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提早了整整6年。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沈好放意识到,这一重大事件,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日军于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北大营打响的第一枪,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在此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对华侵略和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悍然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不单促成美英荷对日宣战,也促成了26国发表共同宣言,以抗击德、意、日法西斯联盟。日本的倒行逆施终于促使欧亚两大战场合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全球拉开大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前六年日本军国主义试图以武力征服中国与后八年中国的全面抗战,加在一起共十四年,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中,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并阻止其"南下"最终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的图谋。

为此,国力薄弱的中国不仅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正是这十四年的拼死抗争,使长期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团结,极大地凝聚了全民族奋起抗争的力量,并一改任人宰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旧貌,迎来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觉醒。

反映长达十四年,跨越欧亚非的二战历史全貌,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独特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在短短90分钟之内,给观众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毫无疑问,日军当年设置在沈阳(奉天)的盟军战俘营陈列馆正是最好的选择。

这里曾经关押过美、英等国高级将领在内的很多战俘,无论是日本在"以战养战"策略,从千里之外的菲律宾将战俘们转移押送到中国,还是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对战俘进行奴役和虐待,包括动用731部队对欧美战俘进行的生化试验,亦或是投降前秘密销毁证据,准备灭杀战俘,这座战俘营里发生的每件事,都与二战风云变幻有着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联系,说这座战俘营是二战的"晴雨表"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用确凿的"史实"剖析这些联系,用赴美赴日采访的第一手素材, 用权威史藏影像资料,将"二战肇始地"沈阳及设立在沈阳的"二战盟军战俘营"与二战的发生,发展,以及中国人民坚持抗日持久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包括从僵持到转折,从全面反击到最终胜利,鲜明地介绍给观众,使走进影院的观众能站在整个二战历史的宏观视角,以小见大地回顾并思考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在关联,这才是开启这部纪录片"讲述"功能的关键所在。

有了宝贵的"机遇"和特殊的"视角",还要有相应的"格局",而且是反映二战历史的大格局。没有这样的大格局,就不会从沉思和苦难中警醒。就不可能看到二战胜利后70年的今天,世界格局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深入开挖这个题材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把它交待给观众,才是这部纪录电影的创作主旨。

记得美国采访结束,即将赴日采访的间隙,有领导同志谈到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时,特别阐述了东方主战场对二战作出的贡献。出于对这部题材的敏感,为此本片导演做了很多功课。发现原来在影片中比较看重的揭密731、控诉日军虐待战俘等,如果没有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大格局"作背景,会觉得有些单薄,觉得缺少面对国际化语境的说服力。

在接受专访时两位导演提到,为了将这些很难说清的问题说明白,讲清楚,他们在剧中紧紧抓住对于"投降"的不同认识,先从美菲联军总指挥温莱特中将在被俘前后的人生变化,再到其被解放后回到美国的待遇;从为了鼓吹军国主义,大肆叫嚣为天皇"玉碎"的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再到这个怕死鬼东条英机对待投降上的两种态度的鲜明对比;从一名日军普通士兵面对失败即将来临时的复杂心理,再到战后日本普通民众为了效忠天皇的集体自杀,在"大格局"的梳理下,这些原本没有什么联系的个体事件,纷纷变得真实合理且相互关联起来。特别是联想到日本右翼分子,至今不对战争进行反省和道歉的现实,就有了从历史角度清醒而客观的认识。比起一般性的人格对比,文化差异对比,这是更大视野下正义与邪恶的对比,是多么难得的创作收获呀!

  【2016观看铁血残阳观后感2】

今年是建党95周年,让我们向历史致敬!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一批抗战题材电影作品联翩而出。有的是宏大叙事全景式表现我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痛歼日寇的史诗图景,有的是淋漓尽致地呈现我抗日战场的某一场战斗。而纪录电影《铁血残阳》则发现了二战时期一段尘封历史,用影像见证日寇令人发指、灭绝人性的罪行。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1942年4月,日军围攻驻守在菲律宾克雷吉多尔岛上的美军,久围之下,美军被断水断粮,物质极其短缺,几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美菲联军总指挥温莱特中将为了保护9万美军官兵的生命,牺牲自己的荣誉向日军投降。美军俘虏不被当人看待,而把他们当作为日军生产军用物资的机器,尽兴对其折磨,随意施暴殴打,像牲畜一样完全丧失了人性。《铁血残阳》呈现了美军战俘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这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从未涉及,连美国的影视作品也未表现。发现、表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揭秘,而是为了历史见证。

影片客观呈现美国的英雄观念也给人留下饶有意味的印象。温莱特中将在绝境中不选择血战到底而选择投降,他获救回国后不受冷遇不被追究,反被总统 和国民当作英雄来欢迎。这表现了美国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英雄观。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不要怕失败,要勇于创新,敢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态度。特别是怀揣创业梦想的青年人,古人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有梦想,人生才有了不懈努力的目标。对于国家而言,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奋发有为才能破解;对于个人而言,生命力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努力奋斗才能铸就。给梦想一点时间,给理想一把梯子,只要坚持,当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抵达梦想的彼岸。做一个经济、军事、科技上的大国强国,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欺负,我们才有能力和力量去保卫和平、维护和平。

《铁血残阳》叙事大气,呈现冷峻而深刻,具有气势感和力量感,同时兼具历史感和现代感。让历史事件本身说话比平庸的编造故事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用了环式结构,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选择日本投降仪式,那是1945年9月2日,在太平洋东京湾美军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投降和受降仪式。在这个历史胜利的 框架下,见证和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不是为揭精神伤痛,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反对军国主义、反对侵略战争,是为了警示后人,远离战争,永远捍卫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