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题西林壁》教学实录与反思

《题西林壁》教学实录与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6W 次

  《题西林壁》教学实录

《题西林壁》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学目标 :

1、会正确书写“缘”,理 解“题、横看、缘”等词语在诗中的意 思。能正确流利地朗 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 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课前交流:

1、老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见过面吗?(学生:没有)

老师:自我介绍。初次见面,要是以后同学们在街上碰到我,你们能认出我吗?为什 么?

老师:为了避免大家忘记我,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含情脉脉地看我一分钟。(师从正面、侧面、反面各转一圈)

老师:现在不会认错了吧?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老师,现在让我也来认识认识你们吧!(生自我介绍)

2、同学们喜欢爬山吗?你爬过哪一些山?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

3、(课件出示描写山的词语)现在我们来一个记忆力大考验,老师这里有一些描写山的词语,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最多的词?(请学学生朗读、齐读一遍)

4、交流学生记词情况。

 一、情景引导新课

1、你对庐山有哪一些了解?生介绍课前搜集的庐山的资料。

2、想不想亲眼目睹庐山的风采,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刚才我们的庐山之行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以其美丽壮观的景色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庐山留下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但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深,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3、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

师指导学生朗 读题目。(生跟老师一起朗 读课题)

4、理 解题目的意 思:

题:书写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带着你对题目的理 解再读古诗题目。

5、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课件出 示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6、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7、课件出 示古诗范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得这么美。

(1)生自由读。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上4遍,前两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的停顿。

(2)请学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会你们来评价评价。

(3)师生合作读。读古诗不仅要读的准确,还要读的有节奏,要读的有板有眼。学生朗读前四个字,师读后三个字。?

  二、感悟理 解

老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但是仅仅会读还不行,还要会理 解。同学们平时是怎么样理 解古诗的?

学生:交流理 解方法。(查字典、结合诗后注释、查工具书、上网查资料等)

老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读古诗,请同学们用你平时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老师:学好了吗?谁能说一说,通过自学古诗的前两句,你都知道了什 么?

老师:(出 示岭峰的图片)岭和峰有什 么不同?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岭:连绵不断;峰:高耸入云、高高挺立)

(学生:作者还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从“各”字看出都不一样。)

?老师:你能想象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庐山怎么样的景色?(师创设情境)

(远:重峦叠嶂 近:危崖险岩 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 从山下仰望:遮天蔽日 )

老师:怎么样读出不一样的感觉?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自由练读(请学学生朗读前两句诗)

老师:为什 么看到的庐山的景色不一样?答 案就在诗中,快读读吧! 谁知道原因了?

学生: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 示诗的后两句,请学学生朗读。在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是哪一个字?(缘)

指导书写,理 解“缘、不识”的意 思。(因为)

谁读懂了这两个句子诗的意 思?

你能用上什 么关联词吗?

(学生:我们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

老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

(学生:因为我人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老师:为什 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