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学习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学习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76K 次

 1、本文的材料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哪几条线索?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文学习

明确:共有三条线索:其一是时间线,从古到今,开头徐霞客的话谈到黄山地质形成史,再到黄山地貌;其二是空间线,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各种景物,或体验黄山生活;其三是逻辑分类线,如体现黄山特点和景物: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对独立。这些线索并非贯穿全篇,如黄山的历史状况只是开头提一下,接下去就讲黄山现貌,而不是去讲黄山的开发史;再如空间线,也是若隐若现,并不是游人行经路线的再现。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组合,虽然所写的内容相当复杂,但是把握起来并不困难。

 2、文章从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写到黄山诸景: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着力赞颂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作者是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的?

明确:课文抓住了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来写,在概括描述黄山总貌的同时,用设疑的方式引出它的地质生成史,让人们对黄山有一个纵向的、总的了解;然后再介绍各种景观和特色——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来了个纵向展开。在写各个景观时,注意穿插照应,把人们的活动也写进去了(有时还写人的心理感受,如日出部分)。在这些记叙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议论来点化,说明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只是构建出黄山的原始情貌,黄山的美,还有待于人们去装点,有待于人们用美的心灵去发现。

 3、作者如何介绍黄山形成的经过和原因?

明确:作者有条不紊地介绍了黄山形成的历史进程:汪洋大海(两亿多年前)——丘陵(过了一亿多年)——地壳运动,形成基础——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黄山形成(距今7000万到6500万前)——冰川侵蚀,形成奇特的造型(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分阶段地介绍了黄山形成的经过和原因。

 4、作者侧重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介绍黄山奇峰,着重写天都峰,作者要我们设想置身于其中的自我心态,指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天都峰高与险的特点;写黄山松,着重介绍“迎客松”,让我们了解其生存环境严峻,鉴赏它的身姿,领略出它命名的缘由;写黄山怪石,讲了人们为怪石命名的原则,较深入地探究了人们的审美心态,激发读者的想像;写黄山烟云,从两个方面表现:一是峰与云相依相恋,二是云雾怎样装点黄山。对于日出的描写,是以色示形:暗红色→橘黄色→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从太阳颜色的变化中表现出它的位置的变化,最后以一大段抒情长白,是对太阳的礼赞。

  5、本文是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它与一般的游记散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明确:不同的地方有三:①游记散文是反映作者的见闻和感受的,作者必然要在作品中出现,要在作品中指点评说。有些游记散文是以作者的游踪贯穿全文的,即所谓“移步换景”;旅游风光片是客观的记录、介绍自然风景、民俗风情,解说词的任务是阐述画面,作者是隐去的。②游记散文是文学体裁,着眼于表现外在事物和抒发自我感情;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它的基本特点是说明性,就是着眼使人有所“知”——了解,即要有知识性、科学性;文艺手法是一种辅助性。③ 游记散文可以对景物作全面的反映,也可以表现作者感兴趣或是所见到的那部分,旅游片的解说词则要求全面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