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关于高考作文汇编4篇

关于高考作文汇编4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23K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高考作文汇编4篇

高考作文 篇1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不少社交软件和评论网站纷纷出现,个人生活几乎都被暴露在聚光灯下,我们的生活被评价,同时也评价着他人的生活。

亿万不同的人,便有亿万不同的生活,当我们对他人生活理解不同、看法不同时,往往少不了评价几句。“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没错,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都有评价他人的权利。

问题是,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有最基本的尊重。范冰冰拒绝加入扶贫活动,马云拒绝捐款赈灾,年轻人在车上不让座,相关评价便在网络上风起云涌。这些评价中更多的是指责,是谩骂,没有丝毫对当事人的尊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道德绑架。这世界怎么了?难道人们都只会光顾着发泄自己的愤慨情绪,忘了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了吗?这样的评价,既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久而久之,那些评价者也终将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

陈伟,上海市“十佳残疾青年”获得者,曾经因车祸面目全非。躺在病床上的他一度担心从此不能受到他人带有尊重的评价而被别人称作“怪人”、“怪物”,为此,他噩梦不断。可最终当家人、医务人员和朋友融入他的生活,尊重他、鼓励他,帮他完成艰难的康复,评价他是一个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时,那充满尊重的评价让他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当客观、理性。以前看过几期《可凡倾听》,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曹可凡抛开他们已经背负的诸多评价,不带有色眼镜,从工作、生活、为人等各方面与被采访人沟通,以聊天、对话的形式对被采访者的生活和事业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我非常欣赏这样的方式。

而有些人往往未见其人,未闻其事,就据媒体或想当然地对他人的生活进行一面之词的评价;或是人云亦云,不论是非,复制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观点。冯唐的书在发行初期颇受非议,不少人甚至没有看过他的书,就说一个医学博士搞什么文学创作,评价他思绪混乱,没有特定的目标。而当他用冷静、深刻的文字不断触动更多人,展现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时,他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回想当年那些流言蜚语或不理智的评价,又是多么的可笑。是的,盲目的评价一旦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风气,那将会是多么的可怕!

因此我们应用尊重、理性的目光评价他人的生活。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这些生活的方式和模样不尽相同,生活的好坏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我们对他人生活的评价仅是个人观点,应怀着尊重的心,客观理性的眼光。“这个世界已经不缺批判辱骂,不缺弱肉强食,缺的是独立思考和理解宽容。”我们每个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同时构成、引导了社会舆论,应让它带着正能量发展,在社会中传递公正、友善的良好风气,让社会带有尊重、客观、理性。

高考作文 篇2

小的时候看电影《机械战警》,很羡慕彼得·威勒饰演的警察墨菲。墨菲在执行任务时身体受了重伤,科学家把他改造成了“半机器人”——有人的头颅,但身体的大部分被精密仪器替换。“半机器人”墨菲所向披靡,成为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超级战警。

《机械战警》是科幻电影,里面说的事当然不是真的,但成为墨菲那样的“半机器人”却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梦想。

人类始终梦想着突破自己的极限。先是借助于想象,神话传说满足了人类的愿望。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让人看了很过瘾,超人的上天入地和蜘蛛侠的飞檐走壁令人神魂迷离,但这些毕竟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后来借助传统的科学技术,将温热的肉体与冰冷的电子机械结合起来,机械战警、终结者的出现带给人们的是亦真亦幻的感受;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颠覆了传统,于是智慧上的超人成为人们心中的神。“智慧芯片”的出现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你愿意植入(或其他方式)这样的芯片,从而让自己成为“半机器人”吗?

我的答案很明确:不愿意!

原因很简单,我想成为墨菲那样的英雄,我想成为超人,但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让“智慧芯片”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说让它成为大脑的一部分,则不是我所期望的。整容后的女人可以成为美女,毕竟少了天然的气质,该大笑的时候还要想着可能迸开的刀口。

是我控制芯片,还是芯片控制我?

