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5W 次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演义》读后感1

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给我的感受特别深,今年寒假我读完了这本书。

首先,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些了解。《三国演义》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形象鲜明的人物、驾轻就熟的计策……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桃园结义、空城计、草船借箭……《三国演义》里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个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让我欲罢不能。

原著描写了东汉未年至西普初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以蜀汉兴亡为主线,塑造了智谋惊人的诸葛亮、义气深重的关羽、勇猛粗鲁的张飞、狡猾奸诈的曹操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

这本书给我看得很投入印象最深刻,那惊天动地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当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打动诸葛亮时,我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所折服,也为他得到知己而高兴;当周瑜和黄盖巧施苦肉计时,即感慨周瑜的过人机智,有为那一鞭鞭的痛打而忍不住心疼,,明知是假,却不由得同情黄盖;当诸葛亮镇定自若地坐在城墙,悠然自得地抚琴退兵时,我下出一身冷汗,生怕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的计谋;的司马懿中计退兵时,我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也为诸葛亮精妙的空城计而拍案叫绝;当赵云在曹军的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孤军奋战,单骑救主时,我不禁为赵云的英雄气概所震撼,同时为刘皇叔庆幸,得这样一位忠心的将士足矣;关羽深处曹营,深受曹操的赏识,却不忘与刘备的结义之情,在得知刘备的消息后,他义无反顾,过五关,斩六将,坚决回到刘备的身边,如此义薄云天,怎能不令人感动?

三国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真佩服我们的古人——智慧、勤奋、忠诚、勇敢……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不就是这样吗?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来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品《三国》,悟《三国》,让我们的这部名著永远传承下去。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有这样一本书,屹立在文学的巅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字是—《三国演义》。它讲述了一个有大量英雄的多事之秋的故事。各行各业的英雄们放弃了他们的生命,忘记了他们的死亡,为他们的国家和雄心而战。“东汉末年,三国被分成三个国家,战争连绵不断……”听着这首歌,看着《三国演义》,我似乎在书中进入了一个饱受战争创伤、才华横溢的时代。

我钦佩关羽的勇敢。他单骑数千里,过了五关,斩了六将,才回到刘备身边。当他在曹操的阵营和在汉朝时,他被曹操赏识。然而,他忽略了曹操的所有奖励。"上马筹金,下马筹银",这一点也没有打动他。诸葛亮在赤壁放火后,奉命带兵追击曹操,但在华容道被解除了曹操的职务。为什么人们不屈服于这位有着高尚情操和超群力量的人呢?

诸葛亮的智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八英尺高,看起来像一顶玉冠,戴着一条黑色的丝绸围巾,穿着一件鹤形斗篷,英俊而优雅。他感觉像个仙女。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在千里之外获胜。他在河东的时候,从草船和东风里借了箭,放火烧曹操的营寨。所有这些都不是上帝写的,这可以被视为一个详尽的策略。他不遗余力地帮助汉朝。他死了。《出师表》显示了他的勇敢。他七次离开祁山,与吴会师攻打魏,最后病死。这是可悲的。

我不为曹操的怀疑感到羞耻。在这次的《愤怒的杀死吕伯奢》中,我彻底地表现了他的怀疑。吕伯奢一家本来是要招待曹操杀猪的。曹操一边磨刀一边看见了他们。曹操认为他要杀了他,所以他杀了所有的吕伯奢家族。他还说,“宁教我打败世界,不教世界打败我”,这显示了曹操的性格。然而,他自己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霸主。他很有天赋和策略。小时候和刘备一起烧酒时,他说“天下英雄,只有天下领袖和曹儿”。读到这里,曹操的勇猛自然跃然纸上。

《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受益匪浅的好书。走近它,品尝它。它会让你爱不释手,深深陶醉在这个激动人心的世界里。

