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工作报告 > 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6W 次

广大农村党支书队伍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 一。村党支书队伍建设情况事关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担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村书记队伍则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为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采取走访调查、发放问卷、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县村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360个行政村,村“两委”干部1592人,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683人。现有村党总支7个,村党支部353个,村书记360人,村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23人。性别结构上,男性349人,占97%;女性11人,占3%。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10人,占2.7%;36—45岁94人,占26.1%;46—55岁198人,占55%;56岁以上58人,占16.2%,平均年龄48.7岁。文化结构上,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193人,占53.6%;高中(中专)学历159人,占44.2%;大专以上学历8人,占2.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我县村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得到进一步改善,干事创业热情越来越高,村书记这支队伍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肯定。但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基层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相对于新时期的要求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期望,村书记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整体结构不优。一是年龄偏大。全县360名村书记平均年龄48.7岁,55岁以上的58人,35岁以下的仅有10人。二是文化偏低。大专以上学历的仅8人,占2.2%,均为通过成人教育获得;高中、中专学历的159人,占44.2%;初中以下文化的193人,占53.6%。三是技能单一。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的村书记仅57人,占15.8%。年龄偏大和文化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书记的工作视野、思路和决策。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型、创业型村书记相对缺乏。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经济发展意识谈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力不从心、无从下手,难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综合素质不强。一是发展意识不强。一些村书记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求稳怕乱,缺乏敢闯、敢干的锐气,缺少开拓进取精神,跟不上发展步伐。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发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不宽。二是驾驭能力不强。部分村书记在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容易激化矛盾,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工作中“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办法点子不多。习惯于当“传声筒”、“依葫芦画瓢”,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长远打算。三是民主意识不强。少数村书记民主意识较差,搞“一言堂”,家长制作风严重,重大问题不经村委会、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讨论,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也影响村“两委”班子的团结。

3、工作作风不实。一些村书记缺乏起码的“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当官不办事,有职不尽责,遇事推诿,碰到矛盾绕道走,对坏人坏事姑息迁就,对群众的正当诉求置若罔闻。少数村书记认为自己是“一村之首”、“一群之长”,高高在上,工作脱离群众,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不能严格执行工作制度,上班只是点点卯,参加会议多、贯彻落实少,处理日常事务多、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少。少数村书记工作中存在处事不公,厚此薄彼,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现象,极少数甚至存在侵占集体利益、损公肥私等情况,在党员群众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4、工作热情不高。一是经济待遇低。由于地方经济困难、财力紧张,现有的经济政治待遇离村干部的心理期望尚有一定距离,难以真正调动村书记的工作积极性。有的村民戏笑说:“我出去打一日零工都六、七十块,村干部在村里误工一日才得七、八块钱,一日的烟钱都不够”。调查中,村书记普遍认为待遇过低,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待遇标准。二是经济压力大。座谈中,普遍反映目前村里最大的压力是经济压力,基础设施建设上面配套资金缺口大,村级负债相当严重。以黄龙乡为例,在新农村建设和村级公路建设中,10个行政村负债最多的达150万,最少的也有40多万。因为欠债,个别村书记甚至连过年都不敢回家。三是缺乏保障机制。村书记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工作中难免触及他人利益,时常遇到阻力,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一些村书记存在栽花不栽刺、多一事不如少事的消极思想。工作中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拖拉推诿,“推一把、移一步”,对乡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被动应付。

5、队伍活力不足。首先,后备干部匮乏。当前农村有文化、年纪轻的党员绝大多数已弃农经商、进厂从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务农的相对较少。一些村也不是没有能人,而是有能人不愿当村书记,村书记地位低、收入低,工作压力又大。而一些没有本事的眼睛盯着当村干部的收入,把当村书记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但这些人往往难以胜任工作。正如一些乡镇党委书记说的“看中的不愿来、愿来的看不中”。少数村存在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的问题,有名无实,甚至存在打压现象。其次,工作缺乏活力。有的村书记认为村里年轻党员、后备干部少,工作干好干坏都是自己当,没有危机感,缺乏动力。有的村书记认为担子重、报酬低,当不当无所谓,缺乏干劲。有的村书记认为“干一辈子,干得再好,离任后还是农民一个”,付出与获得反差大,心理失衡,工作不够安心。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村书记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体制机制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实际工作压力太大等客观原因,也有村书记个人主观上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