也曾经做过许多梦,梦中的自己真的拥有了墨菲超强的战斗力,拥有了超人那样的源自天外的超能量,拥有了大于1000的IQ值。醒后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然后是久久的失落。我很清醒,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血肉之躯,很大众化的智慧,很难成为梦中的自己。

几天前看最新版的《机械战警》,突然发现,自己喜欢的其实还是那个有人的情感的墨菲,看他纠结痛苦、艰苦抉择的样子,我也会跟着流泪;但看他风扫残云,我只有快感,一种尽情宣泄的本能的快感。

人应该有梦想。怀揣梦想,科学严谨而又脚踏实地地奋斗,做个“自然人”或者说做一个善于利用智慧芯片的“自然人”也许更快乐。

高考作文 篇3

我很认同冯大师的观点:人生,不是100、500米的长跑,而是50、60年的长跑!每一年、每一天都是起点,只要积极、用智慧去创造,总有奇迹的可能。我永远记得,初二时一家四口人挤在不足十平米的“小黑屋”,但现在我并不留恋自己拥有几套房子。

美国理财大师罗伯特清崎曾说过:金钱不能使人致富。金钱、房子,终究是固有物质,他并不能创造财富,能创造财富是人的理财智慧、运作资金、洞察趋势的能力。他与你的学历、财务专业知识没有必然的关系。

20xx年至今我跟踪了一个珠海投资案例:A男职业营销、B女职业财务,当年均拥有30万。A男当年,分别用10万元在拱北首付两套公寓,其它以租金供贷款。20xx年通过工作和其它方式筹集资金,又首付买进4套公寓,仍然是以租金供房子。十年后的今天,房子市值300多万,每年固定租金10万。B女那时认为房子能租给谁啊?便开始投资股票,股市高峰期她也是兴高采烈,还鼓动A男卖房炒股,十年后的今天,她股票账户只剩下3万。

相同财富,不同的思维、选择,十年后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时间是投资试金石,我见过很多财务专家,20xx年时左算右算投资回报与利率的差异,一阵风买几套房子,又像猴子掰玉米一样,略赚几万就将房子卖掉。缺乏地域发展趋势分析、没有弄懂房贷杠杆投资盈利模式魅力,使人生长跑中“假摔”!亿万富豪霍英东1954年投资280万买铜锣湾公寓楼,坚持只租不售投资策略,经评估现市值28亿,升值1000倍,这就是房地产长期投资的魅力所在。

房子数量只是一个符号,更重要的是结交朋友,通过交流,获取财富智慧、机会;关注珠海城市变化,理性分析经济走势,这也是一种生活乐趣!

高考作文 篇4

一、命题思路:重视对多元文化、主流文化的思考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会有多元文化的呈现。作为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高考作文命题必然会关注多元文化这一层面的内容,无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部分省的自主命题,都不能不思考当下或当地的主流文化特色、人文理念、社会习俗,这是命题的基本思路。因为高考作文不但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会,也在折射现代社会的文化观念。高考作文被赋予的象征意义,使得高考作文题更具备现实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一份高考试卷最具有自主性和地方特色性的试题应是作文试题,同时作文题又最能体现命题人对一种文化的认同感(一般来说,命题人认同的必然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高考作文无论从命题方向还是内容的确定来看,呈现多元文化的模式、体现主流文化的特质都已经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也是命题者必须考虑到的命题重点。

通过研究20xx年高考考题,可以发现高考作文题实际上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并且折射出更多当前社会价值的影子,多元文化与高考作文日益接近,越来越明显地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测验,更应该是人生的重要一课。作文试题所承载的意义,也不仅是命题人的想法,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思想认同,而当今社会并不是一个单元文化的社会,而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多元思想的社会,因此多元文化必然会在高考试题中或作文中得到体现。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开放性的试题、开放性的作文、开放性的立意、开放性的思考、开放性的体验成了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如新课标全国卷Ⅲ的“小羽的创业故事”、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北京卷的“老腔”、江苏卷的“话长话短”、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等试题,即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今天人们对生活的多元自省和体味。同时,还应该看到这些试题在命制的过程中,其实包含了命题者对主流文化的思考,他们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提前思考这些命题,无论这种思考的结果是接纳还是否定。