《三国演义》读后感3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读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先来说仁者刘玄德,虽然在三国中,刘备是势力最弱的一国,但是,他很仁慈,对百姓如同自家亲戚一般的关心,也很会用人,在桃园三结义和关羽、张飞成为义兄弟,后来又有赵云、马超、黄忠成为大将,还有诸葛亮、姜维等人支持,所以刘备占尽了“人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很会用人,我对刘备的重视人才的、对百姓无微不至的关心感到佩服。和刘备相反,曹操这个人是唯我独尊,我“想干吗就干吗”的人,曹操一生都是十分大胆的人,也是十分奸诈的,所以人们叫他“奸雄”。他还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知错还不改,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如此的无情无义。曹操后来还说了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听后觉得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就离他而去了。我觉得曹操这样是十分坏的,这样的人是会别人骂他遗臭万年的!所以不能向曹操这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接下来是孙权,吴国的孙权占据长江以南地区。孙权手下虽然没有一流的谋士,但是文有张绍、鲁肃、陆逊等,武有周瑜、黄盖、甘宁等,再加上有长江天险,可谓是占尽“地利”。孙权也是极为会用人的人,曾经用陆逊,火烧了刘备800多公里的连营也是以为不容觑视的。孙权懂得运用兵法中的“地”就是地势用天险来制胜,所以孙权也是值得学习的。读了《三国演义》后我从中知道,要用自己的优势来取胜,或者用敌人的缺点来取胜。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各有长处短处。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都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4

《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论巾帼英雄,鲜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稳定,也难有杨门女将沙场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谓的有国才有家,那些心怀国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与无所依靠的孤独,待到历史尘埃落定之时,女儿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现在史书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几笔中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5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刘备、曹操、孙权,以及他们手下的一群文臣武将。故事讲的是,刘、曹、孙之间进行的争斗。一开始,曹操的势力最大,在火烧赤壁那一战,孙刘联盟以少胜多,让曹操损失了不少兵马,改变了三方的力量。刘备成立了蜀国,孙权成立了吴国,曹操成立了魏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我最喜欢的文官是诸葛亮。诸葛亮料事如神,精通兵法,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比如,火烧赤壁之前,周瑜一直想为难诸葛亮,让他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承诺三天之内完成任务。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十万支箭。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料到曹操会走华容道,便让关羽带一队人马拦截曹操,差一点要了曹操的命。在诸葛亮死之前,他精心排兵布阵,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便率军去攻,没想到诸葛亮的军队后队变前队,进攻有序,司马懿还以为诸葛亮没死,只好退兵。等到诸葛亮的大军全部撤退后,司马懿才得知诸葛亮真的死了。司马懿再去检查诸葛亮的军营,只见军营撤退留下的痕迹整整齐齐,这说明诸葛亮的大军不是慌乱地逃跑,而是有秩序地撤退。真是死诸葛吓跑了活司马。

我最喜欢的武官是赵云。赵云武艺高强,可以一挡百,比如在单骑救主当中,他一个人杀退了曹操的十万大军,救出了阿斗。他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足智多谋。比如空城计中,赵云带着一点人马,就敢大开城门,放倒军旗,疑惑司马懿,吓退了敌人的大军。读后感:

另外,我也很喜欢曹操,虽然大家都说他是个奸雄,可是我认为他是一个有谋略,有勇气,有魄力的人。他能够吸引人才。比如官渡之战后,曹操发现很多手下跟袁绍通信,可是他果断地一把火将所有的书信全烧了,彻底地消除了大家的恐慌,赢得了人心。曹操最终能够成功与他的大度睿智是分不开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6

骄傲,往往会使人失败。《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就是因为骄傲自大丢失了荆州。

东吴孙权让吕蒙去夺取荆州,吕蒙推荐陆逊说可以代替自己,孙权就让陆逊代替吕蒙。陆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说希望两家和好。关羽看完信,对荆州这块地的安全放心了,变得骄傲自大,轻敌,他把大部分兵力都调到了樊城。这时吕蒙带领军队攻打荆州,一举拿下。关羽失了荆州,又去同与自己有交情的徐晃打,因为轻敌,也失败了,后来关羽逃到麦城,被敌人抓住,孙权所杀。

关羽因为他骄傲自大,轻视对手,最后丢了荆州,还丢了性命。是呀,骄傲往往使人失败,就连关羽这样的英雄人物也不例外,一旦骄傲自大,连命都没了。

记得有一次,我也因为骄傲自大而犯了一个大错误。在20xx年的一个星期天,在上奥数网课的40分钟,我预习着这节课的内容,“这也太简单了,方程法就可以秒杀一切了。”我有点得意地说道:“不愧是我呀。”预习到一半,我就推开书,站起身,踢开椅子,玩儿去了。此时,骄傲过度,得意忘形开始在我的身体里迅速蔓延,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等开始上网课了,桌上零食一字摆开,课本抛得老远,我往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老师的话就再也进不了我的耳朵。课上完,需要做练习,我心想,一定很简单吧,得意与骄傲自大在我身体里徘徊。过了一会儿,我一道练习题也解不出来,着急的我便想起了关羽,我就像关羽一样太骄傲自大,他丢荆州,我把这节课的知识点给丢了。