1、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在管理机制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淘汰机制,没有疏通 “出入口”,一些无所作为的村书记长期占据着位置,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在用人机制上,村干部吸引力不大,一些素质比较高的农村能人,不愿意当村干部,人材瓶颈突出,有些村难以找到比较合适的村书记人选,在用人标准上就只能退而求次。在激励机制上。由于干部体制的原因,村干部干到村书记的岗位,一般来说政治上基本上到头了,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只要不犯什么错误,工作平平常常,也照样能干到底,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一些人的工作积极性,又助长了一部分人的惰性。虽然有些乡镇实行了村干部奖惩措施,但效果不太理想。在监督机制上。平时乡镇党委对村书记布置任务多、检查落实少,重成绩、轻约束,加上村“两委”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难以进行有效监督。

2、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据调查,全县360个行政村有349个负债,占97%,除原来村级债务外,新增债务主要来自新农村建设、村级公路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0的164个村,占45.6%,5万元以上的22个村,占6.1%,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钱办事的情况非常突出。由于缺乏资金兴办公益事业,群众得不到实惠,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缺乏信任感,村书记的威信也随之下降。在一些经济薄弱村,有的村书记自身应得的工作报酬都难以保证,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3、村书记工作压力大。一是村干部的职数偏少。如溪口镇北岸村3600多人,由原来北岸、大石口、阻马坑三村合并而成,现在4个村干部做原来11个村干部的事,工作量非常大,而村里的主要工作又基本上都落到了村书记身上。二是村级事务繁杂。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工作都需要书记拍板,加上大量的突击性任务要抓落实,工作精力顾不过来,造成工作被动应付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群众期望值很高。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府的落实,群众急于改变目前生活现状的要求非常迫切,而村里则处于一种“做事经济压力太大,不做事老百姓又不高兴”的两难境地。四是家庭与工作不能兼顾。由于经济待遇相对较低,任职收入不足维持家庭日常开支,使得大部分村书记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再从事种养业或其他副业,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村书记队伍建设须遵循村书记成长规律,综合运用教育、培训、选拔、使用、监督、管理等手段,才能逐步提高村书记队伍的整体水平。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进一步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把村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规划,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明确目标、方法、步骤和责任单位。按照县、乡分级负责的原则,分期分批组织实施,确保村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含县级)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注意多样性,重点是提高村书记的履职能力(尤其是带富能力),着重加强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以及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外出学习考察、优秀村书记巡回宣讲等形式,提高教育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4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的村书记参加各种成人教育。利用“修水党建”网站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村书记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通道。进一步健全完善村书记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

(二)健全培养选拔机制

1、严格选任标准。坚持按照“一好双强”(即: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标准选优配强村书记队伍。通过外引、内选、下派等方式,将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人选任到村书记的岗位上来。对一些年龄偏大但身体健康、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威信较高的村书记,适当放宽条件,鼓励其连任,继续发挥作用。

2、拓宽选任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通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发现人才,注意从本村优秀现任村组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的农村党员中选拔村书记。支持和鼓励机关青年干部、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担任村书记,本村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也可以从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积极探索村书记跨村任职,采用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组织,从中择优选拔村书记。

3、创新选任方式。村书记的实际工作量往往与全村人口规模成正比,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别实行不同的选任方式。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应重点考虑在1000人以下的村推行;500人以下的小村,如果难以产生村书记合适人选,可与相邻近的村设立联合党支部,从中择优选拔村书记,也可实行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跨村任职方式;人口500-1000、集体经济薄弱、基层组织涣散的村,可从考虑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担任村书记;还可以选择部分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村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村书记。

4、加强后备力量。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村书记考核围范,督促其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育力度。认真做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严格按标准和程序,确定一支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能力强相对稳定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长期跟踪考察,及时调整充实,实行动态管理。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的,采取担任村主干助理职务等方式,使他们的实际工作中得到提高,条件成熟后及时选拔到村书记岗位上来,重点解决培养和使用相脱节的矛盾。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贫困、工作薄弱村任职。

(三)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1、建立健全述职评议制度。每年年底,由乡镇党委分村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对村书记1年来的履职情况进行公开评议,评议结果与考核奖惩和经济待遇挂钩。

2、健全任期目标管理制度。一是明确村书记岗位职责。按照中组发[2009]7号文件规定,进一步明确细化村书记岗位职责。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和每年计划要办的实事,报经乡镇党委审核同意后向党员和群众作出公开承诺。二是完善村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出台全县村书记管理考核办法或考评细则,考核结果作为落实村书记实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三是建立村书记业绩档案。探索实行村书记结构工资制,保底联绩计酬,严格兑现奖惩。对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村书记实行调整。

3、健全村务公开和财务审计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做到公开内容通俗易懂、公开地点方便集中、公开形式灵活多样、热点问题专项说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由乡镇政府牵头,经管、财政等部门配合,建立村账乡管、审计监督和财务公开三位一体的村级财务监管体系。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村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