从以上分析的角度来看,高考从多元文化、多元思考的角度来命题,与当今的多元社会、多元生活是相吻合的。笔者认为,这一命题思路,可能会是将来写作命题的重要方向。

二、命题内容:“三个关注”仍是首要考虑的范畴

《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内容的命题要求是,写作应从“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当下人的生存状况”的角度考查考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这“三个关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再者高考不是一个人的高考,是整个社会的。因此,生活和时代因素的引导更能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这是体现命题公平性的需要。事实上,历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从20xx年的高考命题来看,新课标全国卷Ⅰ的漫画题,寒窗苦读十余载,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这样考生就有话可说。并且,这幅漫画是作者根据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态度创作的,展现的是一种现象,是教育的一个细节,通过这样的细节,作者是希望教育工作者们能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起到见仁见智的作用。再看新课标全国卷Ⅲ,整个材料导向性很强,正好与我们当下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钩,从创业中的诚信谈起,对于培养考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并且能够让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再往高处看,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这样的试题能够引导考生关心自身发展、社会变化和国家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有重大意义。天津卷要求考生写一写“我的青春阅读”,切合考生的学习生活,导向积极,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试题也是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同样,北京卷三个微作文题中,“为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建议”、班级“家长群”都与考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再如浙江卷的“对虚拟技术进入当今生活的讨论”,考查的也是考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考生如果对当今高科技背景下产生的虚拟技术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要写出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由此可以看到,考生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与认识的高下会直接影响到考场写作的发挥,而体现在作文中的则是考生的认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这种能力是作为一位即将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的。鉴于此,笔者认为,20xx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坚持这一命题方向,即会以“三个关注”作为命题首要考虑的作文内容范畴。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三方面考虑的:一方面是让考生有话可说;二是引导考生立足现实、立足生活去思考立意;三是落实高考作文命题的“考生意识”与“生活意识”。

三、文体运用:论述(议论)类文体将会继续受到青睐

一直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几乎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种宽松的要求确实给考生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留有广阔的选择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确实有利于考生写作个性的发挥。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文体选择的宽松要求,现在的考场作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说不清是什么文体的“文体”现象,考生的文体意识相对淡薄。这种现象近年来已经引起了高考命题者的关注,因此,他们在高考命题中已经有意识地规定了文体选择的指向。其中浙江卷已经在20xx年率先明确规定了“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其他省份虽然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要求,但对文体的选择实际上是作了指向性要求的,即指向“论述(或议论)类”文体。归纳起来看,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提示语中的写作要求大致有以下几种。

1.“针对上述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阐述看法”就是要你明明白白地亮出对材料中提出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的具体看法,“阐述理由”就是要你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或浅入深出地把你所持观点的理由分析清楚。

2.“对此(上述观点、事件、人物、材料)你有什么看法”或“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这是要求考生就材料中所呈现的观点、事件、人物等发表看法,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并围绕相关事件稍作拓展。

3.“读了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与××怎样的思考”。这是限定具体对象与内容的“思考”,在论述中需要阐述两者的关系,可以偏重一面,但不能偏废一面。

4.“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以某一身份(如媒体、网友或朋友等)写一篇论述文,谈谈你的看法”。选择一个角度,明确身份谈自己的看法,就是要求写作者针对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阐述观点,表明态度。

由以上“提示语”可知,论述(或议论)类文章的写作已经进入高考命题者的视野。论述类文章是一种以说理为主体的文章,将“理”说通、说清、说明是其基本特征和共性要求。具体来说,明确的观点、清晰的概念、严谨的逻辑结构、哲理性的思辨、纯理性的表达、规范的论证结构,是一篇优秀的论述类文章的必备要求。

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写作的要求是“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写作,负责任地理性表达”“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正好能比较突出地体现这些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论述类文章的考查是对高中作文考查的正道回归,也有利于纠正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中或高中生写作中偏重感性、过分追求文学表达的现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在写作文体运用上的要求可能会沿用20xx年的模式。