是呀,骄傲往往使人失败,只有谦虚才能使人进步与成功。如果我认真听课,谦虚一点,就能学会了。如果关羽谦虚一点儿,可能至少他不会丢性命。骄傲使人失败,谦虚使人进步与成功,也正如歌德所说:“感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才是巨大收获的开头。”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一本好书,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本好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经典名著《三国演义》。

这本书的故事呢,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详。主要讲的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再到后面的三国鼎立,直到最后的晋朝。在这当中有许多好故事,比如温酒斩华雄、大意失荆州、三气周瑜、诸葛亮骂王朗、火烧连营等等。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骄兵必败,不能自信过头。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吧。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决定以后要收敛自我,不在下课时大声喧哗,尽量做好自己,不影响他人。

还有一些故事呢,就讲的是关于神机妙算的,比如空城计、水淹七军、七擒孟获等。这当中最经典的就是空城计了。讲的是诸葛亮当时败给司马懿,当时只剩一些老弱病残了。司马懿后率兵奔赴城下,却见城门敞开,诸葛亮在城上悠闲自在的弹琴。为什么会让人头皮发麻呢?首先是诸葛亮化解了危机,其次诸葛亮料定司马懿认为他不会冒险,早已猜透敌方的内心。难怪让司马懿都自叹不如了。

还有就是三顾茅庐、美人计、张飞怒抽张达范疆等。正是有着刘皇叔的礼贤下士,才有了诸葛先生的肝脑涂地,最终合作达到蜀国的鼎盛;因为董卓依仗权势,目中无人,为了貂蝉欲杀吕布,才有了王允的反间成功,借吕布之手除掉董卓;由于张飞一直不能改掉酒后心情暴躁的陋习,导致张达范疆认为走投无路,杀掉张飞投奔东吴。这些都说明了有时对他人的态度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我将来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你对他人的尊重会换来自己的如意,正应了一句话“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听到阅读批注三国演义这个作业时苦闷不已,但现在,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许多,也被这本书填补了不少性格的不足之处,感谢这项作业,感谢老师。总之,一本好书会让人一生受益无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三国演义》读后感8

《三国演义》是一部妇孺皆知的小说,书中主要描写了魏、蜀、是三国统一一国的故事。它之所以能够吸引我,是因为书本中那扣人心弦的文字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性格不一的人物形象。如奸诈多疑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沉着冷静的刘备。不仅如此,《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还把一场场战争描写得那么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让我们无一不为胜利的国家感到欢乐,也为战死沙场的战士感到惋惜。书中的故事情节也格外精彩。如三英战吕布,赤壁之战,七擒孟获。

如果说草船借箭是最令我震撼的情节,那么赵子龙单骑救主更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赵云一人竟能冲锋陷阵,在敌军的攻击下成功脱身,还救了人。我心想:没想到居然有人这么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救人!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跳远。同学们个个都兴奋得摩拳擦掌。只有我还是有点儿胆怯:要不别跳了吧。反正我也跳不过,搞不好还会受伤。但是我看到同学们都毫无压力地一跃而过,我的心顿时燃起来,心想:我不能输给他们!可轮到我时,我依旧有点儿手足无措,同学们齐刷刷地望着我,我更紧张了。忽然,我身后传来小明的加油声:“小耿,加油!你可以的!”我顿时信心倍增,奋力一跃,可始终也不能跃过去。“噗”的一声,摔入了坑里。同学们都捧腹大笑,可我并没有生气,因为我跨过了内心的坎,也渐渐地勇敢了。

当然,如果你已经有了赵云的“胆”,也不能像关羽一样,大意失荆州。上一次考试,我就是因为觉得试卷太简单,填完后没有检查,所以考砸了。我灰心极了,决定下一次考试绝不大意。于是,在这次考试中,我仔细地审题,认真地答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考了九十多分。但是,这次考得好也不能骄傲,否则就“大意失荆州”了!

