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石激起千层浪散文

一石激起千层浪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4W 次

2013年2月15日,正值我国新春,正月初六。俗话说,六六大顺,一个天外来客也在这天顺顺当当飞抵地球。这颗直径约17米,重约1万吨的小行星从太阳方向飞来,高速冲向地球,在距离地面大约20千米处解体,部分碎片燃烧着出现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

一石激起千层浪散文

一石落地,举世震惊,千余人受伤,多处建筑物被破坏。其实这次造成的危害大部分并不是陨石本身,而是其解体爆炸后形成的破坏力超强的冲击波。也正是这一块天外来石,引起了众说纷纭,有说这是小行星逼近地球的前兆,有说是美国在试射新武器,也有说它爆炸威力相当于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30倍。

来者何人?

首先,根据目前对俄罗斯陨石事件的文字报道和视频来看,应该是一起典型的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属于天文现象。

幸好它直径较小,危害也相对较小,要知道,如果小行星的直径达到10千米量级的话,就将足以产生6 500万年前令恐龙灭绝的大灾难了!不过,也正因为其个头较小,而且来自太阳方向,加上目前的观测力量有限,望远镜较难提前发现,所以大家才会被它的突然“亮相”给吓到。据报道称,这个陨石是进入大气层后才被我们发现的。

太阳系中有多种小天体――小行星、彗星以及流星体等,这些存在于太阳系中的行星际物质,都在围绕着太阳运动。太阳系形成之初,各种物质团块在自己的轨道上运动,互相吸积、碰撞,并且变得越来越大,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天体,比如大个的行星和小个的流星体。从统计结果上来看,越大个的天体,数量越少,而越小个的天体则数量越多。当这些“太阳系运动员”的“跑道”与地球的“跑道”相交并且它们又同时抵达交点时,就会发生撞击事件。它们冲进大气层发光、发亮后,就会被我们所发现。

流星雨,陨石雨,傻傻分不清楚?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产生的发光现象,被称为流星。一般情况下流星体在距离地面110千米的高度处开始发光,绝大多数小似尘埃的流星体在80千米处已燃尽,便不再发光。

大家常听说的流星雨,其实每天都在发生。或者说,每天都有正处在活跃期的流星雨。我们把物理上具有相关性、通常来自同一颗彗星或者小行星、速度大小和方向几乎完全相同的流星体群进入地球大气层产生的流星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流星雨的流量很小,不易于观测,而推荐公众观测的一般是流量较大的流星雨(比如每小时能看到三五十颗流星)。别看它们很亮,其实流星雨的成员都非常小,通常比米粒还小,但作为“太阳系运动员”,它们都是绕太阳运动的,所以遇到我们的速度一般是在每秒几十千米。

有时候出现的流星并不是属于某个流星体群的成员,而是随机出现的偶发流星或者叫做群外流星。同样都是太阳系小天体与地球相撞的产物,由于产生流星雨的流星体群的成员往往来自彗星的尘埃,因此流星雨的成员都会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时候烧光。如果流星体母体较大,在进入大气层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和碎裂,未烧尽的碎块会像雨点一样散落到地面,这种现象称为陨石雨。陨石的陨落带一般呈椭圆形分布,在运动方向上分布较广,散落在越远端的陨石个头越大。

对于“小行星”和“流星体”这两个称谓来说,并没有大小上的明确界定。从观测的角度,在进入大气层前就被发现的太阳系小天体会被叫做小行星(或者彗星),而只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因为发光才被发现的小天体则被叫做流星体。经过现有的观测并反推其运动轨道发现,这次出现在俄罗斯的是一颗围绕太阳运动的阿波罗型小行星,属于近地小行星中的一类。而小天体进入大气层之前的大小也是根据爆炸产生的地震波等数据推算能量进行粗略估计得出的。

为什么它会撞我们?

虽然在太阳系中的各大天体分布得较开,而且地球的运动轨道上几乎是真空的,但地球这个直径13 000千米的大圆球,在每年一圈儿绕太阳公转的这一路之上还是很容易挡到别人“跑道”的。地球在运动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来自各个方向、或大或小、有着不同轨道路径的小天体。而且其实每天都有许多这样的天外来客落到大气层内,只不过许多都在空中就烧尽了,有些掉落了下来却没被人们发现。

不过,也要明确一点,这些小天体并不是被地球引力吸引而来的,它们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动,是地球挡住了这些太阳系小天体的去路。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统计结果表明,小天体的个头越大,对应的撞击能量也就越大,对地球造成的危害也越大。不过放心,此类天体本身的数量也较少,出现的概率也较低。

可预测吗?

从现阶段观测角度来说,想要提早发现十米量级的小天体撞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所有这些太阳系小天体都跟地球一样是绕太阳运动的,它们平时跟地球的距离一般都在几亿甚至几十亿千米。由于它们自己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而限制天文发现的主要因素是被观测天体的亮度。而受天体大小、距太阳及地球远近及角位置关系、小天体表面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小天体的亮度使其很难被观测。

虽然我们非常想关注那些在未来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天体,但也必须在现有的探测能力的限制之下,尽最大可能去发现尽可能多的所有绕着太阳运转的小天体,通过一定的观测得到它们的轨道,从而对它们未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做出可靠的判断。同时,为了对那些未来可能撞击地球的小天体进行干预,还需要对小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开展深入地研究,这一点目前还非常缺乏。当然,目前想在十亿千米的距离尺度上发现十米量级的小天体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所有的观测都存在误差,基于有限且有误差的.观测数据得到的轨道也必然存在误差,由此对小天体未来位置的预测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因此,在很多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高精度观测来准确地判断小天体撞击的发生。目前在小天体发现和观测领域的人力投入并不是很多,毕竟天文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有更多更有挑战和吸引人的领域等待天文学家们的关注。

不过,天文学家还是在不断努力。在2008年10月出现的那颗直径4米左右的小行星2008 TC3,就是在它进入大气层前一天被提前发现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天文学家首次预报并观测到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那颗小行星个头不大,而且落点在人迹罕至的北非沙漠,所以并未造成任何危害。截止目前,在已经发现的约一百万颗小行星中,有400多颗小行星在今后的100~200年中撞击地球的概率不为0,但这些概率有大有小,从五百分之一到上百万分之一都有,涉及到的小行星尺寸也从几米到几百米各不相同。天文学家都在对它们进行跟踪监测,这点可以请大家放心。对于有可能造成全球性或者区域性风险的较大的小天体,其中的大多数都已经被发现并得到监测。

总的来说,这次在俄罗斯发生的小天体撞击事件就其对应的小天体大小来说是比较正常的天文现象,没必要过于担忧。这类事件发生的风险其实要远低于我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和隐患,而后者往往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更为容易避免或者减弱影响的。小天体撞击所带来的陨石不远万里来到地球,既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陨石雨,还为科学研究带来了宝贵的素材,是非常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