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春风妩媚黑龙关散文

春风妩媚黑龙关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4W 次

说来惭愧,虽然身为房山土著人,对于房山的人文地貌却不甚了解。第一次听说黑龙关,是在一次网聊中,说那里的龙神庙自元朝起至今,数百年来,一直保持着二月二祈雨的民俗,而且逢祈辄灵。那是怎样的一块风水宝地?对于黑龙关的好奇心,长了草般蔓延,想要一睹其真颜的愿望与日俱增。

春风妩媚黑龙关散文

偶然的机会,读一本《燕鼎》杂志,有一篇介绍房山佛子庄乡人文风情的文章,详细介绍了黑龙关,文章的作者沈眉老师,居然是熟人,于是,不待迟疑,联系沈眉老师做向导,来一次实地考察,零距离一睹风水宝地的神韵。

时间定在阳春三月的一个周六,约定一群好友,由沈眉老师带队,驱车前往黑龙关。并把这次出行拟一个非常有文化范儿的主题:黑龙关游学之旅。

一行人驱车在108国道一路驰骋,大石河七拐八拐不离左右,路旁的山峰或舒缓,或冷峻,不断变换着姿态一路随行。正是初春时节,山还没有完全返绿,但阳坡面的山荆树已经露出星星点点的新绿,正是:“山虽无雨润如酥,翠色遥看近却无”。山桃花最是耐不住寂寞,在山的峰隈间,飘红漾粉,“占尽东风第一枝”当不为过。

一路观山看景,不觉到了佛子庄乡政府大院,游学之旅由此为起点。

为了能更加深入了解佛子庄镇的历史上的前世今生,佛子庄乡政府为我们准备了佛子庄史实类图书《天梦之乡佛子庄》。

一书在手,跟着沈眉老师穿街过巷,经过了黑龙关新街,村里的房屋都是传统的砖木结构,屋顶是青灰色的石板,院落随坡就势,院落大小、房子的规格相同,但与一般北京郊区的坐北朝南的型制不同,一律坐西朝东。问其根由,栗老师说,这是黑龙关的地形决定的:这种坐西朝东的格局,按风水讲:是背后有高山,左边有水,右边有矮山,房子朝向山和水的出口,极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学。

出了新街,沿108国道转过一个弯,便来到了黑龙关的'老街,村口的玄帝庙前一棵古柏绿意盎然,但却掩饰不住岁月给予的沧桑,在已经斑驳的庙门前,门槛已经腐朽,门柱的石刻经不住风雨的侵蚀,纹路被磨砺得不再清晰,但它们依然兀立在那里数百年,护佑这里的一方净土。护佑这里的生灵绵延不息。

沿一条不太宽阔的街道进村,村的房子一律临街,木门,大门成亭檐设置,门楣的砖雕,雕些缠枝莲、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门内有影壁墙,通常都是两进的院子,砖木结构,青灰色的石板覆顶,也有些门面讲究的,门面装饰更加讲究,大门是重檐的硬山顶,与青砖灰瓦的房子相映衬,同规制,院落再增到三进,或是四进的院子,虽然年代更迭,依然可以窥见昔日的富庶。全村最豪华大气的要数李家大院,坐在古气十足的门墩上、倚着大门拍照留念,或许是“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虽然也是李姓的女子,在李家门口逗留半天,终于也没能跨入家门。

一行人走走停停,来到了村子的中心,一个用大小石块码起的土台,沈眉老师要大家猜它的用途,大家七嘴八舌给出了各种答案,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优势,我这时显得“见多识广”,一下子就猜出这是个老戏台。抵不住“猪猪姐”的攒辍,手脚麻利地爬上老戏台,靠着戏台的墙,揣着手,晒着太阳,满面笑容的陷入遐思,居然畅想到自己年老的样子。

沿村里的街道,东家访,西家串的,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很有“少小回家老大还”的亲切感。特别是沈眉老师熟络地用家乡方言跟老邻居们打招呼,这种亲切感就尤为浓郁。

在村的尽头,一颗古槐枝干虬劲,丫杈间刚刚冒出绿豆大小的嫩芽,树下一个有些破败的庙宇,古槐的丫杈遮盖着整座庙宇,这就是村子的五道庙,据沈眉老师说,他小的时候这个庙就是这个样子,几十年,或是上百年过去了,和村前的关帝庙遥相呼应,依然顽强地立在这里,掌管着全村人的生死。走进五道庙,三面墙壁上的壁画已经部分脱落,但残留的部分,色彩依然鲜艳,这些壁画的内容是讲述人的生死轮回的传说。

走出村子,又见几个老乡经过,热情地跟沈眉老师打着招呼,嘘寒问暖,老师也是乡音未改。

回望来路,心被淳朴的乡情感动,在这个元代建村的古老村落,历经700多年,民风朴实,和谐,大凡有居人的院落,都是大门敞开,有人拜访,主人会热情招呼,让进院子端茶递烟,嘘寒问暖的,丝毫不显得外道(这是村里的方言,就是生疏的意思)。这样淳朴的民风,就该是理想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社会吧!

走出那条老街,看一枝早杏在村边一家墙内伸出,含苞的花蕾与墙外刚刚抽芽的柳枝在一习春风中辉映,两只山喜鹊在青灰色的屋顶欢嬉,好一幅祥和的春日乡村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