做人一定要勇敢,但是在勇敢的同时,也不能大意,必须做到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三国演义》读后感9

假期读《三国演义》,我认识了诸多三国英雄,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阴险狡猾的曹操、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带细的张飞、英勇善战的赵云、爱民如子的刘备……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充分展现了其人格魅力。

当时吴、蜀两家刚刚结盟,曹操却率领大军杀来。东吴的周瑜虽然智勇双全,但是气量太小,一心想借机会除掉诸葛亮。他们知道曹操的军队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就准备与曹操在水上作战。周瑜找来诸葛亮,命他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备战,但诸葛亮却笑笑说只需三天就够了,还立下军令状。鲁肃等人都觉得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诸葛亮只向鲁肃借了20条船30人,然后一、二天却一点行动也没有。到了第三天凌晨,江上布满大雾,诸葛亮带着装满稻草的船开往曹营,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但当时雾茫茫的,看不清周边的情况,曹操怕有埋伏就不敢出兵,他命令弓箭手不停地射箭。就这样,等草船上插满了箭,诸葛亮趁着顺风顺水逃走了。回去一数,船上密密麻麻的有整整十万多支箭呢!真是太精彩了。

读到这里,一股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佩服诸葛亮的料事如神,更佩服他豁达大度的品质。他明明知道周瑜不怀好意,处处和自己作对,想方设法除掉他,但他那么宽宏大量,最终让周瑜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的人却不多。在我们班,看到别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同学就心怀嫉妒,他们不但自己不努力,还在背地里说长道短,甚至还要说些人家的坏话,搞得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有时候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学却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不肯让步,非要弄个我是你非不可。这样为一些小事伤和气,真不应该。

常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开阔,豁达大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赖,那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多么美好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非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刻骑着着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的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两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风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3,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的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后背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们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我终于把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看完了。我合拢了书,回忆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西晋统一为止,期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他展现了东汉末年在黄巾军起义的发生发展与被镇压的过程,集中的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错综复杂、尖锐激烈的斗争,及其相互间消长愈兴亡过程。

与此同时,小说也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与黑暗,社会的动乱,以及民生凋撇的图景,揭露了统治阶段武装集团镇压农民起义,相互争夺权力,制造乱战,使人民群众惨遭涂炭的暴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真实历史。

《三国演义》把蜀汉政权当作全书的主导方面,把蜀主刘备塑造成一个仁君的典范。刘备从桃园三结义起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

在曹操大举南下,刘备从新野、樊城撤退时,虽然情势万分危急,他也不肯丢弃数十万随他赴难的百姓。刘备对部下也笃诚宽厚,“知人善任”,以德感人,以德服人,故如诸葛亮、五虎将等一代英豪能终身相随,君臣之间的关系“犹鱼之有水也“。

与刘备的“宽仁厚得”相反,小说中的曹操则是一个残暴的奸雄形象。刘备入川时,曾对庞统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作者渴慕由明君良臣一统天下,治理国家,创造一个清平世界,但历史的发展恰恰是事与愿违,暴政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

现在的今天,我们过着幸福、平安的日子,你可曾想过我们的祖先曾九死一生地拼搏,想创造一个清平世界。现在,他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不要浪费。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当我合上三国演义这本书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这本书里写了许多具有正义感的人物。不过,我最敬佩的,就是诸葛亮了。

他十分的机智,灵敏。自从刘备请他出山后,他便专心致志地辅助刘备。当刘备在白帝城逝世之后,诸葛亮还是忠正不二的辅导刘备的儿子——刘禅。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攻打五丈原时,诸葛亮发誓一定要打败司马懿。在那几年间,他一直为战争的事情而忙碌,不料得了肺结咳,可他在患病期间,还是一直为战争而劳累。直到死时,也不忘把战后事理一一告诉自己的属下。

诸葛亮,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人士,他为一件事奋斗到底的决心,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了一个狠毒,奸诈的阴谋家,大奸臣。曾有人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我认为并不能简简单单地说曹操是能臣,或是奸雄。

第一,曹操很擅长打战,在他所指挥的官渡之战中,他以七万精兵,大破袁绍七十万大军,堪称军事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第二,曹操又是出色的政治家。治理国家是曹操的强项,他不仅爱惜人才,而且重视土地制度,粮食问题。

所以,说他是能臣没有错,可这不能说曹操不是奸雄。

曹操就是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唯我主义服务观。曹操还做过许多不仁不义的事情,正是他的“谋略”使他更狡诈,他的“才干”使他更残暴。