四、写作基础能力:会继续体现写作的基础性功能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展现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写作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即表现自我,达于并影响他人。因此,近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非常注重考査考生的写作基础功力。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20xx年高考北京卷的几个作文题。北京卷的作文题首先具备了作文的基础性功能,三道微写作题目分别考查了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等基本的.表达能力。而且它的要求是“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这就有利于考生充分表达自我。大写作考查议论文和记叙文两种重要的文体,要求是“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这些要求都强调了写作表达的基本能力,都能将考生的语文素养展现出来。并且北京卷应该说是关注了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积淀,表现出了向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考生要想写得好,就必须对老腔的魅力有深刻的体会和合理的延伸,要是没有一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则是无法表达独到的见解的。

新课标全国卷Ⅱ的作文题同样将作文的基础性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这道作文题回归语文教学本身,体现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写作是展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考生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审美和鉴赏能力都能在字里行间反映出来,真正体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同时,这样的试题也能说明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为重要。而像天津卷这类“人文类”的试题也应如此,它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丰厚的阅读积累方能得心应手。

再如浙江卷的对“虚拟与现实”的思考,看起来似乎比较高大上,但从考生写作的基本功力的考查来看,也是明确地指向基础性的写作功能的。因为基础性写作功能不仅包括考生所储备和积累的写作基础知识,还包括生活知识的积累。浙江卷在此方面可以说对考生作出了很好的引导。

这些作文题对写作学习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也蕴含着对传统写作学习的修正意义。从提高写作基础性功能学习效用的角度来说,高考命题坚持这一方向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因此,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可能会继续重视考查这方面的能力。

五、写作思维:会继续突出理性思辨的考查

作文是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思辨的结果,思考与思辨又是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思辨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的。但目前的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上,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则显得不足。因此,考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思辨不够或没有思辨的内容。

以20xx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为例。“虚拟与现实”是一个关系型命题,关系型命题本身就需要思辨,如怎样使“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虚实关系、包容关系有机地在文中体现出来,这是需要考生在写作之前或在写作过程中作思辨的。因此,要写好这篇文章是需要思辨能力的,而这种思辨能力主要反映在考生对话题本身、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与生活现象的深度思考上。缺乏这种思辨能力,考生就难以正确地理解话题之间的概念关系,也难以正确认识社会、文化、科技与生活中的这种“虚”“实”现象。

作文既要感性地表现生活,也要在表现生活的同时理性地思考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活作思维上的感悟深化——或抒情,或议论。感悟深化就是作文思维上的智性层面,它充满着个性和思辨色彩。作文能否在智性层面上作思维深化,是优秀作文区别于一般作文的一个思维区分点。

现在的作文题都要求联系生活、联系人生,强调闪现人生的智慧之光。20xx年高考作文题,除了浙江卷作文题有着强烈的思辨色彩外,其他几份试卷也同样体现着思辨色彩。可以这样说,现在的作文都强调一个“我”字,强调“我对生活的看法”,强调在多彩的生活背景下多角度地感悟人生、认知社会、感悟生活,而要做到这些,思辨可以说至为关键。引导学生注重开放性思维、注重理性思辨,是近两年高考尤其是20xx年高考作文传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事实上,从近几年的高考现场作文中可以看出,优秀作文与平庸之作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考生思辨能力的高低。一些平庸之作中有很多都是以古代文学作品或史实中的内容作为主要素材,以古为今用的方法加以演绎,或者用诗化的散文化的语言来掩盖自己苍白的认知,而能透过表象去分析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乃至逆向性,作深层次挖掘的优秀之作可谓凤毛麟角。考生作文思辨不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命题者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20xx年(或者说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这一方面有着“拨乱反正”、回归高考作文正道的意义,受到了普遍的赞同。由此推断,笔者认为,20xx年高考作文命题会突出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在命题上会进一步体现思辨的导向。这应该引起20xx届备考考生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