曹操出于恐惧与猜忌,杀死吕伯奢一家;因为要引诱吕布,将俘虏来的群众当炮灰,为报父仇,攻打徐州时,军所到之处“杀人民,发掘坟墓”。华佗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曹操患有严重的头疼病,神医华佗医术高明,他只给曹操扎了一针,曹操的头就不疼了。曹操想让华佗留在他的身边,专门给他看病。可是华佗立志为天下百姓解除病痛,曹操见他如此固执,便把他杀了。

其实无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为北方的统一,作出无比卓越的贡献。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我还要再多看几遍,从中吸取更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多的精华。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每读《三国》,那群雄纷争的乱世硝烟,似乎就弥漫在我的眼前。每次都要读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段才算满意。虽说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几遍,每次重读都因有新的收获而忍不住大呼“过瘾”!

在这一百二十回的篇章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玄德三顾茅庐》那篇。显然,在这章,刘备才是主角。他先后三次请诸葛先生出山,每次都诚心诚意,后来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随刘备出山,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本章之中,我看到的不仅是刘备的求贤若渴、待人真诚,更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两种智慧,两种让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军事历史传奇的智慧。

第一种智慧叫做抓住并选择机遇。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四块木头,它们分别遇到了三个人,农夫木匠和雕刻家。第一块木头没有和任何人走,因为他不知道跟谁走更好,结果腐烂了。后来,跟农夫走的被当成了木柴烧了。跟木匠走的成为了家具,为他人服务。跟雕塑家走的,成为价值连城的精美工艺品。如果孔明没有抓住机遇,有可能是良驹遇不到伯乐而成不了千里马。在刘备请他出山之前,曹操也曾请过诸葛亮出山。我想,诸葛亮没有答应曹操的原因,恐怕不止是因为曹操没有诚意,应该是诸葛亮权衡利弊后的结果:曹操生性多疑,日后不一定能容得他。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种智慧叫做坚持与等待。诸葛亮一身的本事,却迟迟不得施展。内心的焦急从他自号“卧龙”就能体会出来。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虚度光阴。而是在伯乐还会到来之前,一边等待,一边苦读兵书,钻研兵法,研究天下大事。他本事越来越大,名声也越传越远,最后就像在榆树群中的红衫,在人才济济的乱世中脱颖而出,最终被识千里马的伯乐——刘备看中,并给予重用,成就了他辉煌而又传奇的一生。

我想,在这两种智慧中,怎样“等待”最为重要。在坚持中等待,在等待中不断进取,在等待不断充实自己,在等待中不断积蓄力量,一旦机会来临,一飞冲天!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海,美文杂志数不胜数,外国名著琳琅满目,但当我遨游于书海中时,我更喜欢捧一本古书,一本散发着书香的《三国演义》。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可谓是老少皆可读之,它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无一不让人称赞。面对一章一回的故事,我更喜欢撇下这陈旧的想法,将它作为一本人物传记来阅览。

纵观三国无数豪杰,在武将中,我最喜爱的便是关羽了。他武艺高超,技压群雄;他为人忠义,有义气,有胆识;但他歧视别人,为人骄傲,以致最后骄兵必败……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刮骨疗伤的镇定自若,是他被吕蒙俘虏时的一腔热血。面对魏军的威逼利诱,他从容镇定,不向敌人妥协半步,被风吹起的长须,扫尽了曹操的希望,也扬出了一篇千古赞歌。他教会了我为人正直、忠义。

而对于谋士,我喜爱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诸葛孔明了。诸葛亮拥有旷世之才,有勇有谋,且善于用兵,能洞察一切。可以说刘备事业的成功有一半是他的功劳刘备死后,蜀军完全由他主持,若没有诸葛亮的帮助,蜀国早已灭亡。他三气周瑜,诸葛亮巧妙地把周瑜气得身亡,尽显了他的智高一筹,胜券在握、成足在胸的智谋。他草船借箭,则是体现出他巧用天时,知己知彼。诸葛亮的无数英雄事迹,不仅让我拍手称赞,更是教会了我要积极思考,知识全面。

除此之外,刘备的宽容,曹操的奸诈,典韦的勇猛,张飞的豪爽……这些令人记忆深刻的性格镶嵌在一个个故事中,人们在阅读时大饱眼福,亦受益匪浅。这无疑是一本成功的书,是不朽的书,无愧于其四大名著的称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后记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